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小学语文试题:五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课外阅读。

书的王国

书,一度是我的堡垒,也是我的王国。

那还是初病的前几年中,面对着日趋恶化的病体,不可知的病运,真有前途茫茫,不知何去何从之感。甚至天边掠过一只飞鸟,也能让我触景生情,伤感泪下。

于是,我用书为自己建筑一个很好的堡垒躲在里面,可以忘掉病痛,忘掉眼泪,忘掉一切的不幸。至今记忆犹新的是每天晚饭后,母亲就为我出门借书,不管认识不认识的人家,都要敲门问询一番。自己村子的借完了,就到别的村去借,常要走很远的路。而母亲幸幸苦苦好不容易借来的书,往往在我饥不择食,狼吞虎咽之下,三两下就“清洁溜溜了”。母亲只好一趟趟走得更远了。一直到父亲认识了一位图书馆的管理员,母亲肩上的重担才算放下。

慢慢地,书为我开拓了一个新的人生领域,我又找到了自己,肯定了生命意义。原来,生活的天地虽小,方格子的世界却广大无边,生老病死,悲欢离合,都由着我去创造,去发挥,为了写作,我的右臂一年四季( zhǒnɡ zhànɡ )不堪,硬得跟石头一样。父母亲友常劝我多休息,我却己深迷其间,无法自拔了。对我,真是一种极大心灵享受。

就这样,我由爱书人又迈上了写书人的艰苦路程。由于学识不足,经历太少,我需要看更多的书,吸取更多的知识。家中除了许多份书报杂志之外,也不断地买新书。每日看书写书,我生活在书的王国。其乐无穷。

我发现,一个人( )肯做 ( )在三尺宽长的病床上,( )能为自己开创出一片阔的新天地。

( 1 )根据文中的拼音写出汉字。

zhǒnɡ zhànɡ

________

( 2 )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括号上,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3 )“这真是一种极大的心灵享受,”“这”指的是( )。

A: 书
B: 看书
C: 休息
D: 写作
( 4 )文章第三自然段作者详细地写母亲到处借书,其用意是( )。

A: 以母亲到处借书给“我”看,反衬父亲的冷漠。
B: 以母亲到处借书给“我”看来表现母亲的关爱之情。
C: 以母亲到处借书却供不上“我”看,来衬托“我”如饥似渴的读书情景。
D: 以母亲到处借书给“我”看,来反映家中无钱买书的窘境。

考点:

拼音 句式衔接 记叙文 金色的鱼钩

答案:

( 1 )【第1空】肿胀
( 2 )【第1空】只要
【第2空】即使
【第3空】也
( 3 )D
( 4 )D

扩展学习

1、五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课内阅读

一语未了(liǎo ē),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zēnɡ cénɡ)迎接远客。” 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xì jì)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近来。这个人打扮与众不同( ):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 zhāo cháo)阳五凤挂珠钗;项下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罩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的打量了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 1 )请在括号里给本文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 2 )请为画横线的词语写一个近义词,将其填在旁边的括号里。
( 3 )我会找出文中的几个四字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请找出描写王熙凤衣着的句子。
( 5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这个片段是节选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________,文段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方面的描写。

2、五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和爸爸

社会上流行着一句口头禅:“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一个好爸爸。”我的爸爸是人事局长,按不少人的说法,我算有一个好爸爸了,可是谁知道,无休止的门铃声给我们带来的烦恼哇!

平日里,特别是晚上我写作业的时候,我最怕门铃响,(jiǎo jué)得全家不能正常生活,有时爸爸还派我追下楼去退礼,唉!真是烦人。

那是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刚起床,门铃响了,我不情愿的开门一看,又是我最讨厌的人——刘财。刘财把礼品往桌上一放,“嘿嘿”地干笑了几声,然后说:“这是我托人从南方带来的一点儿土特产,请您一定收下!”爸爸摇了摇头,严肃地说:“老刘哇,你说的那件事,不能办,中央三令五申,咱们不能犯错误哇!因此,你的儿子调动工作的事不能解决。”刘财听了,脸上的肌肉不自然地抽动着。

刘财刚走,门铃又响了,来的是有名的“张有理”。这个人今天把大儿子调进国营厂,明天又把小儿子变成司机,今天他又找爸爸准没好。“张有理”大腹便便,往沙发上一摊,给爸爸递上一支“三五”烟:“局长,听说又要调工资了这回是不是考虑考虑我呀?”说着,从兜里掏出一件什么东西硬往我的衣袋里塞,爸爸不禁皱起眉头:“老张啊,这次调工资上面有文件规定:主要是解决知识分子工资偏低的问题,你可不在这个范围呀!”“张有理”哼哼唧唧地说了半天,然后失望地走了。我从口袋里拿出东西一看,原来是一块电子表,爸爸夺过表立即向楼下追去。

去年冬天。爸爸因病住院。医生怀疑爸爸得了胃癌,可急坏了妈妈。不过这下不少人真是“自觉”了,门铃不响了,我家的确清静了许多。

过了几个月,爸爸的病确诊了,不是胃癌,而且很快出院了。这个消息像长了腿,不胫而走,于是讨厌的门铃又响起来了……

( 1 )用“√”给文中横线上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________(jiǎo jué)得

( 2 )按短文内容填空。

①星期天的早晨,第一个来我家按门铃的人是________,要爸爸办的事是________。

②“门铃不响了,我家的确清静了许多”是因为________。

③“于是讨厌的门铃又响起来了……”是因为________。

④从爸爸的两句话中可以看出,爸爸具有________的品质。

( 3 )读了这篇短文,你最想说些什么?把想说的话写在下面。

3、五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课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片断,完成练习。

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 )( )人总是要死的( )有的重于泰山( )有的轻于鸿毛( )我如果就这样死了( )不是比鸿毛还轻吗( )我一定要活下去( )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 )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 1 )在文中的括号里加上标点符号。

( 2 )“悲愤交加”的意思是________,司马迁“悲愤交加”的结果是 ________ 。

( 3 )用一个成语来概括文中下划线的内容。

( 4 )从文中找出两组反义词写下来。

( 5 )文中最能体现司马迁的人生价值的一句话是________

( 6 )“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这句话表达了司马迁( )

A: 不怕牺牲。
B: 仇恨当时的社会制度。
C: 一定要完成编写《史书》这部著作的决心。
( 7 )你觉得哪些人的死是“重于泰山”的?为什么?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