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小学语文试题:五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课外阅读。

家乡的小桥

“谁不说俺家乡好!”我总认为,家乡的桥,够得上是一景。

我家所在的村庄是一山间谷地。不足一平方公里,但有四条小溪纵横其间。它们似乎都有点恋家,九转十八湾的迂回着,不愿直流而下。因此,在这一(dan tan)丸之地上架有十一座桥。其中石拱桥四座,石板桥五座,木桥一座,木板桥一座。短桥不计其数。站在中央的石拱桥上一招手,十一座桥上的人都可见到;一呼喊,十一座桥上的人都可以听到。它们( )是村里各户人家的通道,( )是联络大家的纽带。

石拱桥很有些年头了,从桥面凹陷的痕迹可以看出。做得也很精致,堆砌处( )多年风雨的侵蚀,( )仍不见(feng feng)隙,上有长长的条石作为护栏,半月形隆起的桥身,好像常驻的彩虹。

石板桥都是一整块石片,身临其上无不惊叹:世上怎能有这么大的石块?是哪一位能工巧匠雕琢而成?是如何从石山中运来,又如何架得上去?最大的一座石板桥可以两人横挑担子迎面而过。

木桥就要简陋多了,但小孩们最喜欢。一是走起来颤悠悠的,像合着拍子跳舞;一是可以在上面试试自己的勇气,因为稍一趔趄就会掉下去。男孩子们可以在此逞能冒险,女孩子一般不敢,但又要好奇去看看,去试试,以衬托男孩子们的勇敢。

( 1 )从文中括号内划去下划线字不正确的读音。
( 2 )在文中的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 3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的家乡是个弹丸之地?
( 4 )作者介绍了家乡的哪些桥?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 5 )试着用“||”给短文分段,并写出段意。

考点:

说明文

答案:

( 1 )tán;féng
( 2 )不仅;还;虽然;但是
( 3 )不足一平方公里;一招手,十一座桥上的人都可见到;一呼喊,十一座桥上的人都可听到。
( 4 )石拱桥:精致耐用
石板桥:宽阔
木桥:简陋、受小孩喜欢
( 5 )第一、二自然段:总说家乡的桥。
第三自然段:介绍家乡的石拱桥。
第四自然段:介绍家乡的石板桥。
第五自然段:介绍家乡的木桥。

扩展学习

1、五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现代文阅读

读书奠忘做笔记(节选)

做笔记是读书的重要方法,是读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读书时,左边是书,右边是笔记本。遇到好词佳句则随手摘抄,心有所感便顺手写下,既能加深印象,积累知识,亦方便日后检索,为作文治学打下基础。

前人读书治学,多有做笔记的习惯,学问也常常从笔记本中得来。钱锺书读书也爱做笔记。从20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一直坚持,单是外文笔记就有200多本、3.5万多页。据杨绎所言,他的笔记本“从国外到国内,从上海到北京,从一个宿舍到另一个宿舍,从铁箱、木箱、纸箱,以至麻袋、枕套里出出进进”。其笔记不仅数量惊人,内容也广袤博杂,古今中外,无所不容。

蔡元培晚年总结自己读书多年却“没什么成就”,原因之一是“不能勤笔”。“不能勤笔“即不能勤于做笔记。他说自己读书虽然只注意于他所认为“有用的或可爱的材料”,“但往往为速读起见,无暇把这几点摘抄出来,或在书上做一点特别的记号”,这样的后果是不易检索,需要用的时候“几乎不容易寻到”。

可见,对于治学之人.做笔记是读书应有的步骤;而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做笔记亦是一种值得吸取的方法。不管读书是为长见识,为陶冶性灵,还是只为娱乐消遣,遇到有趣、有启发、有感于心的文字则随手记之,这文字便会在我们内心加深一层印象;若干年后,当我们重温当年的笔记,看到自己熟悉的字迹时,或许还会回想起某时某地写下这笔记时的情形,内心一定无比自得与安宁。

时代在进步,电子笔记的出现让笔记的记录、保存和使用更为便捷:键盘输入、复制粘贴可以代替手写,电脑和手机客户端皆能同步保存;此外,这种云笔记还带有关键词检索功能,极大地方便了我们对材料的收集和整理。

做笔记固然重要,但经常温习笔记更重要。虽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但只记笔记却不温习,一样容易遗忘,时常巩固方能加深记忆,需要用时才能信手拈来;此外,温故而知新,在翻阅读书笔记时,往往能够前后贯通,发现新的问题。

读书思考,随手记之,同时不忘时常温故,无论对于治学之人还是普通读者,这习惯都值得我们承袭并坚持。无论这笔记是手抄笔记还是电子笔记,它都会成为我们好读书之人一笔宝贵的财富。

( 1 )文中告诉我们做笔记主要记________。做笔记的好处是什么?请在文中找出来。
( 2 )用简短的话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 3 )画“ “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这段话告诉我们常温笔记可以________。
( 4 )下列说法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
A: 学者、作家必须做笔记;对于普通人,笔记可做可不做
B: 时代在进步,做笔记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做电子笔记也是很好的
C: 现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书报杂志也越来越多,因此读书做笔记也要越来越快
D: 自己做的笔记自己是最清楚的,不用温习也可以前后贯通。发现新问题

2、五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课内阅读。

将相和(节选)

蔺相如在渑池上又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还高。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立下了那么多战功,他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要是我碰见他,一定要让他下不来台!”蔺相如听说了,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的门客们可看不顺眼了,对蔺相如说:“您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门客们说:“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
必须)乘机来攻打我们。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请罪,连忙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齐心协力
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 1 )画出文中括号内正确的词语。
( 2 )写出一个比喻句,这句话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 3 )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改成陈述句)
( 4 )“廉颇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这句话表现了廉颇的________品质。
( 5 )选文中蔺相如的描写主要运用了( )
A: 动作描写
B: 心理描写
C: 语言描写

3、五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课内阅读。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wáng huáng)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lín líng)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péng féng)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fú fó)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 1 )在文中括号内正确的读音。
( 2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景观——________ 仿照——________ 仿佛——________ 环绕——________

( 3 )缩写句子。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 4 )本文标题为“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在内容上却用大量的笔墨描写昔日的辉煌?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