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小学语文试题:五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我不能忘掉祖国

宋庆龄十五岁那年,进了佐治亚州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女子学院。

有一次,班里要讨论历史方面的问题,她广泛收集资料,认真思索,作了充分的准备。在讨论会上,一位美国学生站起来发言。他说:“我认为历史的发展是难以估计的。你们看,那些所谓的文明古国,譬如亚洲的中国,已经被历史淘汰了。人类的希望在欧洲,在美洲,在我们这里……”这时,坐在前排的宋庆龄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

那位同学刚讲完,宋庆龄就站起身来。教室里立刻静下来了。宋庆龄显得有些激动,但她仍然用柔和的声调说:“具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有人说中国像一头沉睡的狮子,但它决不会永远沉睡下去。总会有一天,东亚睡狮的吼声将震惊全世界!因为它有广阔的土地,勤劳的人民,悠久的历史,富饶的物产,有无数革命志士,为了它的振兴正在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

宋庆龄虽然身在国外,但她时时刻刻关心着国内的情况。她常对同学说:“我不能忘掉祖国,我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 1 )短文中有一句话既与题目相呼应,又点明了短文的中心思想。
( 2 )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

①短文中“坐在前排的宋庆龄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是对宋庆龄的________描写,这一描写表达了宋庆龄此时的想法是:________。

②短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是对宋庆龄的________描写,从中能够体会出宋庆龄( )。

A.巧言令色,咄咄逼人 B.态度温和有礼 C.心中充满爱国之情

考点:

记叙文

答案:

( 1 )她常对同学说:“我不能忘掉祖国,我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 2 )【第1空】动作
【第2空】她说的不正确,中国没有被历史淘汰
【第3空】语言;C

扩展学习

1、五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生日

①30岁生日,我点燃了53支蜡烛。

②妻子边找酒边唠叨:“没听说谁的生日是提前两天过的,害得我啥也来不及准备。”桌上摆着生日蛋糕、朱古力和许多带壳的炒花生,这最后一样是我母亲生前最喜爱的食物。

屋里的电灯灭了,烛光的火苗一齐跳起了“迪斯科”。(a)我的眼睛湿润了。

母亲穿着那件深蓝色夹衣坐在藤椅中,她已经病恹恹的,只有脸上慈爱的神色是儿子每时每刻都能从愁容中分辨出来的。她说:“明天,是你29岁生日,过不过?”我不忍心让妈妈劳神,她患的是晚期肝癌,唯一需要的是治疗和休养。我说:“妈,这次不过了吧。”

母亲的眼光停滞在我身上,良久又停滞在自己的足尖上。

在母亲病逝立墓碑时,我查阅她的生卒岁月,我吃惊地看到一行字:“生于1934年12月14日。”假如我们也想着给母亲祝寿的话,每年母亲的生日恰好比我的早两天。

我懂了,可是懂得太迟了。母亲在最后的日子里惦记着儿子的生日,何尝不希望儿子关切地问一句,头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为她的生日做些表示呢!可是,儿子竟让她带着莫大的遗憾去了……

妻子和牧牧笑咧咧地入席就座,一个为我斟酒,一个为我切蛋糕。牧牧举起酒杯,眨眨眼睛,大声说:“爸爸,庆贺你的生日!”

(b)我百感交集,本来湿润的.眼睛更无法睁开了,我把牧牧抱过来骑在膝上,和他头碰头地说:“今天不是庆贺,是纪念。来,牧牧吹蜡烛。”

牧牧吹一支数一个数,吹到20支就发现了问题:“怎么这么多啊?”

儿子和妻子都看着我,眸子里映出不同色调的烛辉。我对儿子说:“吹吧,吹完了讲个故事给你听。”牧牧吹完了,我当真讲了一个“故事”,还告诉他别学“故事”里的那个人。他听懂没有很难说,但垂头啜泣的妻子肯定是听懂了的。

( 1 )第①、②段中有三处暗示了此次生日的特殊,这三处是:________。

( 2 )联系全文看,标题“生日”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①________,②________。

2、五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传说古时候,一个活泼伶俐(líng lì)的小和尚来到山上的一座庙(miào)里。开始,他勤快地挑水,不但自己够喝,还往菩萨手中的净瓶里灌水,净瓶里的柳枝活了。不久,来了一个瘦和尚。他与小和尚为了喝水和挑水的问题发生了争执(zhí),谁也不愿意吃亏(kuī),于是,两人商量一起抬水。后来,又来了一个胖和尚。三个和尚都要喝水,但都不愿意多挑水。没过两天水缸露底了。净瓶里的柳枝也因没水而开始枯萎(wěi)了。

一天夜里,三个和尚都在打盹(dǔn)的时候,一根正在燃烧的蜡烛掉在香案上,小庙起火了。危机之中,三个和尚争先恐后地挑水救火,一场大火很快被扑灭了。

大火过后,三个和尚似乎明白了什么。从此,水缸里的水又满了,三个和尚高高兴兴地捧着大碗喝水,净瓶里的柳枝又恢(huī)复了生机。

( 1 )联系上下文,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

①争执:

②争先恐后:

( 2 )故事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故事中出现的人物是________,故事发生的地点是________。

3、五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课外阅读。

《春》阅读训练(一)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 1 )想像一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下面的诗句中哪一句描写的画面与它最接近?( )

A: 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州》)
B: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C: 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D: 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 2 )第二段写春花的顺序是从________到________,写出了春花繁密茂盛,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

( 3 )写“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一句对写春花有什么作用?

( 4 )选出对这段话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花图,主要是抓住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的特点写的。
B: 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万木争春图,主要是抓住桃树、杏树、梨树的特点写的。
C: 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意图,主要是抓住花、蜜蜂和蝴蝶的特点写的。
D: 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园图,主要是抓住春天花园中的果树和动物的特点写的。
( 5 )选出对这段文字的层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段文字可分三层,是按虫、树、花的次序安排结构的。
B: 这段文字可分三层,是按花朵、果实、野花的次序安排结构的。
C: 这段文字可分三层,是按树上、花下、遍地的次序安排结构的。
D: 这段文字可分三层,是按树木、花朵、昆虫的次序安排结构的。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