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小学语文试题:六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课外阅读。

黑熊换鸡蛋

黑熊推着一辆独轮车,在森林里边走边喊:“换鸡蛋!大米换鸡蛋!”

“哟,是黑熊呀!”听见喊声,狐狸大嫂从路边的木房子里钻出来。她拦住独轮车,解开车上的米袋子,看了看说:“好米呀,怎么换?”

“这袋子米要用一筐鸡蛋换。”黑熊瓮声瓮气地回答。

“好吧,你等着,我去取蛋来。”狐狸大嫂说罢,又钻进了木房子。

路边的黑熊,这时在心里悄情地提醒自己:“黑熊呀黑熊,人们都说狐狸狡猾,爱撒谎, 爱骗人,和她打交道, 可得小心点...黑熊正这么想着呢, 狐狸大嫂端着一筐蛋出来了。

黑熊一看,咦!这蛋怎么有大有小?大的比香瓜还大,小的比核桃还小,没等黑熊开口,狐狸大嫂就说了:“这大蛋啡,是大鸡下的;小蛋嘛, 是小鸡下的,没啥奇怪。”

“是没啥奇怪。”黑熊挺不好意思,说:“不过,

“不过什么?”狐狸大嫂瞪了黑熊一眼,说:“看样子你还是信不过我,是吧?你仔细看看,大嫂像骗子吗?”

黑熊仔细一看,可不,狐狸大嫂系着白围裙,穿着红花袄,脸上笑眯眯的,点儿也不像骗子.

“好吧,换啦。”黑熊把一袋大米扛进木房子,又把一筐鸡蛋装上了独轮车。回到家里,黑熊把蛋放在热炕上,他想孵一群小鸡,办个养鸡场。

奇怪的事情发生了。第一天,从蛋壳里钻出30只小鸟龟。小乌龟离开黑熊家,顺着溪水游走了;第二天,从蛋壳里钻出60条小青蛇,小青蛇哧溜、哧溜爬上山坡,钻进草丛不见了;第三天,从蛋壳里钻出90条小鳄鱼,鳄鱼扑通、扑通跳进湖里,再不露面了;第四天,最大也是最后的一个蛋裂开了,从蛋壳里蹦出一只小鸵鸟,小鸵鸟对黑熊说:“有空到沙漠去找我玩儿,再见!”说罢,迈开长腿跑了。望着满炕的空蛋壳,黑熊“扑哧”笑了,他自言自语地说:“狐狸呀狐狸,真拿你没办法!”

( 1 )黑熊在心里悄悄提醒自己( )
A: 我要换的是鸡蛋。
B: 我要等狐狸出来。
C: 我听说狐狸很狡猾。
D: 我要小心,别上当。
( 2 )狐狸不等黑熊开口就打断它,这是因为( )。
A: 狐狸认为蛋大蛋小没啥奇怪的。
B: 狐狸不让黑熊提问,想骗黑熊。
C: 狐狸性急,不等黑熊开口说话。
D: 蛋里的小动物快要孵化出来了,狐狸很着急。
( 3 )黑熊看狐狸一点儿也不像骗子,这是因为( )。
A: 狐狸的蛋货真价实。
B: 狐狸的样子挺和善。
C: 狐狸没有骗过黑熊。
D: 狐狸说自己不像骗子。
( 4 )望着满炕的空蛋壳,黑熊“扑哧”笑了,这是因为( )。
A: 他最终还是上了狐狸的当。
B: 他办养鸡场的愿望落空了。
C: 他喜欢上了这可爱的狐狸。
D: 他觉得孵出的蛋太有趣了。
( 5 )介绍这个故事主要内容,哪种说法合适?( )
A: 黑熊用-袋米换回了狐狸的一筐蛋。
B: 黑熊换鸡蛋后发生了奇怪的事情。
C: 黑熊上了狐狸的当,换回来的不是鸡蛋。
D: 黑熊换回一筐鸡蛋,很高兴。

考点:

童话故事

答案:

( 1 )D
( 2 )B
( 3 )B
( 4 )A
( 5 )C

扩展学习

1、六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课内阅读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①有一句著名的格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格言本身,也是真理。

  ②人们总是很尊敬发现真理的人,认为只有天才才能发现真理。其实,要发现真理,说难也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真理常常就在你身边,能不能发现它,就看你有没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有没有一个善于思考的脑子,有没有坚持探求真理的勇气。

  ③综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追根求源,终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④就拿洗澡来说吧,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然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系主任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旋涡,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方向旋转,而美国处于北半球,便使洗澡水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北半球的台风之所以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其道理与洗澡水的旋涡是一样的。他还断言:如果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旋涡______;在赤道,则_______。他的这种见解,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极大兴趣,纷纷在各地进行实验,结果证明谢皮罗的结论是完全正确。

  ⑤无独有偶。在六十多年前,一位名叫密卡尔逊的生物学家,发现美国东海岸和欧洲西海岸同纬度的地区都有一种蚯蚓,而美国西海岸却没有这种蚯蚓。这是为什么?这个疑问,引起了当时正在研究大陆和海洋起源问题的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的注意。魏格纳认为,那小小的蚯蚓,活动能力有限,无法跨越大洋,它的这种分布情况,正好说明欧洲大陆和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裂开形成了两大洲。他把蚯蚓的地理分布作为例证之一,写进了他的名著《大陆和海洋的起源》-书。

  ⑥最有趣的是一位奥地利医生。他看到儿子睡觉时,眼珠子突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奇怪,连忙叫醒儿子,儿子说他刚才儆了个梦。这位医生想,眼珠子的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呢?于是他以儿子、妻子和邻居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反复的观查实验,最后写成论文,指出:当人的眼珠子转动时,表示睡者正在做梦。如今,人们研究梦的生理学,便用眼珠子转动次数和转动的时间,测量人做梦的次数、梦的长短。

  ⑦洗澡水的旋涡、蚯蚓的分布、睡觉时眼珠子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然而,那些科学家们却从中发现了真理。由此可见,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就能从平常的事情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⑧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岂止三个?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那么,当你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必能发现真理。

  (文章有删改)

(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2 )第③段中画线句中和“?”指 ________,“!”指 ________。


( 3 )谢皮罗教授发现洗澡水的漩涡与地球的白转有关,他断言:“如果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漩涡 ________ ;在赤道,则________ 。”


( 4 )文章第⑤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六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课外阅读,完成练习。

爱,从来不卑微

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为生命的某些问题所因扰,譬如关于人生价值,关于人间真情,等等。心灵的空间里满是楼宇隔绝起来的如壁的冷漠,使我因为这个年龄而丰盈起来的心像一株水仙在沙漠里渐渐千枯。

一个午后,校园里播放着一首不知名的美国歌曲,我和几个同学站在一栋楼房的角落里聊天,画前的桌子上,摆着为灾区孩子们募捐的纸箱。为了引起过往行人的注意,我们把一组放大的黑白照片贴在一块长幅的红布上,照片上的那些孩子坐在用帐篷搭起的教室里,纯真而渴求的目光齐齐地望着前方。

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学校西三食堂前的路旁,放着几只超负荷的拉圾箱,我每次拎着饭盒掩鼻而过时,总看到一个老头正专注地月铲子或手翻腾着什么。久而久之,便带着很强的不屑,眼熟了这个蓄着半撮白胡子的可怜的老头。

我没有在意这个拾垃圾老头的到来。他佝偻着身子吃力地背着脏兮兮的尼龙袋从我面前走过时,忽然停下来,在那幅红布面前站定,眯着眼仔细地瞧着那组照片,很久才从一张移向另一张。我不禁哑然失笑,一旁的伟子拽拽我:“小心点,别不留神让他把捐赠的衣服当垃圾收跑了!”

我笑笑,低头清理那些或大或小、或新或旧的捐款。突然感觉眼前有什么东西在晃动;我吃惊地抬起头,老头不知何时已来到了我的面前,一只枯黑得像老松树皮的手抖抖地递过来拾元钱。

我惊讶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回过神时,他已把钱放到了桌上,摆摆手,像完成了一个伟大使命似的微昂着头离开了……

我仍呆呆地站着,望着他佝偻着远去的背影,一股英名的敬意从心底缓缓流过。这个曾在我眼中渺小而卑微的生命,以它朴实的力量深深震撼了我。

在真情有些消瘦的年代里,这位或并因为贫穷而被人们淡忘了的老人,却用生命里那条流着朴实的爱的血脉、尽了许多人冷漠地认为是义务的一点责任。

心中种种命题忽然有了答案——在我们只知用华丽的文字呼喊爱渐迷失的时候,又有多少真正宝贵的东西被自己不屑地丢掉。老人弓腰拾起的,难道仅仅是我们丢弃的垃圾吗?

( 1 )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老人弓腰拾起的,难道仅仅是我们丢弃的垃圾吗?

( 2 )品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回答:

①句中“消瘦”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②为什么说老人的血脉里流淌着的是“朴实的爱”?

( 3 )文章开头说“我一直为生命的某些问题所困扰”,结尾又说“心中种种命题有了答案”。请问“我”为什么而“因扰”?“我”找到了什么“答案”?
( 4 )文章题目“爱,从来不卑微"”的含义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 5 )老人的善举让“我”产生了“莫名的敬意”,甚至在他远去之后“我”仍然呆呆地站着。如果你是文中的“我”,此时,你最想对老人说什么?

3、六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羊吃草的启示

我家后面有一片绿茵茵的草地,那是我小时候放羊的地方。

夏天的傍晚是羊吃草吃得最欢的时候,瞧,那聚精会神的样子,真好像世界上没有事能使它分心似的。它把嘴贴在草上,鼻翼不停地动着,有毒的“土香草”被留下了,鲜嫩的青草一根接一根地被扯断了送进嘴里。长长的羊嘴巴一歪一歪的,永不怠倦地咀嚼着。几只羊吃过了草,在习习的晚风中躺下来“翻草”。胃里没有消化的草茎、草根,这时又被送入口中,进行第二次、第三次咀嚼。

羊吃草实在有趣,可是要每个小孩子都能从中吸取教益,那该多好呀!我们的学校不正像一片绿茵茵的草地吗?同学们在学校学习是否像羊吃草一样专心致志呢?对于我们周围的世界,分得清“土香草”和青草吗?特别是羊吃草那种不厌其烦,永不怠慢的精神,同学们做到没有呢?新的知识学完了,对那些不理解或消化不透的“草茎”“草根”是否经常“翻草”,反复咀嚼呢?

我不止一次地观察过羊吃草,也不止一次琢磨上面这些问题。要是我们在学习中能像羊吃草一样,那还有什么知识学不好呢?

( 1 )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形容注意力非常集中。________

②不嫌麻烦。________

③永远不知疲倦地努力工作。________

( 2 )用文中的句子解释羊吃草过后的“翻草”现象。
( 3 )文章最后一句话属________句式。如果换一种说法使意思不变,该怎么说________?
( 4 )作者把“我们的学校”比作________。把同学们在学校的学习比作________。把“草茎”“草根”比作________。把“翻草”比作________。
( 5 )作者讲要分得清“土香草”和青草,其实要我们分清的是什么?
( 6 )你从“羊吃草”中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