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小学语文试题: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①要把大亮山变成林海,需要大量的树苗,可没有资金去哪儿弄树苗呢?杨善洲不得不把平时种下的几十盆盆景也全部移种到大亮山上。如今这些庭院花禾都已经成为挺拔的大树,成为装点大亮山的一抹别致的色彩。

②最让人震撼的还不是这些巨型盆景,而是20年前杨善洲从街上捡回来的果核,如今已经成长为一大片繁茂的树林。

③“当时没钱买苗木,怎么办呢?只好去街上捡果核。”拄着拐杖站在大亮山上最初种树的地方,杨善洲指着一大片林子说。在资金极其短缺的创业之初,捡果核育苗栽种成为杨善洲破解苗木困局的主要方法。每次回到城里,他就到马路上捡别人随意扔掉的果核,然后放到家里用麻袋装好,积少成多后便用马驮到山上。

( 1 )从短文中找出两个修饰树木或树林的词语:________和________。
( 2 )杨善洲为了解决树苗短缺的问题,想的两个办法是:________和________。
( 3 )第②段提到繁茂的树林“最让人震撼”,其原因是( )。
A: 树木的数量多
B: 树林的面积大
C: 这是一枚枚小小的果核长成的
( 4 )从短文中,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杨善洲________的高贵品质。

考点:

语段阅读

答案:

( 1 )【第1空】挺拔
【第2空】繁茂
( 2 )【第1空】将自家盆景移种到山上
【第2空】捡果核育苗栽种
( 3 )C
( 4 )【第1空】坚守信念、无私奉献

扩展学习

1、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有人说鲁迅是天才,可他自己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总想在较少的时间内为革命做更多的事情。他曾经说过:“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他工作起来从不知道疲倦,常常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写到天亮。他在书房里,总是坐在书桌前不停地工作,有时也靠在躺椅上看书,他认为这就是休息。

2、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课文阅读

我的老师

我最喜欢教我英语的王老师,因为她最能理解我们的心情。

记得五年级时有个转学来的陈晖同学,他对学英语毫无兴趣,很怕上英语课,连26个英语字母都认不出。王老师很理解他的心情和学英语的难处,就着重辅导陈晖,并用一些形象的图片、例子来增强陈晖对单词和语法的记忆。每当陈晖掌握一种语法或一个单词,甚至一个字母,王老师就会当众表扬他。陈晖学英语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王老师不但理解我们,还善于引导我们。那是在一节自习课上,她拿着试卷给我们评讲。正讲得起劲的时候,忽然,从操场上传来“嗡嗡嗡”的马达声。怎么回事?同学们都忍不住伸长了脖子向外观看。原来,是自然老师在做模型飞机试航。同学们都希望去阳台看一看。顿时,教室里轻轻骚动起来。

王老师见我们不再认真听讲了,她先是一愣,露出疑惑的神情。当王老师转头看到自然老师在做模型飞机试航,回头又看到我们那充满期待的眼神时,才恍然大悟。她果断地一挥手,说:“到外面去看看吧!”同学们都高兴地欢呼起来。

回到教室,同学们一时还安静不下来。王老师就微笑着说:“你们很喜欢飞机吧!可要知道现在国外航天事业比我国强得多,这就要求我们学习更多的知识,而外语是学习研究国外先进技术的必要工具……”这时,教室里显得格外安静,大家又继续认真地听王老师评讲试卷了。

这样的老师怎不叫人喜欢呢?

( 1 )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迷惑——________ 宁静——________


( 2 )把文章分成三段,并概括段意。



( 3 )你能给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换一种说法吗?

( 4 )“我”喜欢的王老师是一个怎样的好老师。

3、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课内阅读。

接着,升国旗。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五十四门大炮齐发,一共二十八响。起初是全场(肃静寂静安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告
宣布 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情 热烈 热心)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 1 )从选文的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
( 2 )选文按顺序写了开国大典的________、________两个环节。
( 3 )画线的句子中“站起来”指的是什么?
( 4 )选文________次写到“掌声”,从中可以体会到________。你在什么地方听到过掌声?那是什么样的掌声?用下面的句式写一写。

当________,________响起了________的掌声。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