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小学语文试题: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课外阅读。

地球颂

登上月球最强烈的感受,就是对地球越来越浓的爱。据我们所知,金星水远被炽热的气体所包国,火星周围笼罩着一层冰冷的二氧化碳,它们都是十分不讨人喜欢的星球。目前,人们还没有发现与地球类似、适宜人类居住的星球。

地球不仅有值得夸耀的、冷热宜人的气温变化,而且有美妙大气层。大气层里各种气体的含量也恰到好处:氧气供人类和动物呼吸,二氧化碳为植物提供养料。大气层是地球得天独厚的一件理想外衣。它像一层盔甲,为人类创造了适宜生存的良好环境。地球有了这件外衣,白天的阳光才不会把地面晒得过热,夜晚太阳落山后,才不会变得过冷。这件外衣还可以抵挡陨石和宇宙射线、紫外线的袭击,保护我们的安全。

地球的一大优点,是它有一个斜轴。这个轴造成了一年四季的交替变化,使我们的生活免于单调,毛衣之后穿泳装,绿叶之后赏红叶。

我们算是很幸运的,地球旋转的速度刚好合适。我热烈地赞成一天24小时,因为这跟我们睡眠的习惯配合得恰到好处。你想一想,地球如果转得跟土星一样快,每10小时自转一次,情形又会怎么样?我们将不得不反复地起床、休息,休息、起床。

有些人批评过地球的重力,说它太强,从一米高的地方跌下来,就能摔断腿。不过也有一个优点足以相抵:人不会轻易被风吹走。应当承认,重力是很有价值的稳定力、不可或缺。

千秋万世,运转不停,这是地球的另一个优点。只要安善维护,地球可以做我们永世的乐土,虽然这个乐土不能全无风波,优点却不容抹杀。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太空人安德斯上校接受采访时说的一句话。他说:“我觉得大家应该同心协力,维护这个微小、美丽而脆弱的星球。”

( 1 )结合短文内容,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得天独厚:________

不可或缺:________

( 2 )地球得天独厚的“理想外衣”是指________;称它为“理想外衣”是因为: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 3 )选文最后一段话的作用是:________。
( 4 )请选出以下自然段使用的说明方法。

A.举例子 B.作比较 C.作假设 D.作诠释

第一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 );第三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 )。

( 5 )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如果地球每10小时自转一次,人们就要不断地经历白天、黑夜,会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工作。

②地球的斜轴造成季节的交替变化,使我们的衣着免于单调。

③人们喜欢地球,就是因为“目前,人们还没有发现与地球类似、适宜人类居住的星球。”

考点:

说明文

答案:

( 1 )【第1空】独具特别优越的天然条件。泛指所处的环境具有的条件特别好。也指人的天赋、机遇特别好。
【第2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不能少一点。
( 2 )【第1空】大气层
【第2空】为人类创造适宜生存的良好环境
【第3空】地球有了这件外衣,白天不会过热,夜晚不会过冷
【第4空】可以抵挡陨石和宇宙射线、紫外线的袭击,保护我们的安全
( 3 )【第1空】总结全文
( 4 )B;D;C;A
( 5 )正确;正确;错误

扩展学习

1、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课内阅读
( 1 )一个小小的牧童竟然能够指出大画家画上的错误,说明( )。
A: 牧童有长时间细致的观察,比大画家更了解牛的情况。
B: 牧童比画家聪明。
C: 牧童的知识比大画家丰富。
D: 大画家的画经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 2 )说说“伯牙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这句话的意思。
( 3 )《月光曲》是一首著名的钢琴独奏曲,由是________国音乐家________谱写的,它具有卓越的

________和对劳动人民的 ________。盲姑娘对________的________ ,深深的打动了贝多芬,使他为穷兄妹俩弹奏,并激情创造了《月光曲》。这首曲子的内容、意境、感情是借________表达出来的。

2、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今年的丁香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城里街旁,忽然呈现出两片________,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有的宅院探出半树银妆,________的小花缀满树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那儿有十多棵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________的潇洒,________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 1 )根据课文内容,将短文补充完整。

①城里街旁,忽然呈现出两片________,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有的宅院探出半树银妆,________的小花缀满树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②月光下________的潇洒,________的朦胧。

( 2 )用横线画出这两段话的中心句。
( 3 )这两段话分别从丁香花的________、________两个角度描写了丁香花。
( 4 )在晚间能辨出是丁香花的原因是什么?

3、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芳草地。

赏 画

小客厅里鸦雀无声,几名美术爱好者目不转睛地望着墙上挂着的那幅油画。

画很小,用一个精致、镶有金边的画框嵌着。这是一幅很奇怪的画,画面上看不到山岗、树林、河流和人物,只有一团团黄黄绿绿的色彩。可是油画的主人、美术学院的苏老师却一再说明,这是一幅世界名画。画的主题究竟是什么呢?大家都在思索着……

吕林对这幅画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只见他一只手抱在胸前,另一只手托着下巴,不时地点点头,发出啧啧啧的声音。他发现大伙都在注意他,便得意地坐在了沙发上。

“谁能谈谈体会?”苏老师问,眼睛里闪耀着狡黠的光芒。没人回答。大家把目光移向卢华,他是颇有成就的美院学生。卢华涨红了脸,讷讷地说:“我还没有看出什么来。”他镇静了一下,又坦然地说:“真的.我没看懂——我甚至有点怀疑这到底是不是幅画……”

“什么,这不是幅画?”吕林几乎从沙发上跳起来。“那就请你谈谈对这幅画的理解。”卢华诚恳地说。“外国人有惊人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吕林得意扬扬地指着那幅画,滔滔不绝地说着。“不,吕林,我只请你谈谈这幅画!”卢华打断吕林的话。“这是一幅新印象派的画,”吕林趾高气扬地走到这幅画前,“这幅画……这幅画……色彩之灿烂,远远超过了自然界的颜色……这是一幅绝妙的画。这……真是太美了!”吕林边摸着自己的头,边思索着下句要说的内容。渐渐,吕林也没了声音,不知说什么好了。

“我还是看不懂。”卢华轻轻地说。

苏老师微微一笑,走上前去,不慌不忙地取下画,倒过来再挂上。这时众人才恍然大悟。那并不是什么“新印象派”,而是大家熟悉的世界名画《狂风中的橡树》。

( 1 )找出短文中描写这幅画的内容的句子。
( 2 )下列对本文主要内容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
A: 苏老师拿来了一幅只涂有黄黄绿绿色彩的画,卢华说看不懂,吕林滔滔不绝
B: 吕林说这是新印象派的面,卢华说看不懂,最后发现原来是大家熟悉的一幅画
C: 苏老师说一幅只有黄黄绿绿色彩的画是世界名画,吕林和卢华都没有猜对
D: 苏老师让大家看一幅名画,吕林说是新印象派,卢华看不懂,倒过来是熟悉的画
( 3 )结合短文内容,老师这样呈现这幅世界名画的目的在于告诉同学们( )。
A: 从正面看让人看不懂,倒过来才恍然大悟
B: 不能不懂装懂,要实事求是
C: 色调虽简单但让人产生无限的想象
D: 新印象派的画就是让人看不懂
( 4 )文中的卢华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短文内容说明理由。
( 5 )有人为《狂风中的橡捌》配上了文字:“橡树,在你屹立的旷野,苍黄的天幕,流涌着卷卷浓云。风,吹伏了刚毅的野草,把洼地的积叶、尘土向四野抛撒。你傲然拥抱着这自然的游神,苍劲的枝丫上每一片橡树叶在奔逸的激情中发出哗哗的欢笑声。”结合文字展开想象,我知道这幅画想表现的主题是:________。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