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试题: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庄重的乞讨
庄重,是人的尊严的一部分,你见过乞讨者的庄重吗?
那天,我乘20路电车,看见一位双目失明的中年男子坐在车上,神情níng zhòng。不一会儿,他热情且有礼貌地介绍自己:"女士们、先生们,我是下岗的,有个儿子,刚进大学。现在生活发生点困难。我平时喜欢音乐,吹口琴是自学的。我为大家表演口琴独奏,愿大家途中愉快。" 说完,他便从洗得干干净净的灰色中山装口袋里摸出了口琴。随即,一车厢的人听到了熟悉的《喀秋莎》的旋律,他那精湛的吹奏技巧令人屏息细听。此曲终了,日本的《北国之春》又博得乘客们的点称好。吹奏完毕,他就托起小罐头瓶,扶着椅子,一步一步稳重地向前nuó dòng脚步。当不断地有人把硬币往罐头瓶里扔时,他能根据硬币发出的qīng cuì的声音,准确地朝投币人的方向点头致意。走完一圈后,他继续为乘客吹奏。《杜鹃圆舞曲》、《溜冰圆舞曲》和《采茶调》优美轻快的节奏,让人欢悦不已。乘客们静静地听着。他似乎感觉到了某种需求,又吹了首《在希望的田野上》。他的吹奏已达到了大师级水平,颤音和滑音的变化使人入迷。电车将要到终点站了,他高兴地对大家说,我最后为大家吹奏一首《一路平安》。悠扬的旋律又一次打动了人们的心,不时地又有人朝他的小罐头瓶里掷下硬币。一对年轻夫妻带着自己才五六岁的儿子,让他把数枚硬币递到小罐头瓶里。这一切几乎是悄无声息的,令人惊奇的是盲人居然知晓了孩子的动作,说出一句"愿这位孩子健康成长,一生平安"的话,听得大人们面露喜色。
不知是音乐的力量,还是这位盲人得体的举止言行,或两者兼而有之,使人自始至沉浸在一种安详肃穆的qì fèn之中。
此情此景让我振奋,面对生活中一时的挫折,这位盲人能够有勇气正视它,庄重地行使自己的劳动权利。我有什么比不上他?
我快步地下了车,觉得人行道比过去宽敞得多了。
( 1 )将短文中的拼音换成汉字,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níng zhòng |
níng zhòng |
qīng cuì |
qì fèn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入迷——________ 知晓——________ 振奋——________
( 3 )从文中找到一句反问句写下来,并将它改成陈述句。反问句:________
陈述句:________
( 4 )根据短文内容填空。①盲人为乘客演奏了的曲子有:________
②"这一切几乎是悄无声息的,令人惊奇的是盲人居然知晓孩子的动作......"这一句的"居然"的意思是________,作者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________,"这一切"是指________。
( 5 )回答问题。①"我快步下车,觉得人行道比过去宽敞得多了。"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②文中的乞讨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考点:
记叙文
答案:
( 1 )【第1空】凝重
【第2空】挪动
【第3空】清脆
【第4空】气氛
( 2 )【第1空】入神
【第2空】知道
【第3空】兴奋
( 3 )【第1空】我有什么比不上了?
【第2空】我比得上他。
( 4 )【第1空】《喀秋莎》、《北国之春》、《杜鹃圆舞曲》、《溜冰圆舞曲》、《采茶调》、《在希望的田野上》和《一路平安》
【第2空】竟然
【第3空】盲人应该是看不见的,可他却知道孩子的举动
【第4空】孩子把数枚硬币递到小罐头瓶里
( 5 )因为乞讨者的举动让"我"振奋,让"我"心情舒畅,更让"我"对美好的生活充满了信心;他是一位正视挫折,敢于、乐于庄重地行使自己劳动权利的人。
1、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詹天佑》片段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 1 )片段第一句话在课文中起________作用,由此推断片段写的是________。①表现了詹天佑怕丢面子的思想感情和要争得荣誉的决心。
②表现了詹天佑胸有成竹的心情和修好铁路的坚强决心。
③表现了詹天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为祖国争光的坚强决心。
( 3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周密——________ 勘测——________
毅然——________ 讥笑——________
2、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课外阅读。
诚信
碾过几十米的碎石路后,吉普车的欢快轰鸣声戛然而止,我们一行停在荒无人烟的山溪边。
开车的朋友用极其懊恼的神情向我们宣布:没油了。按说,在一个炎热的下午,被困在清凉的小溪边,是一件妙不可言的事。但是,天色渐晚的情形和空无一人的荒野让我们毫无游趣,只有焦虑和担心。
一个偶尔路过的乡下少年成了我们的救星。由于口音的差距,说了几遍,他才弄懂我们的意思,遥指着山那边说:“加油站倒是有,可是要翻山过去。”朋友拿出一只塑料桶,请求少年去装满汽油回来,可以给他报酬。 少年犹豫好久,才吞吞吐吐地说出他的要求:“给我五块,我会跑得很快。”
等少年走远后,朋友才说,真是穷惯的孩子,别说五块,他就是开口一百块,我们也会答应的,谁愿意在山沟里过夜。
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太阳即将从山头落下去。我开始紧张起来,忐忑地问:“他不会拿了那张五十的票子一去不回吧?”这句话让我有些后悔,其实大家都在担心同样的事情,就差说穿而已,这么一说,所有人都绝望了。
我设想着两个场景:少年拿着五十元,在向伙伴炫耀;而漆黑的夜里,我们在吉普车里艰难度夜,满心恐惧……
他来了随着这振奋人心的呼喊我们看见一个瘦小的身影由远及近跑来跑来
少年擦着头上的汗水,把桶递给我们,他为自己来晚的事实辩解:“山路很难走,而且……”随即,我们看见了他那被荆棘挂破的腿,鲜血直流……
他用几千米跋涉只换来五块钱,就是在我们极力的怂恿下,他一分钱也没多拿。我想起刚才的担忧,至少,这是对一个乡下少年的玷污。
( 1 )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①形容声音突然中止。________
②鼓动别人去做某事。________
( 2 )给短文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3 )短文结尾处这样写道:“我想起刚才的担忧,至少,这是对一个乡下少年的玷污。”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3、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材料一:近几年我国生活垃圾产量保持每年5%左右的增长。2018年全国生活垃圾总量达2.28亿吨。当前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产生垃圾最多的国家。大量城市生活垃圾未经处理直接堆放,垃圾分类显然很有必要。
材料二:“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十分关心这项工作。他多次强调,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材料三:我市试点范围内的小区目前先期正在按照“四分法”对生活垃圾分类投放。
分类 | 概述 |
可回收垃圾 | 废纸,废塑料,衣物、箱包、纺织料等废旧纺织物,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废玻璃等可资源化利用的生活垃圾 |
有害垃圾 | 废电池,废灯管,废温度计,废血压计,废药品及其包装物,废杀虫剂、消毒剂及其包装物,废胶片机,废相纸,等 |
厨余垃圾 | 蔬菜瓜果、蛋壳、畜禽产品内脏等厨房产生的垃圾 |
其他垃圾 | 一次性塑料袋、泡沫餐盒、被污染的纸张等 |
材料四:家庭垃圾占生活垃圾总量的60%左右,垃圾分类的关键就是要在家里先把垃圾分好类。怎么做呢?第一,要将垃圾的几种分类弄明白;第二,多买几个垃圾桶放在家里并标记好类别;第三,按照类别投放,一定要将有毒性的或者有腐蚀性的物品严密包装,避免发生泄漏危险,并且标记好,便于清洁工看到;第四,扔垃圾时要看提示分类投放。
( 1 )综合以上材料,对“垃圾”的正确认识是( )。任务一:做一名垃圾分类志愿者,向更多的人宣传。
任务二:知道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后,学会垃圾分类的做法。
任务一 材料三、材料四
任务二 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
完成了任务二,我知道了垃圾分类的做法,我用简洁的语言总结为:弄明白垃圾的分类→________→________→按照提示分类投放。
( 3 )小卫的妈妈嫌垃圾分类麻烦,从不给生活垃圾分类。小卫想试着说服妈妈让她改掉自己的不良习惯。请你分条列举实行垃圾分类的好处来帮助小卫说服妈妈。(至少两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