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试题: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太阳路
贾平凹
①小的时候,我们最猜不透的是太阳。那么一个圆盘,红光光的,偏悬在空中,是什么绳儿系着的呢?它出来,天就亮了,它回去,天就黑了;庄稼不能离了它,树木不能离了它,甚至花花草草也离不得它。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宝贝啊!我们便想有一天突然能到太阳上去,那里一定什么都是红的,光亮的,那该多好啊,但是我们不能;想得痴了,就去缠着奶奶讲太阳的故事。
②"奶奶,太阳是住在什么地方呀?”
③“是住在金山上的吧。”
④“去太阳上有路吗?”
⑤“当然有的。”
⑥"啊,那怎么走呀?”
⑦奶奶笑着,想了想,拉我们走到门前的那块园地上,说:
⑧“咱们一块来种园吧,你们每人种下你们喜爱的种子,以后什么都会知道了。”
⑨奶奶教了一辈子学,到处都有她的学生,后来退休了就在家耕作这块园地,她的话我们是最信的。到了园地,我们松了松土,施了施肥,妹妹种了一溜梅豆,弟弟种了几行葵籽。我将十几枚仙桃核儿埋在篱笆边上,希望长出一片小桃林来。从此,我们天天往园地里跑,心急得像贪嘴的猫儿。10天之后,果然就全发芽了,先是拳拳的一个嫩黄尖儿,接着就分开两个小瓣,肉肉的,像张开的一个小嘴儿。我们高兴地大呼小叫。奶奶就让我们5天测一次苗儿的高度,插根标记棍儿。有趣极了,那苗儿长得生快,标记棍儿竟一连插了几根,一次比一次长出一大截来;一个月后,插到6根,苗儿就相对生叶,直噌噌长得老高了。
⑩可是,太阳路的事,却没有一点迹象。我们又问起奶奶,她笑了:“苗儿不是正在路上走着吗?”
⑪这却使我们莫名其妙了。
⑫“傻孩子!”奶奶说,“苗儿5天一测,一测一个高度,这一个高度,就是一个台阶;顺着这台阶上去,不是就可以走到太阳上去了吗?”
⑬我们大吃一惊,原来这每一棵草呀,树呀,就是一条去太阳的路吗?这通往太阳的路,满世界看不见,却到处都存在着啊!
⑭奶奶问我们:“这路怎么样呢?”
⑮妹妹说:“这路太陡了。”
⑯弟弟说:“这路太长了。”
⑰我说:“这路没有谁能走到头的。”
⑱奶奶说:“是的,太阳的路是陡峭的台阶,而且十分漫长,要走,就得用整个生命去攀登。世上凡是有生命的东西,都在这么走着,有的走得高,有的走得低,或许就全要在半路上死去。但是,正是在这种攀登中,是庄稼的,才能结出果实;是花草的,才能开出花絮;是树木的,才能长成材料。”
⑲我们都静静地听着,站在暖和的太阳下,发现着每一条路和每一条路上攀登的生命。"
⑳那我们呢?”我说,“我们怎么走呢?”
奶奶说:“人的一辈子也是一条陡峭的台阶路,需要拼全部的力气去走。你们现在还小,将来要做一个有用的人,就得多爬几个这样的台阶,虽然艰难,但毕竟是一条向太阳愈走愈近的光明的路。”
( 1 )通往太阳的路是一条怎样的路?结合文章内容,试着用下面的表述形式概括。通往太阳的路,是一条________;通往太阳的路,是一条________。
( 2 )文章中第②-⑥自然段中的对华为什么没有提示语?考点:
记叙文
答案:
( 1 )【第1空】陡峭的路
【第2空】漫长的路
( 2 )读者知道是“我们”在和奶奶说话;对话时,“我们”的问话语速比较快,更好地表现出小时候的“我们”天真、充满好奇的特点。
( 3 )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做出应有的贡献。
( 4 )语言描写。奶奶教育有方、热爱生活、有爱心、有耐心。
( 5 )本文用孩子和奶奶的对话讲述了一群孩子寻找太阳路的故事,“太阳路”就是追求人生梦想之路,告诉了我们人要不畏艰辛,尽毕生努力追求光明未来的道理。
( 6 )①《太阳路》是一篇散文,语言通 俗、浅显,充满童真童趣。《太阳》是一篇科学知识说明文,语言平实、朴素、准确。②《太阳路》主要运用了对话的形式。《太阳》则运用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
1、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松鼠特别爱吃甜食,经常跳到我们肩膀上要糖吃。有一回,餐柜里的方糖不见了,妈妈把我们几个孩子叫去问,我们谁也不知道。爸爸说我们不诚实,一星期不许吃糖。
有时,松鼠跳到我的肩上,用小嘴蹭我的脸,还轻轻咬我的耳朵,我想它是又想吃糖了。可我又上哪儿给它找去呢?
有一天,午饭后,我正静静地坐在沙发上看书。忽然看见松鼠跳上餐桌,叼起一块面包皮,跳上了大柜顶。过了一会儿,它又来叼走了一块。
我踩着椅子往大柜顶上瞧,那儿放着妈妈的一顶帽子。我拿起帽子,不由得大吃一惊——那帽子下面什么都有!方糖,纸包糖,还有面包皮和各种各样的小骨头……
我马上跑去告诉了爸爸:“原来松鼠才是我们家那个不诚实的孩子!”
爸爸哈哈大笑,说:“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呢!咱们家的松鼠是在储备冬粮呢。森林里的松鼠到了秋天,就要开始储备冬粮。这是松鼠的天性,咱们的松鼠自然也不甘落后!”
爸爸在餐柜门上装了小钩子,免得松鼠钻进去。但是松鼠继续千方百计地贮(zhù)存冬粮,一见面包皮、榛子、核桃、小骨头什么的,马上叼走藏起来。
( 1 )松鼠的天性是________。2、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课文阅读
我的老师
我最喜欢教我英语的王老师,因为她最能理解我们的心情。
记得五年级时有个转学来的陈晖同学,他对学英语毫无兴趣,很怕上英语课,连26个英语字母都认不出。王老师很理解他的心情和学英语的难处,就着重辅导陈晖,并用一些形象的图片、例子来增强陈晖对单词和语法的记忆。每当陈晖掌握一种语法或一个单词,甚至一个字母,王老师就会当众表扬他。陈晖学英语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王老师不但理解我们,还善于引导我们。那是在一节自习课上,她拿着试卷给我们评讲。正讲得起劲的时候,忽然,从操场上传来“嗡嗡嗡”的马达声。怎么回事?同学们都忍不住伸长了脖子向外观看。原来,是自然老师在做模型飞机试航。同学们都希望去阳台看一看。顿时,教室里轻轻骚动起来。
王老师见我们不再认真听讲了,她先是一愣,露出疑惑的神情。当王老师转头看到自然老师在做模型飞机试航,回头又看到我们那充满期待的眼神时,才恍然大悟。她果断地一挥手,说:“到外面去看看吧!”同学们都高兴地欢呼起来。
回到教室,同学们一时还安静不下来。王老师就微笑着说:“你们很喜欢飞机吧!可要知道现在国外航天事业比我国强得多,这就要求我们学习更多的知识,而外语是学习研究国外先进技术的必要工具……”这时,教室里显得格外安静,大家又继续认真地听王老师评讲试卷了。
这样的老师怎不叫人喜欢呢?
( 1 )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迷惑——________ 宁静——________
3、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麋 鹿
天色微明,晨雾如轻纱般漂浮在黄海滩涂上。一群麋鹿悄无声息地向水塘边走去。不知从何处传来人的脚步声,警觉的麋鹿迅即蹦跳着遁入草丛……这是在著名的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出现的一幕。黄海滩涂这片广阔的土地,气候温和,林茂草丰,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这里生活着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群。
麋鹿是鹿的一种。它的外形很奇特: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所以又被称作“四不像”。我国古代神话小说《封神榜》中把“四不像”当作姜子牙的坐骑,更增添了它的神秘。
与其他鹿科动物一样,麋鹿也是一种草食性哺乳动物。一般雄麋鹿体重可达250千克左右,角比较长,每两年脱换一次。麋鹿的角型是鹿科动物中独一无二的——站着的时候,麋鹿角的各枝尖都指向后方,而其他鹿的角尖都指向前方。雌麋鹿没有角,体形也较小。麋鹿的尾巴是鹿科动物中最长的。长尾巴用来驱赶蚊蝇,以适应沼泽环境中的生活。麋鹿蹄子宽大,行动轻快敏捷。它们常在水中站立、跋涉、潜游和觅食,甚至连隆冬季节也不例外。麋鹿的毛色在夏季是棕红色的,冬季脱毛后变成棕灰色。
麋鹿的自然繁殖力很低,雌鹿的怀孕期比其他鹿类要长,超过九个半月,且每胎仅产一仔。雄性小鹿两岁时长角分杈,六岁时杈角才发育完全。
麋鹿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据科学家考证,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就有麋鹿,但汉朝以后逐渐减少,再后来竟然销声匿迹。1865年,有人在北京南郊发现了120头麋鹿,并撰文向全世界介绍。随后,数十头麋鹿被陆续盗往欧洲,在伦敦、巴黎和柏林等地动物园里展出。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最后一群麋鹿惨遭厄运,有的被杀戮,有的被装上西去的轮船。从此,麋鹿在国内几乎绝迹。
后来,流落在国外的麋鹿大部分相继死去,只有英国贝福特公爵在私人别墅乌邦寺动物园里饲养的18头麋鹿生长良好,并迅速繁殖。到1967年,这里的麋鹿已增加到400多头,并向各国输出。至今,全世界麋鹿总数估计已经超过2000头。
1986年8月,在世界自然基金会和我国林业部的努力下,39头选自英国七家动物园的麋鹿返回故乡,被送到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放养。从此,麋鹿结束了它们大半个世纪在海外漂泊不定、颠沛流离的生涯,开始了回归故土、回归自然的新生活。如今,这群珍异动物正在祖国的土地上繁衍后代,茁壮成长。
( 1 )麋鹿的外形很奇特,被称为“四不象”。具体是指:( )A: 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