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小学语文试题:五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按要求做。

威尼斯水城

威尼斯位于亚得里亚海北部的拉古纳湖中,是意大利北部的威尼托区的首府,有10万居民。

威尼斯素有“水都”之称。水、桥、船构成了威尼斯的三大特色。

威尼斯全市约有177条大小不同的弯弯曲曲的河道,两岸是各式各样的建筑。河道宽窄不一,大运河最宽,约100米;而最窄的河道,两岸居民可以开窗握手。

威尼斯全城有桥梁400余座。它们各具风姿,格调极其不同。其中,有建于1592年的大理石独拱桥——里阿托大桥。该桥建在运河上,桥上还开设了许多店铺。文艺复兴时修建的叹息桥别具特点,全桥由桥屋覆盖。而在涨潮时,水涌入圣马克广场,这时,这里又会出现许多临时的木板桥。

威尼斯的船,实际上是当地重要的交通工具。这里的船也是各种各样的:集体坐的,个人使用的,出租的,游览的,应有尽有。

( 1 )请你按“概括介绍”和“具体介绍”把短文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________自然段。

第二部分是________自然段。

( 2 )写出第二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二部分主要写________

( 3 )简要地写出威尼斯河、桥、船的特点。

河道:________

桥梁:________

船:________

( 4 )结合上下文说说下面两座桥各具什么特点。

里阿托大桥:________

叹息桥:________

( 5 )联系课文说说为什么小艇会成为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

考点:

课文内容理解 威尼斯的小艇

答案:

( 1 )【第1空】1
【第2空】2—5
( 2 )【第1空】威尼斯素有“水都”之称。水、桥、船构成了威尼斯的三大特色
( 3 )【第1空】大小不同、宽窄不一,弯弯曲曲
【第2空】各具风姿,格调极其不同
【第3空】各种各样
( 4 )【第1空】大理石拱桥
【第2空】全桥由桥屋覆盖
( 5 )


扩展学习

1、五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从天上回来的朋友

雨下得好大啊!青蛙在荷叶上淋浴,听到一阵阵快活的喊声:“我回来了!我回来了!”接着,还有“叮咚叮咚”往池塘里跳的声音。

“你是谁?从哪里回来的?”青蛙问。

“从天上回来的呗。”跳进池塘的朋友回答。

“谁送你去天上的呀?”

“太阳公公送我到天上。”

“去干了些什么?”

“风阿姨带我走四方。”

“后来呢?”

“遇见寒冷大姐姐。”

“她怎么样?”

“把我送回到池塘。”

青蛙听着听着,一点也不懂,正想再问。荷花摇摆着身子,对青蛙说:“这是个谜语啊!跳进池塘去的是谁,你猜猜就知道了。”

青蛙想了想,嚷着说:“猜出来了,原来它是……”

( 1 )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快活________

送走________

寒冷________


( 2 )从文中找出一个表示声音的词语,用横线在文中画下来,你也试着写2个。
( 3 )跳进池塘里的是谁,你猜出来了吗?它是________。
( 4 )仔细读短文,找出青蛙说的话。

( 5 )青蛙听不懂荷花和从天上回来朋友的对话,你看懂了吗?如果你看懂了,你从他们的谈话中知道了什么?请写下来?

2、五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课内阅读。

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声响,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 1 )选段中“真正的荷兰”指________的特点。
( 2 )“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写法,表现了________。
( 3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五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课内阅读。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了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 1 )找出文中的比喻句。

( 2 )找出文中的拟人句。

( 3 )文中的“老汉”和“小伙子”是什么关系?从哪儿可以看出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