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试题:四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路面上的新科技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路面非黑即白(黑色沥青和白色水泥两种颜色),而在欧洲彩色路面已较为普及。彩色路面通过道路颜色的不同,如红、绿、蓝、黄等,提示不同车辆的驾驶者在规定的路面上行驶,从而避免了车辆的混行,大大增强了安全性。
现在,国内一些城市也开始采用彩色路面。以北京为例,当汽车行驶到二环路雍和宫到东直门转弯时,会发现此处路面与别处不同,一是呈暗红色,原来此处为事故多发地,改变路面颜色以引起司机注意;二是路面加铺了一层颗粒状防滑材料。在上海的局部地区还出现了碧绿色、橘黄色的路面,各种车辆“各行其道”。
与此同时,一种新颖的透水路面也应运而生。这种路面做成三层:最上层安置了透水材料,保证雨水及时吸纳进路面,中间层是分流设施,负责将吸纳进来的雨水分流到回收系统,最底层为密封层,防止雨水渗透到地下。
透水路面含有一种强化纤维材料,使路面吸水功能提高10%——20%,有的甚至高达25%,所以这种路面不积水,不溅水,汽车行驶时不易打滑,有利于交通安全。
这种吸纳回收雨水的透水路面,对于水资源不够丰富的城市来说,无疑是个福音。
( 1 )第二自然段中写了“此处路面与别处不同”,这种不同之处体现在________和________。考点:
说明文
答案:
( 1 )【第1空】呈暗红色
【第2空】路面加铺了一层颗粒状防滑材料
( 2 )【第1空】及时吸纳
【第2空】分流回收
【第3空】防止雨水渗透
( 3 )A
1、四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乡间荷塘
①家乡的村口,有一口很大而水不深的荷塘。打从记事起,我们这些光着屁股的村童,每逢夏天常在荷塘边玩耍。
②我们在这里玩耍的内容可多着呢,除了折纸船以外,还脱下头上戴的小草帽用来捉荷塘里的小鱼小虾。有时我们还在荷塘边抓起一_______泥巴,捏成一个个惟妙惟肖的小泥人,然后用来互相投掷取乐;有时,冒着火辣辣的太阳,大家一起跳进荷塘,利用荷叶做掩护,玩起水中的捉迷藏!
③盛夏之际,天气较为炎热,夏雨常光顾。在雨帘中,漫步在荷塘的周边,那雨打荷叶发出一阵阵“扑扑”的响声,倒像是鼓掌欢迎我呢。A.最引人注目的是雨打荷叶时,荷叶那摇头晃脑的姿势,真像荷叶在风雨中开心得意地尽情舞蹈!
④夏雨过后,荷塘的景致更加迷人。那一_______迎风摇曳的荷花,经过雨水的洗礼,宛如一个个刚出浴的美人儿,打着一把把翠绿色的小伞,站立在雨水_______的池塘中,显得更加妩媚,更加艳丽,更加_______动人!更为诱人的是在那_______硕大的荷叶上面,还盛着一瓢瓢雨水。B.当阵阵微风吹来,荷叶摇摇欲坠,雨水在绿叶的映衬之下,呈现出深蓝浅绿的色泽,真像一个个绿色的玉盘,盛放着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圆圆的、晶莹剔透的珍珠玛瑙!
⑤令人最爱观赏的还数夏夜乡间的荷塘月色。盛夏之夜,一轮明月悬挂在天幕之上,荷塘里那挂满露珠的荷叶,在月光的照射下,泛着_______的银光。这时的荷塘之中,月光如泻,不时还传出一阵阵“咯咯”的蛙鸣。恰在这个时候,只要站在荷塘周边静静地欣赏,那满塘的月光,以及那琅琅的蛙鸣,令人如醉如痴……
( 1 )请将下列叠词填入文中的横线上。楚楚 盈盈 闪闪 朵朵 团团 枝枝
( 2 )小时候,“我们”在荷塘边玩耍,除了折纸船,“我们”还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三个字概括)等,体现了“我们”童年生活的________(填成语)。③________ ④________ ⑤________
( 5 )第⑤段“恰在这个时候”指的是什么时候?令作者如痴如醉的仅仅是满塘月光与琅琅蛙鸣吗?如果不是,你认为还有什么?2、四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你这个坏家伙!”军官打断孩子的话,“我是问你这里有没有人。”
____人呢____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____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____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____大家都喊野兽来了____野兽来了____就都跑了____
“蠢东西!”军官想着,轻蔑地微笑了一下。
( 1 )给第2自然段加上标点。________人呢________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________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________刚刚一开火________村子就着火了________大家都喊________野兽来了________野兽来了________就都跑了________
( 2 )“野兽”指的是________,表达了苏联人民________之情。例:不慌不忙
不________不________ 不________不________ 不________不________
3、四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高斯”号脱险记
著名的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小时候曾做过一个十分有趣的实验:他取来几块大小一样,颜色不同的碎布,放在雪地上。几小时以后,其他的碎布仍在雪地上躺着,只有黑布深深地陷进雪里。可不要小看这个实验,这个实验说明:黑色物体吸收阳光的能力最强。正是这个实验成果,使探险船“高斯”号死里逃生。
1903年夏天,探险船“高斯”号刚到南极,就遇到了一场罕见的暴风雪,被封锁在茫茫无边的冰原上。_________船员们想尽了各种办法,累得筋疲力尽,_________没能使船前进一步。船上的淡水、粮食和蔬菜在一天天减少,眼看大伙就要坐以待毙了。
一天,船长正在甲板上沉思。他抬头看看天空,暴风雪过后,烈日当空,万里无云。他猛然想起了富兰克林小时候做过的那个实验,眼睛一亮,精神顿时振奋起来。他下令立即紧急动员,把船上所有的煤屑和锅炉烟道中的黑灰倾倒在冰上,铺成一条长二千多米,宽十米的黑路。不久,黑灰和煤屑吸收了强烈的阳光,使得路上的坚冰全部融化了。在大家的跳跃欢呼声中,“高斯”号徐徐启航,走上了新的航程。
( 1 )在文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因为……所以…… 如果……就…… 尽管……也……
( 2 )用横线画出船长想出办法后神态变化的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