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试题:六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时间(节选)
一抬头,就看到书桌上座钟的秒针在一跳一跳地向前走动。它那里一跳,我的心就一跳。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里指的是水。水永远不停地流逝,让孔夫子吃惊兴叹。我的心跳,跳的是时间。
水是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时间却看不见,摸不着,它的流逝你感觉不到,然而确实是在流逝。现在我眼前摆上了座钟,它的秒针一跳一跳,让我再清楚不过地看到了时间的流逝,焉能不心跳?焉能不兴叹呢?
远古的人大概是很幸福的。他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根据太阳的出没来规定自己的活动。即使能感到时间的流逝,也只在依稀隐约之间。后来,他们聪明了,根据太阳光和阴影的推移,把时间称作光阴。再后来,人们的聪明才智更提高了,从古代铜壶滴漏的办法来显示和测定时间的推移,到近代人类发明钟表,把时间的存在与流逝清清楚楚地摆在每一个人的面前。
其实,不管你意识到还是没有意识到,大自然早已把虚无缥缈的时间用具体的东西暗示给了人们。比如用日出日落标志出一天,用月亮的圆缺标志出一月,用四季标志出一年。在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眼中,时间具有另外的意义。他们说,大千世界,人类万物,都生长在时间和空间内,而时间是无头无尾的,空间是无边无际的。
生与死也属于时间范畴。随着座钟秒针的一跳,我自己就长了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的那么一点点儿。同时也就是向着死亡走近了那么一点点儿。不但我是这样,现在正是初夏,窗外的玉兰花、垂柳和深埋在清塘里的荷花,也都长了那么一点点儿。不久前还是冰封的湖水,现在是“风乍起,吹皱一池夏水”,波光潋滟,水色接天。岸上的垂杨,从光秃秃的枝条上逐渐长出了小叶片,一转瞬间,出现了一片鹅黄;再一转瞬,就是一片嫩绿,现在则是接近浓绿了。小山上原来是一片枯草,“一夜东风送春暖,满山开遍二月兰”。今年是二月兰的大年,山上地下,只要有空隙,二月兰必然出现在那里,座钟的秒针再跳上多少万次,二月兰即将枯萎,也就是走向暂时的死亡了。所有这些东西,都是方生方死。这是自然的规律,不可逆转的。
人待在人间,就必须受时间的制约。在时间面前,人人平等。我觉得自己是想明白了。现在照样一抬头就看到书桌上座钟的秒针一跳一跳地向前走动,但是我的心却不跳了。我觉得这是时间给我提醒儿,让我知道时间的价值。
(选自《一花一世界》,有删改)
( 1 )【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焉:________
虚无缥缈:________
( 2 )【提取信息】第3自然段中作者围绕人们感受时间流逝的方法的变化作了描写,请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给下列句子排序。①铜壶滴漏的办法来显示和测定时间的推移。
②根据太阳光和阴影的推移,感受时间的流逝。
③远古的人们根据太阳的出没来规定自己的活动,依稀感受时间的流逝。
④发明钟表,把时间的存在与流逝清清楚楚地摆在每一个人的面前。
( 3 )【品读句子】读下面的句子,体会作者是如何在具体细致的描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并完成填空。
① 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联系上下文我们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是这样匆忙啊!
白天黑夜不停地流。作者在这里其实是想提醒人们________。
②现在我眼前摆上了座钟,它的秒针一跳一跳,让我再清楚不过地看到
了时间的流逝,焉能不心跳?焉能不兴叹呢?
作者运用了________的手法,一连使用两个问句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时间的珍惜和因为时间一去不复返而发出的________。
③人待在人间,就必须受时间的制约。在时间面前,人人平等。我觉得
自己是想明白了。
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________来表达情感,写出了自己对时间的认识:________
或朱自清先生《匆匆》中的第3自然段写一写你对“时间之流”的感触。
|
这几句话抓住本段中“________ __”这句话来展开描写。岸上________的变化写的是生命成长的过程,也是时间流逝的过程;________写的是生命凋零死亡的过程,也是时间流逝的过程。作者以________的心态面对生与死,感叹时间的流逝是________。 |
仿写:
考点:
议论文
答案:
( 1 )【第1空】怎么。
【第2空】形容非常空虚渺茫。文中指时间看不见,摸不着但又实际存在。
( 2 )③②①④
( 3 )【第1空】①奔流而去的河水
【第2空】珍惜时光
【第3空】②反问
【第4空】感叹
【第5空】③心理活动
【第6空】生命受到时间的制约,时间面前人人平等。
( 4 )【第1空】生与死也属于时间的范畴
【第2空】垂杨
【第3空】二月兰的枯萎
【第4空】平静
【第5空】自然的规律,不可逆转
1、六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再见了,亲爱的母校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小学的学习生活转瞬间就过去了。在这离别母校的时刻,我们的心情格外激动,心中充满了留恋之情。回首往事,六年的小学生活历历在目。
忘不了,敬爱的老师!忘不了您那________的教诲,忘不了您那________的目光。从开始学枯燥的拼音字母到能写朗朗上口的作文,您为我们操了多少心。杨老师,你还记得我这个曾经口吃的学生吗?您送给我一本《绕口令》的书,________地嘱咐我天天读。是您那充满期待的目光鼓舞了我。在您的指导下,我苦练说话本领,终于改掉了口吃的毛病!
忘不了,亲爱的同学!忘不了我们朝夕相处的时光,忘不了我们结下的深情厚谊。六年中,我们一起在知识的海洋中奋力拼搏,一起在平整的操场上尽情玩耍。转眼间要分开了,心中怎能平静呢?记得四年级时,我不慎被玻璃扎伤了脚,是你们,替我背着书包,搀扶着我,一步一步________地上下楼梯。这种亲如手足的同窗情谊我怎能忘记?
忘不了,美丽的校园!您像一位温和的母亲,用________的乳汁哺育着我们,使我们茁壮成长。在这里,我们养成了奋发努力、团结友爱、讲究文明、遵守纪律的好习惯。我们在您温暖的怀抱中获得了知识的琼浆、智慧的力量,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再见了,哺育我们成长的母校!再见了,敬爱的老师!再见了,亲爱的同学们!
( 1 )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①忘不了您那________的教诲,忘不了您那________的目光。
②您送给我一本《绕口令》的书,________地嘱咐我天天读。
③记得四年级时,我不慎被玻璃扎伤了脚,是你们,替我背着书包,搀扶着我,一步一步________地上下楼梯。
④您像一位温和的母亲,用________的乳汁哺育着我们,使我们茁壮成长。
( 2 )“诲”的读音是________;“慎”的读音是________;“枯燥”的近义词是________;“哺育”的近义词是________。2、六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读下面的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公共汽车上的男孩
车上的人很多,我上车后,站在一个男孩的旁边。我打量着这个坐在椅子上的男孩,十六七岁,个子很高。说实话,他是个很帅的男孩,漂亮的眼睛,浓浓的眉毛,谢霆锋式的头发,白色T恤外套着一件格子短袖衬衫,简直太帅了。
“你踩着我了!”男孩突然面露愠色地对我说。
我吓了一跳,不知所措。
我尴尬极了。“对不起。”我小声地说。我只是踩到他的脚,又不是踩到他的尾巴,干吗这么生气?
“你为什么非要站在这儿,那边不是没人吗?到那边去!”男孩大声对我说。
车上的人都莫名其妙地望着我,我有些恼怒了:“有什么了不起的,为什么要让我站到那边去,我踩着你的尾巴了吗?”说完,我便生气地站到车厢另一角。
正好这时有人下车,我便在离他不远的地方坐下来。说真的,我一肚子火,不就是长得帅气吗?有什么了不起的!瞧他那眼睛,像老鼠似的;那眉毛,稀稀拉拉的,跟秋收过后的庄稼地似的;瞧他那头发,那么长,整个一拖把!呸,这么恶心的人,真不知刚才瞎了哪只眼,竟然觉得他帅!
我狠狠地盯着他。男孩子仿佛没看见一般,把头扭向窗外。
过了一会儿,车到站了,我下了车,男孩也下了车。我正准备甩头走时,男孩突然叫住了我。
“干吗?”我凶巴巴地望着他。
男孩仿佛变了一个人似的,很关心地对我说:“你看一下你的背包。”
我扭过头。天哪,我的背包居然被拉开了,里面的钱包露了出来。
“刚才那样对你说话,真是抱歉,因为那时我看见有人正拉你的包,所以才……”
我恍然大悟,原来他刚才一直赶我走,是为了吓走小偷,我很感激地连声道谢。
看着他远去的背影,猛然间,我觉得他的确长得很帅,眼睛那么明亮,头发那么潇洒……
( 1 )找出文中表示“看”的词语,抄下来。( 2 )填上恰当的词语。________的眼睛 ________的眼睛 ________的眼睛
________的眉毛 ________的眉毛 ________的眉毛
________的头发 ________的头发 ________的头发
( 3 )文中3次描写了男孩的外貌。第1次作者觉得男孩________,因为________。
第2次作者觉得男孩________,因为________。
第3次作者觉得男孩________,因为________。
( 4 )你喜欢这个男孩吗?为什么?3、六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巧嘴王老师
王老师刚从师范学校毕业,就分到我们学校来教我们班的数学了。
王老师课上得很轻松。我们听王老师的课,再难懂的知识,只要他一开口点拔,我们总能在欢快的气氛中掌握。
我们把自己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和考试中所获得的成绩,全部归功于王老师的“伶牙俐齿”。在课下,我们说起王老师来,总是称他为“巧嘴王老师”。
一天,上数学课时,王老师说:“给大家讲个小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住着两个和尚。有一天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听着听着,我们都笑了。王老师问:“哪位同学能接着往下讲?”“这个故事能讲完吗?为什么?”“这个故事讲不完,后面的话可用什么标点符号来表示?”在我们兴趣盎然之时,王老师引出了“循环小数”的名称,使我们觉得,学循环小数就同听故事一样。在讲“混循环小数”的定义时,王老师指着“1.63838……”说:“这个循环小数不是从小数点后面第一位开始循环的,此处的‘6’不参加循环,是‘混’,进去的,所以,我们把这一类小数叫做‘混循环小数’……”一个“混”字,把我们的学习热情点燃了。在后面练习找混循环小数时,大家争先恐后地去找有没有“混”进去的数,兴奋极了。
王老师的巧嘴不仅在课堂上发挥大作用,在课后也处处叫人拍手称绝。四年级的一次课后,我们班的艾华同学不小心把墨水溅到了王老师的白衬衣上,艾华吓得低下头,等待着王老师的批评。同学们都呆住了。王老师看了看我们,笑着说:“艾华呀,你是怎么搞的嘛,早知今天你要甩给我墨水,为什么不通知我穿黑衣服来呢?”同学们听了,发出一阵惊喜的笑声…
王老师就凭着这样一张“巧嘴”,让我们一听上数学课就觉得兴奋,一看到他走进教室就觉得他是那样的可亲可敬。
( 1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伶牙俐齿:________
( 2 )找出文中的过渡句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