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小学语文试题: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荷兰侵略者凭借高大坚固的铁甲舰和舰上的大炮,企图负隅顽抗。英勇的郑军官兵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驾着舰船向敌舰队冲去。他们团团围住敌舰,使敌人的大炮失去了威力。随着“轰隆”一声巨响,所有的舰船都震动起来,海面上掀起十几丈高的水柱。原来是一个炮手瞄准敌舰放了一炮,刚巧打中了弹药库。那艘敌舰被炸成许多碎片,飞向天空。敌人惊恐万状,敌舰队乱作一团。郑军官兵乘势用钩子钩住敌舰,一个个跳了上去。敌舰官兵无法逃脱,只好统统举手投降。

( 1 )看到郑军官兵如此英勇,你还想到哪些词语?

( 2 )找出描写敌人表现的句子。

( 3 )根据下面提供的一些词语,想象一下,当时的敌人还会有哪些表现。试着写几句话。

  丧家之犬 漏网之鱼 心惊胆战 哭爹喊娘

  闻风丧胆 负隅顽抗 魂飞魄散 丑态百出。

考点:

课文内容理解 郑成功

答案:

( 1 )

正气凛然、龙骧虎步、百战百胜、冲锋陷阵、奋不顾身、奋勇当先。


( 2 )

敌人惊恐万状,敌舰队乱作一团。


( 3 )

示例:此时,敌舰上的敌人惊恐万状,放弃了刚才的负隅顽抗,纷纷抱头鼠窜,如丧家之犬般哭爹喊娘,真是丑态百出。


扩展学习

1、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课外阅读

母爱是一根穿针线

母亲为儿子整理衣服时,发现儿子衬衣袖子上的纽扣松动了。 她决定给儿子钉一下。∥

儿子很年轻,却已经是一名声誉日隆的作家。天赋和勤奋成就了他的今天。母亲因此而骄傲——她就是作家的母亲!

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嘀嘀嗒嗒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泉涌。她在抽屉里找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声响,惟恐打扰了儿子。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她把它取出来,轻轻推好抽屉。 可她遇到了麻烦,当年的绣花女连针也穿不上了。一个月前她还穿针引线缝被子,现在明明看见针孔在那儿,就是穿不上。 她不相信她视力下降得那么厉害。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rú)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近,再试一次——还是失败。 再试…… 可线仍未穿进针眼里。∥

儿子在对文章进行后期排版,他从显示屏上看见反射过来的母亲,怔往了。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虽然与母亲朝夕相处,可他的心却被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母亲的丝线在他这里已找不到进出的"孔",可她还是不甘心放弃。

儿子的眼睛热了。他这才想起许久不曾和母亲交流过感情,也没有关心过她的衣食起居了。

妈,我来帮你。儿子离开电脑,只一刹那,丝线穿针而过。母亲笑纹如花。用心为儿子钉起纽扣来,像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

儿子知道今后该怎样做了。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纽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如此简单。∥

( 1 )题目是用打比方的手法写的,他把母爱比作什么?

( 2 )把第二自然段中加点的词换成一个近义词填在括号里,使句子的意思不变。

骄傲—________

( 3 )文中省略号的用法是什么?

( 4 )句中说“儿子知道今后该怎样做了。”你知道该怎样做吗?

2、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综合训练。

春天的楠竹林

江南三月,青青的楠竹林里,迎来了生机勃勃的爆笋时节。

竹林爆笋,那真是一种激动人心的生命景象!伴随着淅沥的春雨。迎着和煦的南风,应和着隆隆的春雷的呼唤,一株株粗壮的幼笋,仿佛在瞬间爆发出一股伟力,奋力拱开了在泥土和腐叶下纠结交错的竹鞭,甚至“哗”的一声就顶开了压在地面上的巨大顽石。像鸡雏顶破蛋壳,像幼蝉冲破蝉蜕,那一株株幼笋,是一种静谧的、绿色的生命力的爆发!在春天的楠竹林里看爆笋,让人觉得惊心动魄、蔚为壮观。

在八百里洞庭湖边,我见过竹竿上有着紫褐色斑点的斑竹,即传说中的“湘妃竹”。在四川广安乡村,云遮雾罩的川西坝子一带的农家院落里,我见过一丛丛的慈竹。在云南的少数民族村寨里,我见过美丽的凤尾竹。在赣南井冈山地区,我也见过满山满岭的毛竹……然而,众多品种在的竹子里,最让我难忘的,还要数遍布鄂南大地的楠竹。

江南农村,随处可见的竹椅、竹床、竹席和竹毯,农民头上的竹笠、肩上的扁担、手上的提篮,建筑工地上的竹板、脚手架,江河里的竹排,新农村建设中的屋舍栋梁,还有集贸市场上的竹筷、竹帘、竹杖、竹扇,甚至我们书桌上的竹纸、笔杆、笔筒和各种竹器工艺品……哪一样不是楠竹的奉献呢!

一片片楠竹林,在那幽深而多雾的山冈和山谷间,以群体的坚强、蓬勃和进取之心,向着生生不息的大自然和人世间,呈现着生命的欢乐、清新与美丽,呈现着对乡土的忠贞、依恋和守望。

春天的楠竹林,带给人们的不仅是无可阻挡的自然力与生命力的启迪,还蕴含着勇于进取、乐观向上的“正能量”。诗人郭小川在《楠竹歌》中赞誉道:“一身光洁,不教尘土染青枝……风来雨来,满身飒爽英姿;霜下雪下,照样活跃不息……”在鄂南,透过阳春三月楠竹林里爆笋的奇观,你还会发现一个来自泥土和自然的生命秘密:成熟的笋与竹,都是金色的。

( 1 )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
( 2 )第三自然段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和楠竹进行对比,突出了________。
( 3 )对文中引用诗人郭小川赞誉楠竹的诗句的好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突出了楠竹与众不同的气质与风采
B: 写出了楠竹的外形特点以及它的生长环境
C: 赞颂了楠竹旺盛的生命力与顽强坚忍的精神品质
D: 为文章增添了诗意,丰富了文章的意境
( 4 )文中画“ ”的句子写的是作者的________(所见 所闻 所感)。由此想开去,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________

3、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美丽的晚霞

红红的太阳落山了,它收起余晖,只剩下一个柔和、鲜艳的火球,颜色金黄透亮,就是再高的画家也难以描绘。

太阳身影消失了,只剩下一片神奇的、美丽的云,令人想到仙境,想到梦幻的世界。

我出神地望着,眼睛朦胧起来了,天空仿佛出现了一条龙,金色的龙。它上游下窜,吞云吐雾,喷出鲜艳美丽的水花,随着云彩的移动,飞龙仿佛进入一片原始森林,看不见了。森林里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上,飞起一只洁白如玉、顶冠赤色的仙鹤。鹤背上,坐着一个头顶光亮、胡子洁白的老头儿,拄着打拐杖,这不是动画片《哪吒闹海》里的哪吒的师傅──太乙真人吗?那么哪吒呢?他在哪里?哦,看到了!这不,一个坚实强健、系着红兜兜的小男孩,正张开双手,向他师傅飘去。

我从幻境中看到了一个又一个好看的故事,一幅又一幅如画的美景。

当我回到现实中来时,晚霞已经消失。

( 1 )比一比,组成词:

辉________ 透________ 坚________ 幻________

晖________ 绣________ 竖________ 幼________

( 2 )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柔和──________ 朦胧──________ 仿佛──________ 坚实──________

( 3 )“我”在梦幻里看到了哪些东西?
( 4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文中的“出神”,表示“看呆了”的意思。

②“飞龙仿佛进入一片原始森林。”中的“仿佛”一词改为“好像”名意不变。

③神奇就是“神秘”的意思。

( 5 )美丽的晚霞,生动的描写。你认为文中哪些词句描写十分生动传神,请写在下面,读一读,背一背。

词语:________。

句子:________。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