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试题:四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诺言
信守和尊重一个诺言,或许要比登一座山更难。
有这样一则异国故事:在一座城市的冬夜,一位正要赶末班车回军营的军官被一位妇女拦住,军官有些生气,妇女赶忙解释:她在行人渐稀的街头看到一个孩子,他是黄昏玩打仗游戏时被派到街角“站岗”的,他的“指挥官”说过,没有命令,不得撤退。妇女明白,这个时候,已忘记这件事的其他孩子可能已熟睡在热被窝里,就劝他赶快回家,但执拗的孩子坚持接到命令才离开。无奈中她想到请一位军人帮忙。军官没说什么,脸上充满柔和又肃穆的神情。他迈着军人的步子走到孩手面前,敬了一个军礼,报上军衔道:“你已出色完成任务,我命令你立刻撤岗回家。”孩子信服地看了看军官,回了一个军礼,欢跳着离去。
寒寂的夜空看到了,穹宇下的三个生灵为一个诺言庄严地相逢。
花儿是春天的诺言,潮汛是大海的诺言,远方是道路的诺言。世界,因为信守许多大大小小的诺言,肃穆而深情。
( 1 )从短文中找出符合下面句子意思的词语。相信、佩服。________庄重而严肃。________
( 2 )军官“脸上充溢着柔和又肃穆的神情。”这是因为( )考点:
记叙文
答案:
( 1 )【第1空】信服
【第2空】肃穆
( 2 )C
( 3 )B
( 4 )C
( 5 )略
1、四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宋朝有个读书人叫陈正之,他看书看得很快,但总是囫囵(hú lún)吞枣。他读过的书一本又一本,花(费 废)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可是没留下什么印象。这使他很苦(恼 脑),疑心自己是不是记忆力不好。
有一次,他(向 像)著名学者朱熹请教。朱熹询问他的读书的过程后,给了他一番忠告,说:“以后不要只图快,哪怕一句话,也要重复多遍,总比一味往前赶效果好。读书一定要用脑想,用心记。”
听了朱熹的忠告,陈正之这才明白,他读过的书所以记不住,不是因为记忆力不好,而是读书的目的不明确,方法不对头。他把读书多当成了目的,忽视了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这样草草了事般读书,不但不能消化书的内容,而且不能重点地进行记忆,因此读的效果很差。
陈正之接受了朱熹的忠告,他每读一段书,就想想这段书讲了什么,有几个要求,并留心把重点内容记住。经过日积月累,他终于成了一个有学问的人。
( 1 )请根据意思找出文中相应的成语。①比喻学习时生吞活剥,对所学的东西并不理解。________
②形容不断积累。________
③形容马马虎虎将事情办完。 ________
( 2 )读了本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3 )给本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________。( 4 )花(费 废)________苦(恼 脑)________
他(向 像)________ 著名学者朱熹请教。
2、四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你这个坏家伙!”军官打断孩子的话,“我是问你这里有没有人。”
____人呢____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____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____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____大家都喊野兽来了____野兽来了____就都跑了____
“蠢东西!”军官想着,轻蔑地微笑了一下。
( 1 )给第2自然段加上标点。________人呢________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________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________刚刚一开火________村子就着火了________大家都喊________野兽来了________野兽来了________就都跑了________
( 2 )“野兽”指的是________,表达了苏联人民________之情。例:不慌不忙
不________不________ 不________不________ 不________不________
3、四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琳达,”爸爸坐到我身边,平静地说,“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原来,他和妈妈早已决定死后捐赠器官了。
( 1 )结合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莫过于:________。
( 2 )父亲认为自己的死怎样才是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