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小学语文试题:四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课外阅读。

我最喜欢从窗子里看外面的景物。

四岁时,我家住在哈尔滨的松花江畔。从窗口往外望去,一派江水,茫茫东去。早上雾很大,看不到对岸。中午却异常晴朗,一目了然,连太阳岛都看得清清楚楚。夜晚,坐在窗口看月亮在水里的倒影,倒也十分有趣。沙沙沙,一群鱼儿游过来,水中的玉盘破碎了,一会儿又合拢了。

五岁时,我从武汉坐客轮去重庆。从窗里眺望长江,江面平静得很,像面镜子。远处的龟山和蛇山的轮廓十分清晰,我还看到了黄鹤楼。大小数百只渔船,停在江面上,密密麻麻的,跟煮饺子一样。

六岁时,我又同爸爸坐火车到北京去。我又选择了靠窗子的座位。窗外是辽阔的华北平原。火车疾驰,铁路两边的树木飞快地向后倒退。晚上,火车的轮子唱着欢乐的歌曲。这时欣赏窗外的景色,更是别具风味,远处的灯火就像一朵朵金花、一颗颗金星,点缀着大地,构成一幅神奇的图画。

多少年过去了,但是我仍然喜欢倚着窗子向外看。窗外的美景吸引着我,常常引起我的遐想。透过窗户,我看到了祖国前进的步伐。每年我都坐在窗口迎接春天。窗子已成了我的朋友,我们分不开了。

( 1 )第2自然段是按照 ________ 顺序写的。
( 2 )“祖国的美景吸引着我,常常引起我的遐想。”作者想到了________。“我每年都坐在窗口迎接春天。”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
( 3 )本文表面上看是写________,实质是写透过窗,看到了________美景。
( 4 )本文和本课课文都是围绕“窗”来写的,本文表达了________。本课课文则表现了________。

考点:

记叙文

答案:

( 1 )【第1空】时间
( 2 )【第1空】祖国前进的步伐
【第2空】我坐在窗前感受祖国前进的步伐,繁荣富强的美景
( 3 )【第1空】外面的景物
【第2空】祖国前进的步伐,繁荣富强的
( 4 )【第1空】作者对祖国发展的赞美之情
【第2空】孩子们对大自然奥秘的向往与追求。

扩展学习

1、四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最感人的一句话

市里电视台举办了一次征集最感人的一句话的活动,应征的信件和短信有数千条之多。其中有儿女对父母的感恩之情,有恋人间的真情告白,有朋友间暖心的话语。经过工作人员认真地审阅评选,最终有10句话入围。然后这10句话在电视台上播出,由观众投票选出最感人的一句话。最后一位67岁的老妇人所说的一句话以得票最多而荣登榜首。

电视台为老妇人做了一期专访,主持人问她:“您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出这句话的呢?”老妇人说:“那是去年的时候,我儿子的公司倒闭了。我只有这么一个儿子,从小他就很优秀。后来大学毕业后在政府机关工作,一开始还挺顺利的,连连提升。可后来就不行了,工作越来越不顺心,最后索性辞职下了海,自己开了一家公司。他的公司也曾红火了一阵子,可由于他心眼太实,被朋友坑了,落了个一无所有的结果。那天,一向好强的他突然抱住我的腿哭了,对我说:‘妈,我对不住您,您这么大年纪了还要为我操心上火,可我却没能让您过上几年真正的好日子!’当时我抚着他的头说,孩子,妈不求你大富大贵,只要你在生活的大风大浪中能平平安安,就是你的福分,也是妈的福分!”

就是这么朴实的一句话,引起了太多父母的共鸣,也感动了太多儿女的心灵。想起了老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平安是福!真的,老人们对儿女最大的心愿就是永远平安,从他们呵护着我们长大,从他们那一声声细心地叮咛嘱咐中,那份心愿就已植根在他们心中了。

在电视机前,我像观看直播的所有做儿女的人一样,淌了一脸的泪水。

( 1 )老妇人说了一句怎样的话,成为观众认为最感人的一句话?

( 2 )从文中,你得知儿子的心愿是什么?

( 3 )文中,妈妈的心愿是什么?

2、四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登山人

三人同去攀登高山,第一个人刚走几步,感到山陡难登,就退了下来,他说:“我是知难而退。”

第二个人攀登到半山腰,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他望了望那险峻的山势,摇了摇头。说:“我还是适可而止吧!”于是也退了下来。

只有第三个人,勇敢攀登,知难而进,几次跌倒,几次爬起,不畏难,不气馁,终于攀上了峰顶。

几天后,三个人见面了。

第一个人说:“登上峰顶,也不过是那么回事,还是我知难而退好!”

第二个人说:“登上峰顶太费力气,还是我适可而止好。”

那个登上峰顶的人笑了笑,说:“顶上的无限风光,你们是无法领略到的。”

( 1 )解释词语。

气馁:________

领略:________

( 2 )用短文中的词语,概括三个人登山的情况。

第一个人:________

第二个人:________

第三个人:________

3、四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勤奋的画家——门采尔

门采尔是德国著名的油画家和版画家。他十三岁开始作画,非常勤奋、(刻 克)苦。他的画比较早地反(应 映)了德国工人阶级的生活。泥瓦匠、马车夫、磨刀人、油漆工和修车工等,在他的笔下都栩栩如生。他用四年的工夫画了一幅油画《轧钢厂》,惊动了全国。

当时,有一个青年也经(长 常)作画,但画得很粗糙,因此他的画总是长时间卖不出去。他看到门采尔的画总是被人们抢购一空,就去找门采尔,请教他介绍成功的秘诀。门采尔告诉青年画家说:“要说有秘诀,那就是多画画。”青年画家说:“我画得不少哇!有时一天就可以画好几张,要卖出去往往得等上一年,这是为什么呢?”门采尔笑着说:“这件事好办,你不(妨 防)倒过来试试。”青年画家莫名其妙地问:“倒过来是什么意思?”门采尔郑重其事地说:“倒过来,就是要你用一年的工夫去画一张画,那么你一天就能把它卖出去 了。”青年画家说:“一年画一张画,那多慢哪!”门采尔严肃起来:“画画是(坚 艰)苦的劳动,是没有(捷 睫)径可走的。”青年画家回去后,着实认真地画起来,用一年的时间画了一张画,果然不到一天就卖出去了。

( 1 )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字。
( 2 )根据下面的解释从文中选择恰当的成语填在括号里。

①严肃认真地对待这件事。________

②活泼生动的样子,就像活的一样。________

( 3 )将“青年画家对门采尔说:‘我的画总是长时间卖不出去。’”改成转述句。
( 4 )短文告诉我们:________
( 5 )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