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小学语文试题:六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有一个好习惯》
“我有一个好习惯”我正在写个人小节,妈妈见了,说:“你呀,有什么好习惯,光知道玩。”我心里连声叫冤:妈妈呀妈妈,您难道不知道我的好习惯是爱动脑筋吗?您忘了上一次的事了吗?
那回,我的数学老师出了一道思考题,这道题可真够难的,但不一会儿,班上的两个“尖子生”便做出来了。老师看了他们做的题,笑而不语。我还在埋头苦思,想了大半天也想不出来。半堂课过去了,老师开始让打架讨论。两个“尖子生”各执己见,争论不休,老师却没有表态。这时我想出来了,在老师的鼓励下站起来说:“我认为,他们都错了!„„”同学们大吃一惊,开始议论起来,而两个尖子生也怀疑的望着我。老师一边挥了挥手,让大家安静,一边又用目光示意我继续说下去。我迟疑了一下,接着说出了自己的见解,同学们都向我投来敬佩的目光。老师赞许地点点头,对大家说:“胡晓江同学说的很对!”听了老师的表扬,我得意极了。
这件事告诉过您,怎么忘了?那您还记得设计自动门的事吗?
那一回,楼房里闹老鼠,我们家厨房里也出现过老鼠,一忘记关厨房门老鼠就要进来。你们都发急了。我动了脑筋,在门上按上皮筋,你进去它关上,你出来它也关上,多妙啊!像这类事情还多着呢!还有一回,学校的水池的下水管不通了,水池子挤满了水。我又开动脑筋,用皮管抽水,很快就把水池的水排出了。
想到了这件事,我便对妈妈说:“妈妈,我的好习惯是——”“是啊,爱动脑筋。”妈妈笑着接过我的话说。啊,原来妈妈没忘记我有一个多么好的习惯!
( 1 )解释带点字的意思,再解释词语。

①各执己见

②争论不休

( 2 )本文多处运用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把它找出来。

考点:

记叙文 聂将军和日本小姑娘

答案:

( 1 )

①各执己见:执:坚持。各自坚持自己的看法、意见。②休:停止。各人坚持自己的意见,互相辩论不停。


( 2 )

您忘了上一次的事了吗?


扩展学习

1、六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课外阅读我能行。

再见了,亲爱的母校

岁月匆匆,花开花落,小学的学习生活转眼间就要过去了。而今,我们即将毕业。在即将离别母校的时刻,我们的心情格外激动,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留恋之情。回首往事,六年的小学生活历历在目,母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是那样熟悉,那样亲切。

忘不了,敬爱的老师!忘不了您那谆谆教诲,忘不了您那慈祥的目光。杨老师,还记得吗?还记得我这个曾经口吃的学生吗?我从小口齿就不伶俐,说话吃力。上学了,同学们叫我“小结巴”。我伤心透了,恨自己,经常偷偷地哭。父母带我到处求医问药,都没见效。而您对我关怀备至,有一天,您把我叫到办公室,送给我一本绕口令的书,温和地嘱咐我天天读,天天背。是您那温柔、期待、信任的目光鼓舞了我。在您的指导下,我苦练说话本领,终于改掉了口吃的毛病!在年级朗读比赛中我居然获得第一名!这次比赛我会牢记一辈子,因为这项荣誉里有您的一份心血。

忘不了,亲爱的同学们!忘不了我们朝夕相处的那些时光,忘不了我们结下的深情厚谊。六年中,我们一起度过了这段美好的岁月,我们曾经在知识的海洋中奋力拼搏,曾经在平整的操场上尽情玩耍。六年了,转眼间要分手了,心中怎能平静呢?记得四年级时,身高体胖的我不慎被玻璃扎伤了脚,行走困难。是你们,比我瘦小的同学们,替我背着书包,搀扶着我,一步一步艰难地上下楼梯;是你们,使我没少听一节课,没少做一次作业。这种亲如手足的同窗情谊我怎能忘记?

忘不了,美丽的校园!您像一位温和的母亲,用甜美的乳汁哺育着我们,使我们茁壮成长。在这里,我们受到了严格的教育;在这里,我们养成了奋发努力、团结友爱、讲究文明、遵守纪律的好习惯。我们在您温暖的怀抱中获得了知识的琼浆、智慧的力量,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对母校的回忆是温馨而美好的,对母校的感谢是真挚而无尽的。让我们再次感谢老师们的辛勤培育!再见了,哺育我们成长的母校!

( 1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写成陈述句。
( 2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①谆谆教诲:________

②历历在目:________

( 3 )小作者即将离开母校,心中充满了留恋。其留恋之情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①忘不了________

②忘不了________

③忘不了________

( 4 )文章第2-4自然段之间的关系是( )
A: 总—分
B: 分—总
C: 并列
( 5 )这篇文章表达了小作者怎样的感情?

2、六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冬天的风衰老而疲惫,他的心正在变得越来越冷漠,他的脾气则一天比一天暴zao,冬天的风呼呼噜噜地喘着粗气,一路上将妨碍他的东西摔摔打打,弄得处处乒乓作响。人们都不理睬这个吹胡子瞪眼的怪老头。

风的心里很凄凉,也很愤怒,他气呼呼地追赶着那些来不及躲进家里的人,狠狠地扬起灰尘,迷住他们的眼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时的风是多么年轻啊,远远地听见人们的呼唤,便忙不迭地从东方奔来了。他四处传递着春天的信息,用自己温暖厚实的手把人们从寒冷中解放出来。重新获得了生机的人们虔诚地感激他。春风得意,不辞劳苦,又将大地吹得 huan然一新。

夏季来临,烈日炎炎。人们烦闷焦虑,见面就打听:咦?风到哪里去了呢?

风来了!他推来了云,云里吸了水,沉得要命。风顾不得劳累,仗着自己有的是力气,他把云攥在手里,使足了劲拧啊拧啊。雨哗哗地落下来,干巴巴的土地得到了湿润,汗流浃背的人一身清爽。他们欣喜若狂地拥出房门,争先恐后地邀风儿到家作客。风忙得不可开交,夏天的风真是宝,到哪儿都受欢迎。

秋天,风到了中年,他既不是柔情万千的春风,也不是热情洋溢的夏风。秋天的风沉静和煦,他缓缓地在阳光和蓝天下悠然漫步,受到大家的爱戴和敬佩,人们啧啧赞美秋天是金风送爽,他走进了自己生命最光辉的顶点!

冬天渐渐到来,风一天一天老了,他抵御不住严寒,在冰冷的空气中瑟瑟颤抖,气喘吁吁。人们不再感激他、欢迎他,因为人们不再需要他。

孤独的风、衰老的风四处流浪,他不时气恼地推搡着屋门,摇晃着窗棂。人们装聋作哑,置之不理。

风在房檐下呜咽,在旷野上怒吼,在天空中嘶喊,在楼宇间悲嚎。

终于有一天,冬天的风停止了暴怒,也不再哭泣,他拥来了雪,雪静悄悄地落着,不动声色地掩盖大地曾经发生过的一切。

( 1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划线字注音。

zào

huàn

________

________

暴________

________然一新

瑟瑟


( 2 )本文讲述风的故事,显得特别亲切感人,主要原因是它通篇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 3 )第②③段之间省去了一句话,请你根据上下文将其补写出来,使文意连贯、衔接自然。
( 4 )春夏秋冬的风各有什么特点?请用文中的四字词语回答。

①春风:________;②夏风:________

③秋风:________;④冬风:________

( 5 )人们对春夏秋冬四季的风各是什么态度?

①对待春风:________;②对待夏风:________

③对待秋风:________;④对待冬风:________

3、六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毒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起皮带揍了我一顿。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鱼嘴直戳我的脸。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吃的呢,简直没有。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 1 )“粥”字________结构,用音序查字法应查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
( 2 )凡卡称老板的孩子为“小崽子”带有的感情( )
A: 亲热
B: 蔑视
C: 仇视
D: 喜爱
( 3 )“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的“捞”字意思是( )
A: 从水里取东西
B: 用不正当的手段取得
C: 顺手拿或拉
D: 得到机会
( 4 )如果把这一段分成两层,第一层应到( )
A: “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
B: “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
C: “只好摇那个摇篮。”
D: “我再也受不住了。”
( 5 )“打”在字典中有以下5种解释:①用手或器具撞击物体;②殴打;③自,从;④购买;⑤派,安排。

A在这段话中“打发”的“打”应取第________种解释。

B“打酒”的“打”应取第________种解释。

C“挨了一顿打”的“打”应取第________种解释。

( 6 )在朗读“亲爱的爷爷……我就要死了”这部分内容时,应采取第________种感情来朗读。

①要表达出悲伤痛苦的心情。②要表达出急切而痛苦的心情。③要表达充满希望信心的心情。

( 7 )请用“________”画出凡卡两次挨打的原因的句子,并找出老板和老板娘两次毒打凡卡的动词。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 8 )这段话中凡卡向爷爷诉说自己的悲惨遭遇,概括起来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三是________;四是________。
( 9 )读了这段话,我们了解到老板、老板娘的读了这段话,我们了解到老板的________,伙计的________,更深的体会到凡卡的________。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