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小学语文试题: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文段理解。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的安塞腰鼓!

  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

  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

  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 1 )前面五段重点写( ):

A: 舞姿  
B: 舞姿与鼓点的交融
C: 鼓点 
D: 舞姿与鼓点交融产生的神奇效果
( 2 )下列说法不对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用了排比修辞,描写舞姿给人的感觉。
B: 第二段中的“痛快”、“蓬勃”都是形容词使动用法。
C: 第三、四、五段形式上用了排比修辞,内容上意思完全是并列的。
D: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可理解为以“鸡啼”反衬寂静,当鼓声停止后,人们仍沉浸在激情中,好像炽热后的沉寂。
( 3 )如何理解“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这句话?

考点:

课文内容理解 安塞腰鼓

答案:

( 1 )D
( 2 )D
( 3 )

人们已被生命的力量所折服所感动所沸腾,当腰鼓“戛然而止”时,人们已经不习惯这样寂静、冷清的世界了。


扩展学习

1、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记忆中的父亲(节选)

周海婴

父亲鲁迅先生离开我们已经整整70年了。

1936年10月19日清晨,7岁的我从沉睡中醒来,觉得天色不早,阳光比往常上学的时候亮多了。我十分诧异:保姆许妈为什么忘了叫我起床?我连忙穿好衣服,这时楼梯上响起了轻轻的脚步声,许妈来到三楼,只见她眼圈发红,却强抑着泪水对我说:“爸爸没了,侬现在勿要下楼去。”我没有时间思索,不顾许妈的劝阻,急忙奔向父亲的房间。父亲仍如过去清晨入睡一般躺在床上,那么平静,那么安详,好像经过彻夜的写作以后,正在作一次深长的休憩。母亲流着泪,赶过来拉住我的手,紧紧地贴住我,像是生怕再失去什么。我只觉得悲哀从心头涌起,挨着母亲无言地流泪。父亲的床边还有一些亲友,也在静静地等待,似乎在等待父亲的醒来。时钟一秒一秒地前进,时光一点一点地流逝,却带不走整个房间里面的愁苦和悲痛……

70年过去,这个场面在我的脑海里还是很清晰,仿佛可以触摸。在我幼年的记忆中,父亲的写作习惯是晚睡迟起。早晨不常用早点,也没有在床上喝牛奶、饮茶的习惯,仅仅抽几支烟而已。我早晨起床下楼,蹑手蹑脚地踏进父亲的房间,他床前总是放着一张小茶几,上面有烟嘴、烟缸和香烟。我取出一支香烟插入短烟嘴里,然后大功告成般地离开,似乎尽到了极大的孝心。每次许妈都急忙地催促我离开,怕我吵醒“大先生”。偶尔,遇到父亲已经醒了,他只眯起眼睛看着我,也不表示什么。就这样,我怀着完成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一样的满足心情上幼稚园去。

( 1 )在文中找出描写鲁迅先生逝世时情态的句子。
( 2 )概括一下选文最后一段话的意思。
( 3 )选出对下列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

①时钟一秒一秒地前进,时光一点一点地流逝,却带不走整个房间里面的愁苦和悲痛……( )

A.希望时间能带走房间里面的愁苦和悲痛。

B.用时间带不走愁苦和悲痛这个说法形象地渲染了当时的悲痛气氛。

C.希望时间过得快一些,早点将愁苦和悲痛驱散。

②70年过去,这个场面在我的脑海里还是很清晰,仿佛可以触摸。( )

A.“触摸”一词在句中的意思是对于过去的一些物件“我”还可以触摸到。

B.“触摸”一词形象地表现了对父亲逝世这个场面的清晰记忆。

C.“触摸”一词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悲痛心情的刻骨难忘。

2、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色彩是健康的魔术师

不同的颜色会让人产生错觉。

为什么看到蓝色的汽车要小心追尾?因为即使处于同一位置,不同的颜色带给人的视觉感受也是不同的。像蓝色这种冷色调,总会给人相对较远的感觉,如果跟着一辆蓝色的车就更容易追尾,而像红色这样明亮的颜色,会时刻引起人们的注意,好像近在眼前。

为什么搬家要用浅色的纸箱,而保险柜大多是黑色的?其实色彩也是有重量的,相同的两个箱子,黑色的那个会使人感觉格外重,而浅色的就让人感觉稍微轻一些。有人通过实验对物体的颜色和重量进行了比较,发现相同的黑色箱子要比白色箱子看上去重(1)8倍。这就不难解释,搬家时浅色的纸箱会让工人们觉得不那么重,黑色的保险柜则会让小偷第一眼感觉“太沉了,我搬不动”。

色彩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两个人分别放入蓝色系和红色系墙壁的房间,然后让他们凭自己的感觉在里面待上一个小时后再出来,结果发现红房间的人40分钟就出来了,而蓝房间的人70分钟后还没出来。人的时间感会被周围的色彩所扰乱,在红色等鲜艳的颜色充斥下,人会感觉时间过得特别慢,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在装修艳丽的快餐店等人会觉得“度秒如年”。

美国著名的福特汽车公司也曾借助颜色来帮助提高生产效率,他们把车间原来带黑线条的深绿色重新油漆成浅蓝色和乳黄色,结果,工人劳动的效率大大提高,因为他们的疲劳感减轻了。

( 1 )根据短文内容,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看到蓝色的汽车要小心追尾。
B: 用黑色箱子要比用白色箱子装的东西多。
C: 工厂可以借助颜色来提高生产效率。
D: 在蓝色的房间里,人会感觉时间过得快。
( 2 )这篇短文的结构是( )。
A: 总—分—总
B: 分—总
C: 总—分
( 3 )结合文章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文章标题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色彩能给人带来健康。

②作者举黑色的保险柜给小偷第一眼感觉重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保险柜大多是黑色的理由。

( 4 )根据短文内容进行概括。

不同颜色带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带给人不同的________,带给人不同的________带给人不同的________。

( 5 )第4段画线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至少写出两种)有什么作用?

3、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课外阅读。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①1948年5月25日,攻城的大炮震撼着整个隆化城,解放隆化的战斗打响了。战士们像潮水一般冲向敌军司令部所在地——隆化中学。嗒嗒嗒……从一座桥上,突然喷出火舌,封锁了我军前进的道路。那座桥架在隆化中学墙外的一条旱河上。狡猾的敌人在桥的两侧筑了墙,顶上加了盖,构成了一座碉堡。冲锋的部队被压在一个小土坡下面,抬不起头。

②董存瑞瞪着敌人的碉堡,两眼迸射出仇恨的火花。他跑到连长身边,坚决地说:“连长,我去炸掉它!”

③“连长,我掩护!”战友郅顺义也恳切地说。

④连长和指导员商量了一下,同意了他们的请求。

⑤“同志们,扔手榴弹!”连长给战士们下了命令。

⑥董存瑞抱起炸药包,郅顺义背起两兜手榴弹,同时跃出战壕,冲了上去。他们互相配合,郅顺义扔一阵手榴弹,董存瑞就向前跃进几步;郅顺义再扔一阵,董存瑞再跃进几步。跟在后面的战友把一捆捆手榴弹送到郅顺义手里。

⑦敌人的机枪更疯狂了,子弹不断打在董存瑞身边,地上冒起了点点尘土和白烟。董存瑞夹紧炸药包,一会儿忽左忽右地匍匐前进,一会儿又向前滚了好几米。突然,他身子一震,左腿中了一枪,他用手一摸,全是血。敌人的机枪一齐向董存瑞扫射,在他面前交织成一道火网。董存瑞离碉堡只有几十米了。他隐蔽在一小块儿凹地里。郅顺义接二连三地扔手榴弹掩护。董存瑞趁着腾起的黑烟猛冲到桥下。

⑧董存瑞看看四周,这座桥有一人多高,两边是光滑的斜坡。炸药包放在哪儿呢?他把炸药包放在河沿上,试了两次,都滑了下来。要是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毁碉堡。就在这时候,嘹亮的冲锋号响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而近。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

⑨巨大的爆炸声震得地动山摇,前进的道路被炸通了。战士们冲过烟雾,沿着董存瑞开辟的道路杀向敌军司令部,消灭了全部敌人。胜利的红旗在隆化中学上空迎风飘扬。

(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⑥到⑧段的主要内容。
( 2 )在第⑦段中各找出一句“点”和“面”的描写,分别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 3 )把描写董存瑞舍身炸碉堡时的动词写下来,并分析这些动词的表达效果。
( 4 )“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这句话生动地刻画了董存瑞的形象。结合文章,把这样写的好处写下来。
( 5 )本文的写作顺序是( )。
A: 时间顺序
B: 空间顺序
C: 事情发展顺序
D: 逻辑顺序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