语文360

小学语文试题:五年级下册 诗歌鉴赏

课外阅读。

春光好

蘋叶软,杏花明,画船轻。双浴鸳鸯出绿汀,棹歌声。

春水无风无浪,春天半雨半晴。红粉相随南浦晚,几含情。

( 1 )这首词写________的情景。上片写在叶嫩花明的春光里,画船轻荡,鸳鸯戏浴,渔歌声声,给人以轻快明畅之感。下片连用两个“________”字,两个“________”字,两个“________”字,写尽春光骀荡之状。后两句写人情,与上片“鸳鸯”呼应,突出“________”。

( 2 )解释词语。

①明

②绿汀

③棹歌

④红粉

考点:

诗 游园不值

答案:

( 1 )【第1空】春游
【第2空】春
【第3空】无
【第4空】半
【第5空】红粉相随
( 2 )

①明:鲜艳。②绿汀:芳草丛生的水边平地。③棹歌:船歌。④红粉:借代为女子。


扩展学习

1、五年级下册 诗歌鉴赏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书愤

[宋]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注释:①书愤:书写自己的愤恨之情。书:写。②早岁:早年,年轻时。③世事艰:指抗金大业屡遭破坏。④中原北望:“北望中原”的倒文。⑤《出师》一表:蜀汉后主建兴五年(227)三月,诸葛亮出兵伐魏前曾写了一篇《出师表》,表达了自己“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

( 1 )“中原北望气如山”中“气”解释为________。
( 2 )“________”一句,暗写诗人晚年已知世事艰难并流露出愤激不平之意,感叹自己早年不懂得世事的艰难。
( 3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恨郁积如山。
B: 颔联只用六个名词组接,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和平图画,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
C: 尾联叙事抒情,写了诸葛亮(古人)在《出师表》中曾说过“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D: 本诗围绕“愤”字展开,抒发了诗人无私报国但抑郁不得志的强烈愤慨。

2、五年级下册 诗歌鉴赏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媼?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 1 )这首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的是________。这首词中描写江南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最能表现童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2 )这首词下阕写的是________。大儿子在________,二儿子在________,小儿子在________。一个“________”字使用最妙,它把小儿子的天真、活泼、顽皮劲儿写得淋漓尽致。

3、五年级下册 诗歌鉴赏 | 查看答案解析

读下面的儿童诗《山村孩子的画》,完成以下练习题。

山村孩子的画

云是画面的主角

让阳光渲染它的模样

暖一抹,冷一抹

在小溪的天空漂浮

树是画面的主角

让风涂抹它的年轮

浓一笔,淡一笔

叶的眼睛在悬崖畔张望

泥土是画面的主角

让幻想展示它的富有

深一脚,浅一脚

山路上印满秋天的芬芳

( 1 )这幅儿童的画中都画了哪些景物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2 )诗中有三对意思相反的词: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3 )诗中运用这些反义词的好处是________。

( 4 )这首诗中三个“它”分别是指: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