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试题: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贝多芬的吻
1985年9月,我在德国萨尔布吕肯市给一批年轻的钢琴家上课时发现,如果我在某个学生的背上嘉许地轻轻拍一下,他就会表现得更出色。我若在全班学生面前对他杰出的演奏给予表扬,那么令人大为惊奇的事情往往接踵而至:他可能马上又超越了自己原有的水平。
我还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受表扬曾使我感到何等的幸福和骄傲!当时我才7岁,我的父亲要我在花园里帮忙干些活。我干得很卖力,得到的“报酬”自然也很“丰厚”。父亲当时亲了我一下说:“谢谢你,孩子,你干得很好!”60多年后,他的话仍然在我耳边回响。
16岁时,由于与我的音乐教师发生分歧,我处于某种危机之中。后来,一个著名的钢琴家冯·萨尔——李斯特的最后一个活着的弟子,来到布达佩斯,要求我为他演奏。他专心地听了我弹奏的巴赫的C大调乐曲,然后又要求我弹奏更多的曲子。在弹奏贝多芬的奏鸣曲以及舒曼的钢琴曲时,我把整个身心都倾注进去了。
最后,冯·萨尔起身,在我的前额上吻了一下。“我的孩子,”他说,“在你这么大时,我成了李斯特的学生。在我的第一堂课后,李斯特在我的前额上亲了一下,说好好照料这一个吻——它来自贝多芬。原来,贝多芬在听了幼年李斯特的弹奏后,也曾给过他这样一个吻。贝多芬的吻已经成了一种神圣的遗产,现在我感到你当受得起这一吻。”
在我一生中,没有别的什么可以比得上冯·萨尔的赞扬。贝多芬的吻神奇地把我从危机中解脱出来,帮助我成为今天这样的钢琴家。不久将轮到我把它传给最值得承受这份遗产的人了。
赞扬是一股强劲的力量,是黑暗屋子里的蜡烛。它是一种魔术,我对它的神奇作用总是感到诧异不已。
( 1 )题目“贝多芬的吻”的含义是________考点:
课文内容理解 月光曲
答案:
( 1 )【第1空】“贝多芬的吻”是一种神圣的遗产。
( 2 )【第1空】激励他更上一层楼。
( 3 )【第1空】赞扬是一股强劲的力量,是黑暗屋子里的蜡烛。
( 4 )【第1空】略
1、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迁移过关
①多谢西风!
②它把后园的桂花一齐吹放了,桐叶的飘零与黄花的憔悴,是诗人的形容词。这里只有花的芬芳,水的澄清,天的庄严而纯洁,以及一切虫儿的歌唱。
③我曾徘徊池边;那池中的游鱼,两两三三,交头接耳地过去了;戏水的白鹅,清影在波中浮耀,红掌儿翻向青天,年轻的鱼儿羞躲了;绿衣仙女似的翠鸟儿,嘤然一声,仿佛是报道晨妆才了;白鹭有时飞到堤边,静悄悄地站着,恰似一个披蓑的钓叟。
④我曾小立断桥,天未彩霞,倒影池塘之中,一片红光似火。我小立断桥,消磨了几度黯淡的黄昏,痴等新月的东升,惊醒了栖鸦之梦,垂杨倦了,桂花在隔院送香,黄橙添盖了颜色,青藤横撑了纤腰,天上的星儿摇摇欲坠。
⑤我曾慢步登楼:郭外的山光,郊外的村庄,遍野的牛羊,浅水湖中,尚有残荷点点:不是残荷,仿佛是落花片片,莫不是荷花又重开了?树叶青青,有如青草之争妍;雁儿阵阵,有如夏云之飞翔;苍烟渺渺,和着轻云袅袅,是谁在那儿嘘气如兰?望不断的天边,也有蝶儿成双的飞舞,也许有莺儿歌唱,燕子裁衣。
( 1 )本文写的是________季的景色,依据是(摘录原文语句)________。( 2 )怎样理解第①自然段的“多谢”一词?( 3 )写景状物,有时会通过各种感官的感受来摹写,从文中第②段中摘录出从不同角度描写的句子。( 4 )文中所描写的景物有近景和远景,文中的第________自然段的景物都属近景,第________自然段的景物都属远景。( 5 )文中对景物的描写有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第④自然段描写的“垂杨”、“桂花”、“黄橙”、“青藤”本是静态景物,作者将它们都写成了动态,体现这些动态的词语是________ 。2、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迷途笛声
那年我6岁,离我家仅一箭之遥的小山坡旁有一个早已被废弃的采石场,父母不准我去那儿,其实那儿风景十分迷人。
一个夏天的下午,我随一群小伙伴偷偷上那儿去了。可是,我们穿越了一条僻静的小路后,他们却扔下我,奔向更危险的小路了。
他们走后,我惊惶失措地发现,无法找到回家的那条小路了。我像只无头的苍蝇到处乱钻,衣裤上挂满了刺,太阳已经落山,此时此刻,家里一定吃晚餐了,父亲正盼着我回家……想着想着,我不由得背靠着一棵树伤心地呜呜大哭起来……
突然,不远处传来了声声柳笛,我像找到了救星,急忙循声走去。一条小道边的树桩上坐着一位吹笛人,手里还正削着什么。走近细看,他不就是被大家称为“乡巴佬”的卡廷吗?
“你好,小家伙。”卡廷说,“看天气多美,是出来散步的吧?”
我怯生生地点点头,答道:“我要回家了。”
“请耐心等上几分钟,”卡廷说,“瞧,我正在削一枝柳笛,差不多就要做好了。”
“完工后就送给你吧。”卡廷边削边不时地把未成形的柳笛放在嘴里试吹一下。没过多久,一枝柳笛传到我手中。我俩在一阵清脆悦耳的笛声中,踏上了归途……
当时我心中只充满了感激,而今天:当我自己也成了祖父时,却突然领悟到他用心良苦。那天他听到哭声时,便断定我迷了路,但他并不想在孩子面前扮演“救星”的角色,于是吹响柳笛以便让我发现他并跟着他走出困境!卡廷先生以乡下人的淳朴,保护了一个小男孩强烈的自尊。
( 1 )为下面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削柳笛________
A.xiāo | B.xuē |
给予________
A.gěi | B.jǐ |
奔向________
A.bēn | B.bèn |
①离我家仅一箭之遥的小山坡旁。
②我们穿越了一条僻静的小路。
③那儿风景十分迷人。
④那天他听到哭声时,便断定我迷了路。
( 3 )判断对错。①“我俩在一阵清脆悦耳的笛声中,踏上了归途……”句中省略号省去了“我俩”如何回家的情景。________
②“看天气多美,是出来散步的吧?”这句是反问句。________
③“走近细看,他不就是被大家称为‘乡巴佬’的卡廷吗?”这句是反问句。________
( 4 )仔细阅读文中画线部分,并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①“当时”是指________的时候。“今天”是指________。
②“领悟”的意思是________。
3、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老清洁工”
入冬以来的每天早晨,我们都要去湖滨练长跑。途中总要经过一座新建的居民楼。每到这里,我们便会看到一位清洁女工在一丝不苟地清扫着路面。
这是一位老人,脚穿一双褪色的布鞋,身着一件不大合身的工作服,头上围着一块黑色方巾。从她那露出的白发和前额的皱纹来看,年纪和奶奶差不多,有70多岁了。记得一个大风的早晨,她无法用扫把扫,只好弯着腰,把碎纸烂叶用手拾起,放进手提的小箱里。一个雪后的早晨,我们跑到路口时,突然发现老人蹲在那里,用双手抠下水道口的污泥和杂物。啊!她用辛勤的汗水冲掉了积聚的污垢,给人们送来了整洁和清新。我敬佩她,同时也同情她:这么大年纪了,还没退休,或许是家中困难,或许是位孤独老人,无依无靠,不得不靠自己的劳动来养活自己。
元旦的早晨,爸爸买了一束鲜花,领我去看望一位他的中学退休教师。我们来到一幢楼前。这是一座熟悉的大楼。敲开门,一位并不陌生的老人出现在我们面前。爸爸喊了声:“老师!”我呆住了:她竟是那位“老清洁工”!我情不自禁地抢过爸爸手中的鲜花,双手捧到她的面前……
( 1 )从第3段中找出一组反义词,写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
( 2 )从文中找出表示下列意思的成语,填入横线上。①感情激动,控制不住自己。________
②形容工作认真、仔细,一点也不马虎。________
( 3 )话题对对碰。①“我”为什么“情不自禁地抢过爸爸手中的鲜花,双手捧到她的面前”?
②当“我”把鲜花捧到“老清洁工”面前时,“我”可能说什么?“老清洁工”可能说什么?展开想象写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