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小学语文试题:五年级上册 诗歌鉴赏

读诗歌,回答问题。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 1 )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__代的________。
( 2 )“山一程,水一程”中,对“一程”的两次运用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叠用两个一程,既突出了路途的遥远和行程的艰辛,又突显本词韵律之优美。
B: 走了一路,很累。
( 3 )找出词中表达主旨的句子。

考点:

答案:

( 1 )【第1空】清
【第2空】纳兰性德
( 2 )A
( 3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扩展学习

1、五年级上册 诗歌鉴赏 | 查看答案解析

读古诗,完成练习。

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 1 )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生气:________

恃:________

抖擞:________

( 2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希望上天能重用有用的人。
B: 诗人希望统治者能打破常规,重用人才。
( 3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后两句诗的意思。________

2、五年级上册 诗歌鉴赏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芳草地。

春 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③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⑥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释】①闻:听说。②官军:宋朝军队。③剑外:剑门关以南的地方.也称剑南。④蓟北:泛指河北北部,当时是安史叛军的最后巢穴。⑤却看:回头看。⑥妻子:妻子和孩子。⑦漫卷:随意地卷起来,指兴奋得不能读书了。⑧放歌:尽情歌唱。⑨纵酒:纵情喝酒。⑩青春:明丽的春天。

【资料】《春望》是安史之乱期间,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写下的传诵千古的名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当时正流落在四川的诗人,听闻了安史之乱”即将结束这个大快人心的消息后,走笔写下的诗。

( 1 )你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中的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了诗人“喜欲狂“?
( 2 )杜甫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时是那样欢喜,其中更重要的原因是( )。
A: 自己可以回到家乡,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
B: 国家可以重归统一,人民免受战乱之苦
( 3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尾联中用了连接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四个地名串联起来,写出了一种瞬间即至的动感,表达了诗人________(用成语概括)的心情。
( 4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春望》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朽景象
B: 《春望》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了。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
C: 《春望》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D: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抒发诗人情感时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T-法
( 5 )这两首诗都写了“泪”,结合资料,我认为“感时花溅泪”中的“泪”是( );“初闻涕泪满衣裳”中的“泪”是( )。

A.悲伤的泪 B.悔恨的泪 C.欣喜的泪 D.思乡的泪

3、五年级上册 诗歌鉴赏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渔歌子》。词牌《渔歌子》即始于张志和写的《渔歌子》而得名。

鳜(guì)鱼: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箬(ruò)笠:竹叶或竹蔑做的斗笠。

蓑(suō)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 1 )先解释划线的词,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不须:________ 意思________

( 2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