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小学语文试题: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快乐阅读,我能行:

甲:不期望脚下处处阳关道,

乙:不幻想头顶一片艳阳天,

丙:不迷恋父兄给予的蜜罐温床,

丁:不忘记“最危险的时候”战歌飞旋!

甲:要做旗舰去长风破浪,

乙:要做火箭去推动飞船,

丙:要像利剑把贫穷斩断,

丁:要用爱心把世界相连。

( 1 )联系上下文理解语句的含义。

“阳关道”指的是________。

“艳阳天”指的是________。

“蜜罐温床”用的是________的修辞方法,指的是________。

“最危险的时候”是《________》中的歌词。

( 2 )后面四句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
( 3 )从这一小节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华少年________。

考点:

诗 中华少年

答案:

( 1 )【第1空】光明的前途
【第2空】明媚的春天
【第3空】比喻
【第4空】父兄给我们创造的优越的生活条件
【第5空】义勇军进行曲
( 2 )【第1空】排比
( 3 )【第1空】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

扩展学习

1、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抽陀螺(节选)

①“杨柳活,抽陀螺。”

②这是我童年时候学过的一首单衣保的两句,说的蛤初春时节孩子们常玩的一种游戏。

③陀螺,是一种很简单的游戏,小孩子自己都可以制作。找一块木头,削成一寸多高、直径也一寸多的圆柱形,再把下端削尖,尖端安一粒滚珠,陀螺就算做成了。再做一根鞭子,就可以玩起来。

④玩的时候,先得用鞭梢儿缠住陀螺的腰身,直立地放在地上,用手指按住陀螺顶端用力一拉鞭绳,陀螺就在地上转起来,再用鞭子不断抽打,越抽转得越快。

⑤为了让陀螺转得更快,我们常到冰上去玩。鞭梢噼啪噼啪响,陀螺滴溜滴溜转,尽管寒地冻,谁也不觉得得冷。

⑥在我的印象中,抽陀螺的游戏似乎只限于男孩子玩。现在想起来,大约是因为这种游戏刺激性较强,你必须一下一下去抽打,它才转。稍一怠慢,,它就会停转歪倒。

⑦抽陀螺,还很有进攻性。几个人一起冰上抽打,常常是扬鞭猛抽一下,让自己的陀螺以极快的转速去撞击别人的陀螺,把别人的撞倒就算赢了。

( 1 )短文第①段引用了一句童谣的作用是( )(多选)
A: 交代了抽陀螺的节令
B: 使短文具有趣味性和可读快
C: 概括短文内容。
( 2 )如果给你以下任务,你会怎么读这篇短文?想一想,填一填。

任务一:写陀螺制作制作指南。

任务二:教别人玩抽陀螺游戏,体会这个游戏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①为了完成任务一,我会快速读全文,找到第③段,即________(三个字概括)的内容,然后仔细读。

②为了完成任务二,我要重点读第________到第________段,这部分内容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陀螺有进攻性这四个方面写出了陀螺的游戏的乐趣。

③找出一处描写玩抽陀螺斩情景的句子。联系生活实际,写一个自己或他人沉迷于某个事物或游戏的情景。

2、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 1 )这段话描写的是________的美丽风光。
( 2 )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用“________”画出来。
( 3 )哪句话表达了作者的心情?用波浪线画出来。
( 4 )最后一句的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说明( )
A: 草原上的牛马懂得欣赏美景,也被陶醉了。
B: 作者借物喻人,为了赞美草原的美丽景色。
C: 草原上的牛马多,突出了草原景色的特点。
D: 草原上的美景令牛马对它有了很深的感情,舍不得离去。

3、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精彩句段我来品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待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我痛苦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 1 )“寝不安席”是什么意思?

( 2 )母亲去世,作者感受如何?从哪个句子中可以表现出来?

( 3 )作者说“我的愿望没能实现”,“我的愿望”指________

A: 作者想以死伴随母亲于地下的愿望。
B: 作者赡养母亲的愿望。
C: 作者希望母亲存活于世的愿望。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