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小学语文试题:四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别的树木容易招虫。从同一棵石榴树上可以捉到三四种不同的虫子。它们还要养儿育女,繁衍后代,子子孙孙都寄生在树上。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永久保持。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

( 1 )作者在这里写石榴树的目的是________,突出樟树的特点①________;②________。
( 2 )樟树的可贵之处在哪里?用“________”在文中画出来。

考点:

课文内容理解 语段阅读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答案:

( 1 )【第1空】和樟树进行对比
【第2空】香气永久保持
【第3空】这香气可以驱虫
( 2 )【第1空】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

扩展学习

1、四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庖(páo)丁解牛

战国的时候,魏国的国君魏惠王有一次去看庖丁解牛。庖丁解剖牛的时候,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他不一会儿就把牛的骨头和肉剥离开来,动作真是干净利落。魏惠王看后,惊讶地问他:“你的技术怎么这样好啊?”庖丁答道:“我刚开始解剖牛的时候,眼中看到的是一头完整的牛。干了三年后,我就再也看不见整头的牛了,因为我已经熟悉了牛的结构,哪里是关节,哪里是 ________(jīn jīng)骨,我都一清二楚。这样,我就可以毫不费力地把牛的肉和骨分离。”

魏惠王又问:“那你的刀一定很快吧?”庖丁说:“一般人解牛用的刀,一个月就换一把,因为他们的刀刃总是碰到骨头。解牛能手一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只用刀 ________(gē
hài)肉。我的这把刀已经用了十九年了,解剖了上千头牛,还和新的一样锋利。其实,刀刃非常 ________(bó
báo),而肉和骨头中间的缝隙要比刀刃的厚度宽得多。只要把刀准确地插在缝隙里,刀能自由移动,肉就很容易割下来了。当割到牛的复杂的结构时,我也必须集中精神、小心翼翼才能做好。”

魏惠王听后不住地点头,说:“我从你的话里学到了很多有益的东西啊!”

( 1 )用“”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
( 2 )文中画线的句子可以用成语( )来概括。
A: 熟能生巧
B: 得心应手
C: 随心所欲
( 3 )文中画线的句子可以用成语( )来表示。
A: 聚精会神
B: 游刃有余
C: 顺理成章
( 4 )读了本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四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课内语段阅读。

骆驼生活在沙漠里。它身体很高,脖子很长,能够望到很远的地方。沙漠里有水的地方很少,骆驼的嗅觉很灵敏,能帮助人们找到水源。每逢沙漠里刮起卷着沙子的旋风,它的鼻孔就紧紧地闭起来。骆驼的腿上有一大片胼胝(pián zhī),它就是趴在被太阳晒得滚热的沙子上,也不会烫伤。骆驼的脚掌又宽又厚,走路的时候,两个脚趾分开,不会陷到松软的沙子里去。骆驼背上有驼峰,在水草多的地方,它吃得饱饱的,喝得足足的,一部分养料变成脂肪储藏在驼峰里。等到缺乏食物的时候,它就用自己积蓄的营养来维持生命。

( 1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灵敏—________ 松软—________

( 2 )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 3 )骆驼的驼峰有什么作用?

3、四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西湖的绿(节选)

宗璞

西湖胜景很多,各处有不同的好处,即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曲十八洞绿得闲,不能一一去说。漫步苏堤,两边都是湖水,远水如烟,近水着了微雨,也泛起一层银灰的颜色。走着走着,忽见路旁的树十分古怪,一棵棵树身虽然离得较远,却给人一种莽莽苍苍的感觉,似乎是从树梢一直绿到了地下。走近看时,原来是树身上布满了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好看,使得绿阴阴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有的青苔,形状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如同一幅青绿的山水画。

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那是满池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立于水上,或宛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我最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像满池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

(选自《语文》四年级下册,长春出版社)

( 1 )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奇怪—( ) 稳重—( )

( 2 )写出文中描写“绿”的ABB式的词语,再写出自己积累的几个。
( 3 )作者在描写“西湖的绿”时有详有略,其中对________、________的绿是详写,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绿是略写。
( 4 )读画线句子,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句中的“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说的都是________。
( 5 )苏堤和花港的绿各有什么特点?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吧。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