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小学语文试题:五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阅读理解。

中国瓷器

①瓷器是中国的特产,有的瑰丽,有的朴素,有的简约,但都透露出一股中国风。

②从夏商周的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带釉①硬陶开始,瓷器就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仅仅是瓷器发展的开始。到了隋朝时期,瓷器中的青瓷开始烧造,白瓷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而当历史的转轮,转向唐朝时,真正的瓷器出现了。这是陶与瓷的分水岭,因为在此之前的陶瓷质地脆弱,只能算作原瓷。越窑和邢(xíng)窑②也是此时期出现的,在五代十国时期,越窑成为吴越王钱氏的御用器皿。在此阶段中,天青色出现,获得了“雨过天晴”的美称。

③到了宋朝,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形制优美,高雅凝重。其程度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明清两朝,瓷器渐渐成熟,花样百出。万历年间有名的五彩、斗彩,成为后世彩瓷发展的基础,甚至日本伊万里古瓷也是根据这时期的斗彩发展出来,“万历彩”也就在史上成名。同时又有红地黄彩、蓝地黄花,红地青花、黄地青花五彩、描红等等各式彩瓷集前代各窑之大成,图案更是千变万化。

④瓷器之所以名扬天下,主要在于其本身所包含的独创技术。

⑤中华大地取用制瓷原料是得天独厚的。中国瓷器的胎质大多具备一定的透明性,所谓“有素肌玉骨之象”。它的原料多为高岭土,无论东南沿海还是华中各省都有此土,尤其是在江西景德镇高岭村一带,风化了的白云母花岗岩蓄藏丰厚。其次,覆盖在瓷胎上的材料,也称瓷釉,使中国瓷器更洁白又易于施加彩饰,为增加瓷器的美提供了可能。此外,烧制陶器、砖瓦都在1000℃以下,瓷器则与之不同。据推测,早期瓷器的烧成温度就已经达到1200℃了。日本大阪大学美术史教授木村重信先生曾撰文:“尽管要通过1300℃高温煅烧,轴料仍不变色,纹样依然如故,这就是中国瓷器烧制技术上关键的秘密所在。”

⑥中国瓷器,实在是民族的一份骄傲。

【注释】①釉(yòu):涂在陶瓷表面烧制而成的玻璃质薄层,能增加制品的光泽、机械强度,防止腐蚀。②窑(yáo):烧制砖瓦陶瓷等物的建筑物。

( 1 )阅读短文,完成填空。

阶段

朝代

瓷器的发展

瓷器发展的开始

________

瓷器成为人们生活中一部分

陶与瓷的分水岭

________

真正的瓷器出现

瓷器的鼎盛时间

宋朝

________

瓷器的成熟时期

________

花样百出


( 2 )文中提到,中国瓷器名扬天下的原因不包括( )
A: 烧制火候到位
B: 原料得天独厚
C: 色彩丰富
D: 瓷釉特别
( 3 )下列对短文内容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中国瓷器的变化发展和名扬天下的原因
B: 中国瓷器的变化及每个朝代的特色
C: 中国瓷器形式多样,色彩瑰丽,极具变化
D: 中国瓷器的独创技术及形成原因
( 4 )第⑤段画线的句子中,用到的说明方法是( )
A: 作比较 列数字
B: 举例子 列数字
C: 作比较 打比方
D: 列数字 打比方
( 5 )结合短文内容,请你为中国瓷器写几句宣传语。(至少两句)

考点:

说明文

答案:

( 1 )【第1空】夏商周
【第2空】唐朝
【第3空】形制优美,高雅凝重
【第4空】明清两朝
( 2 )C
( 3 )A
( 4 )A
( 5 )赏中国瓷器,品千年文明。 中国瓷器,独具匠心;中国瓷器,举世流传。

扩展学习

1、五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天,牛郎去喂牛,那头(衰 蓑)老的牛又讲话了,眼眶里满是泪花。它说:“我不能帮你们下地干活了!咱们快分手了。我死了以后,你把我的皮(bāo bō)下来留着,碰到紧要的事,你就披上我的皮……”老牛话没说完就死了。

( 1 )选择括号里恰当的字、音。

(衰 蓑)________老的牛 ________(bāo bō)下来

( 2 )用一句话概括这一段话的意思。
( 3 )读了这一段话,你会联想到文中的哪些情景?
( 4 )《牛郎织女》、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被称为我国四大民间故事。
( 5 )读完了全文,牛郎织女两位主人翁深受人们的同情,大家希望他们有个美好的未来,正如苏轼的一首词中写道的:________,________。

2、五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挖笋子

我的故乡在盛产竹子的鹿谷。清明节回到家乡,我便带孩子到竹林去挖笋子。

孩子说奇怪,过年时回来都不见有笋子,怎么一下子长出这多粗壮的胖笋子?我告诉他,胖笋子不是一夜之间长成的竹根在地底下利用寒冬孕育笋芽。春天一到,甘霖降下来,它们才撬开土石;雄壮地冒出头来。冒出时根部已经生得很扎实,所以长起来强劲有力,不到一个月就长成有枝有叶的长竹子。

孩子诧异地说,那我们不挖了,多可惜呀!我说不挖也不行,竹妈妈根部抱着许多小笋芽,有的生长在石缝里,如果不把长出来的挖出来一些,竹妈妈就懒得叫石缝里的孩子努力冒出头来了。和人一样不受点刺激和打击会忘掉努力。

孩子笑一笑说妈妈,假如你是笋子,是希望被挖掉,还是希望被留下来呢?

我也笑一笑说,在我最鲜最好吃的时候被挖掉,我会觉得贡献大而很高兴。如果我没有被人发现我也不会气馁。我使劲往上长,超过身边的长竹子,就能享受到雨露阳光。经过寒风和烈日的磨炼,长成坚韧的大竹子还怕没有人要我、用我吗?

孩子沉思起来。他一定在想,竹子好伟大,不该冒头的时候不冒头,不该气馁的时候不气馁。不管风吹雨打,不怕冰霜炎日,一年四季青翠挺拔而不弯腰,这就是中国人自强不息的坚韧精神!

(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 2 )根据文章内容可知竹笋的用途有( )。(多选)
A: 能够食用
B: 给人们带来春天的气息
C: 长大了能给小草遮挡阳光
D: 长成竹子为人所用
( 3 )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句中的“胖”字用得好,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 4 )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想?结合生活实际,写一写。

3、五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其中数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的工程艰巨。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从山顶往下打直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这样一来,几个工作面可以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一半。

( 1 )给这段话加个小标题。


( 2 )八达岭隧道采用“中部凿井法”的原因是________,好处是________


( 3 )詹天佑根据不同的地势采用不同的开凿方法,这表现了他________。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