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小学语文试题: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优美的牧场,热情的哈萨克(节选)

来到牧场中,只见浑圆起伏的高山草丘上,长满密密的翠绿云杉,山脚下牛羊成群,哈萨克人的白毡房点点洒落山间,阳光洒在原野上层次交错分明。当你在贪婪地看着眼前的美景时,会有哈萨克牧民策马吆喝着,从你身旁一掠而过,心里一阵冲动,“我们新疆好地方,天山南北好……牧……场”,差点就唱开了。

到牧场上最主要的活动当然是骑马。在牧场入口处,一匹匹披红挂绿的马在哈萨克主人的牵引下,含情脉脉地等着游客来光顾。我挑了一匹栗色小马,主人是一个沉默的哈萨克姑娘,她把马鞭递给我的时候告诉我,下马之后要拿好皮鞭,最后就靠认皮鞭来付钱。然后待我战战兢兢地坐到马背上后,她也一跃上马,坐到我的后面——没办法,谁让我是第一次骑马没有经验,缰绳还得她来控制,但总觉得很别扭。

这里的景色太美了。我们的马队沿着河边的一条小路进入牧场后的山中,小路高低起伏,蜿蜒崎岖,时而上山,时而跨过小河,让清凉的水溅到身上,路旁群山山势险峻,云杉丛生,抬起头来,翠绿的云杉和蓝天上的流云慢慢淌过;侧过头去,河中的水潺(chán)潺流淌在一片乱石滩上,时有树干横卧河上,清幽静谧(mì)。

( 1 )文中的省略号的作用是________,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
( 2 )第3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写出来:________,这句话和下面的内容是________关系。
( 3 )牧场的景色怎样优美?

考点:

语段阅读

答案:

( 1 )【第1空】声音的延长
【第2空】解释说明
( 2 )【第1空】这里的景色太美了
【第2空】总—分
( 3 )只见浑圆起伏的高山草丘上,长满密密的翠绿云杉,山脚下牛羊成群,哈萨克人的白毡房点点洒落山间,阳光洒在原野上层次交错分明。路高低起伏,蜿蜒崎岖,时而上山,时而跨过小河,让清凉的水溅到身上,路旁群山山势险峻,云杉丛生,抬起头来,翠绿的云杉和蓝天上的流云慢慢淌过;侧过头去,河中的水潺(chán)潺流淌在一片乱石滩上,时有树干横卧河上,清幽静谧(mì)。

扩展学习

1、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短文《你在伞里吗?》,完成练习。

①雨渐渐大起来。后座上的女儿,小脸紧贴着我的后背,右手穿过我的胳肢窝,擎着她那把橘红的小伞。雨砸在伞顶上,嘭嘭直响。有风,车子骑得有些吃力,我问女儿:“你在伞里吗?”

②“妈妈,在!”女儿的回答响亮而干脆,那语气里的阳光,穿过这晦暗的雨幕感染着我的心。女儿今天是太高兴了——期中考试,她语文、数学都得了一百分,按照考前的承诺,我要请她吃一顿肯德基。

③女儿左手操着的纸袋里,此刻就装着她小小的愿望,热乎乎的,与她热乎乎的小脸一起紧贴着我的后背。车子一颠一颠,女儿的小脸和那纸袋与我的背脊若即若离,那温暖也就一阵一阵—一可就是这一阵一阵的温暖,让我寒雨里的心一阵阵颤栗!

④肯德基的店铺在这个城市里随处可见,但我的女儿对肯德基却一直保持着向往与好奇。去年她9岁生日那天,我第一次带她去肯德基,她用薯条蘸着番茄酱,放进嘴里小心翼翼地嚼,那满足的眼神让我几乎不敢面对……为了自己的梦想,我辞职来到这座城市快两年了,我不得不节约血汗换来的每一分钱,以应付房租、伙食费以及女儿不菲的借读费。小小的女儿,便也常常受我所累,有时一些小小的愿望都难以实现……

⑤雨没停,风也没停,而我们离租住的小屋还很远。我把胳肢窝里女儿的小手夹得紧一些,想让她省些力气。与此同时,我又问了一遍:“你在伞里吗?”女儿的回答还是那一声响亮而干脆的“在”!

⑥到家了。当我转过脸的刹那,我呆住了——女儿几乎全身湿透!但她微笑着,扯了批我的上衣,又拍拘那个纸袋,紧紧地抱在胸前:“它没湿,还热着呢!”

⑦泪水和着雨水,从我的脸上流满下来,一瞬间打湿了我的脸.……

( 1 )请用两个四字词语概括文中“我”的生活状况:________、________。
( 2 )“妈妈”两次间“你在伞里吗”,可以看出这是一个________的妈妈;女儿两次“响亮而;干脆的回答‘在’”,可以看出这是一个________的女儿。
( 3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 4 )第①段中加点的字“砸”换成“落”好不好?为什么?
( 5 )画线句子体现了“我”怎样的复杂感情?这句话在文中起何作用?
( 6 )说说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2、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理解感悟(文章阅读)

   鲁迅的读书法

鲁迅先生酷爱读书,一生手不释卷,勤读不辍。他还非常关心青年们的读书,常撰文把自己的读书方法介绍给青年们。

鲁迅的视野极其开阔,阅读的范围很广。他主张“博识”,认为读书人应“放开肚量,大胆地、无畏地、尽量地吸收”古今中外各类知识。1934年,他写过一篇《随便翻翻》的短文,专门介绍了他称为消闲的读书“多翻法”。他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他认为:“多翻”可以开阔视野,启迪思路,增长知识,帮助人们全面认识纷繁复杂的世界。

在种类繁多的、观点不同的众多书籍中,不仅有毫无益处的,而且还有“毒品”或“麻醉品”。究竟怎样才能鉴别书籍的真伪或优劣呢?鲁迅主张用“比较法”,因为“比较是医治受骗的方子”。他强调要敢于接触不同的观点,甚至反面的书籍,看看自己不赞成或反对的人和事是怎样活动的,以加强认识,区别真伪。他很欣赏古籍《稽康集》中附有别人的赠答和论难的编法。他编《伪自由书》、《准风月谈》时,后面也附录了有关的别人的文章,以便于读者进行比较,帮助读者辨别真伪、是非、优劣。

怎样把书读活,使学得的知识融会贯通?鲁迅曾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实践经验总比看、听、空想确凿。“我先前吃过干荔枝,罐头荔枝,并且由这些推想过新鲜的好荔枝。这回吃过了,和我猜想的不同,非到广东来吃就永不会知道。”因此他谆谆教导青年:“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即使自己觉得有趣,而那趣味其实是已在逐渐硬化,逐渐死去了。”他希望青年们和实际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

( 1 )解释词语中划线字的含义。

爱读书:________ 手不卷:________ 勤读不:________ 融会通:________

( 2 )文中的“毒品”和“麻醉品”指的是________,这里用的是________的修辞方法。

( 3 )文中的两个问句是_____。

A: 疑问句
B: 反问句
C: 设问句
( 4 )根据鲁迅推荐的读书法,说出各种方法的好处。

( 5 )联系学习实际谈一谈自己有哪些值得向大家推荐的好的读书方法。

3、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

毛泽东同志从青年时期就热爱学习。他顽强刻苦的学习精神远远超过一般人。

毛泽东同志酷爱学习,他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在湖南一师学习的时候,他每天很早就起床,冷水浴后就到自修室去,对着窗前熹微的晨光,高声朗读英文或古典文学。等天大亮了,同学们都来了,他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一天六节课,他每天都抓紧课余时间把作业做好,然后就到阅览室去看书或看报。晚上,学校规定的两个小时自习时间,他总是阅读从图书馆借来的哲学、历史、社会科学等方面的书籍,边读边做笔记,从不浪费一分一秒。星期天,他除了爬山、游泳,还去听学术讲座,有时还到一些他敬仰的老师家里去请教学业,从不白白度过。

毛泽东同志不但抓紧时间读书,而且读得特别认真。凡是他自己的书,遇到重要的、精辟的地方,他都要加圈加点,有时还在书页的空白处写上自己的看法。在一本只有十万字的书上,他就用工整的小楷写了一万二千多字的批语和提纲。许多地方都用黑红颜色的毛笔加上圈点、单线、双线、三角、叉等各种符号,标明书的重要之处,可见他读书的态度是多么认真,理解得多么深透。

毛泽东就是这样孜孜不倦地学习,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他终于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 1 )文章的中心句是( )
A: 毛泽东同志从青年时期就热爱学习。
B: 毛泽东顽强刻苦的学习精神远远超过一般人。
C: 毛泽东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 2 )作者从哪两方面向我们介绍毛泽东同志的故事?( )(多选)
A: 认真读书
B: 救国救民
C: 珍惜时间
( 3 )找出文中的过渡句。它在文中起( )的作用。

A.总领全文 B.承上启下 C.总结全文

( 4 )下列能表现毛泽东同志抓紧一切机会学习的两项是( )
A: 他每天很早就起床,同学们还没来,他就开始高声朗读。
B: 在一本只有十万字的书上,他写了一万二千多字的批语和提纲。
C: 晚上,两个小时的自习时间,他总是阅读从图书馆借来的书籍,边读边做笔记,从不浪费一分一秒。
D: 他自己的书,遇到重要的地方,他都要加圈加点。
( 5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告诉我们毛泽东同志读书的方法不包括( )
A: 用符号做标记
B: 全部抄下来
C: 写看法
( 6 )联系生活实际,具体说说从文中你获得的几点学习启示。(至少说两点)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