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小学语文试题:五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 1 )引文中“高大的白杨树”暗指________,“几棵小树”暗指________。
( 2 )爸爸陷入沉思,他在想什么?
( 3 )爸爸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是因为什么?

考点:

语段阅读 白杨

答案:

( 1 )【第1空】爸爸和边疆建设者
【第2空】孩子们
( 2 )爸爸由树想到了子女,从自己想到了孩子们的未来。
( 3 )想到孩子们也将扎根边疆,事业后继有人,因而他感 到欣慰。

扩展学习

1、五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理解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其坐。至市,而忘操。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 1 )给下面加下划线的“度”字选择合适的解释。

①标准,限度 ②衡量 ③计量长短的标准或工具

先自其足 ________ 吾忘持 ________ 宁信 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 3 )文中加下划线字“之”共出现五次,任意选择其中的两处,说说“之”的词性和意思。
( 4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2、五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课外阅读。

井里捞上来的“美食”

记得大门洞子东边那家是养猪的,一个大猪在前边走,一群小猪跟在后边。有一天一个小猪掉井了,人们用抬土的筐子把小猪从井里吊了上来。吊上来,那小猪早已死了。井口旁边围了很多人看热闹,祖父和我也在旁边看热闹。

那小猪一被打捞上来,祖父就说他要那小猪。祖父把那小猪抱到家里,用黄泥裹起来,放在灶坑里烧上了,烧好了给我吃。

我站在炕沿旁边,那整个的小猪,就摆在我的眼前,祖父把那小猪一撕开,立刻就冒了油,真香,我从来没有吃过那么香的东西,从来没有吃过那么好吃的东西。

第二次,又有一只鸭子掉井了,祖父也用黄泥包起来,烧上给我吃了。

在祖父烧的时候,我也帮着忙,帮着祖父搅黄泥,一边喊着,一边叫着,好像拉拉队似的给祖父助兴。

鸭子比小猪更好吃,那肉是不怎样肥的。所以我最喜欢吃鸭子。

我吃,祖父在旁边看着。祖父不吃。等我吃完了,祖父才吃。他说我的牙齿小,怕我咬不动,先让我选嫩的吃,我吃剩了的他才吃。

祖父看我每咽下去一口 他就点一下头 而且高兴地说

这小东西真馋 或是 这小东西吃得真快 ”

我的手满是油,随吃随在大襟上擦着,祖父看了也并不生气,只是说:

“快蘸点盐吧,快蘸点韭菜花吧,空口吃不好,等会儿要反胃的……”

说着就捏几个盐粒放在我手上拿着的鸭子肉上。我一张嘴又进肚去了。

( 1 )“助兴”一词的意思是________。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
( 2 )在文中的空白处加上合适的标点。
( 3 )题目“井里捞上来的‘美食’”中的“美食”指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两件事。这两种“美食”中“我”最喜欢的是________。
( 4 )在这篇文章的字里行间,你体会到作者与祖父之间怎样的感情呢?

3、五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课外阅读。

白象(节选)

白象是我家的爱猫,它真是一只可爱的猫!

不但为了它浑身雪白,伟大如象,又为了它的眼睛一黄一蓝,叫做“日月眼”。它从太阳光里走来的时候,瞳孔细得几乎没有,两眼竟像话剧舞台上所装置的两只光色不同的电灯,见者无不惊奇赞叹。收电灯费的人看见了它,几乎忘记拿钞票;查户口的警察看见了它,也暂时不查了。

每天一吟读书回家,或她的大姐陈宝教书回家,一坐倒,白象就跳到她们的膝上,老实不客气地睡了。她们不忍拒绝,就坐着不动,向人要茶,要水,要换鞋,要报看。有时工人不在身边,我同老婆就当听差,送茶,送水,送鞋,送报。我们是间接服侍白象。

有一天,白象不见了。我们侦骑四出,遍寻不得。正在担忧,它偕同一只斑花猫,悄悄地回来了,大家惊奇。女工秀英说,这是招贤寺里的雄猫,说过笑起来。经过一个短促的休止符,大家都笑起来。原来它是到和尚寺里去找恋人去了,害得我们急死。

此后斑花猫常来,它也常去,大家不以为奇。我觉得白象更可爱了。因为它不像鲁迅先生的猫,恋爱时在屋顶上怪声怪气,吵得他不能读书写稿,而用长竹竿来打。

( 1 )白象是一只________的猫。
( 2 )“我们是间接服侍白象”,这句话的含义是________。
( 3 )画横线的句子语气幽默,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思想感情。
( 4 )选文为什么要写鲁迅先生的猫?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