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试题: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阅读理解
名叫莫拉的这位老妇人嗜书如命。她认真地对我说:
“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在书里。”
“世界上没有的一切也在书里;把宇宙放在书里还有富余。”我说。
她笑了,点点头表示同意,又说:
“我收藏了四千多本书,每天晚上必须用眼扫一遍,才肯关灯睡觉。”
她真有趣。我说:“书,有时候不需要读,摸一摸就很美、很满足了。”
她大叫:“我也这样,常摸书——她愉快地虚拟着摸书的动作。烁烁目光真诚地表示她是我的知音。
谈话是个相互寻找与自我寻找的过程。这谈话使我高兴,因为既遇到知己,又发现自己一个美妙的习惯,就是摸书。
闲时,从书架抽下几本新新旧旧的书来,或许是某位哲人文字的大脑,或许是某位幻想者迷人的呓语,或许是人类某种思维兴衰全过程的记录——这全凭一时兴趣,心血来潮。有的书早已读过,或再三读过,有的书买来就立在架上,此时也并非想读,不过翻翻、看看、摸摸而已。未读的书是一片密封着的诱惑人的世界,里边肯定有趣味更有智慧;打开来读是种享受,放在手中不轻易去打开也是一种享受;而那些读过的书,都早已成为有生命的了,就像一个个朋友,我熟悉它们的情感与情感方式,它们每个珍贵的细节,包括曾把我熄灭的思想重新燃亮的某一句话……翻翻、看看、摸摸,回味、重温、再体验,这就够了,何必再去读呢!
当一本旧书拿在手里,它给我的感受便是另一般滋味。不仅它的内容,一切一切,都与今天相去遥远。那封面的风格,内页的版式,印刷的字体,都带着那时代独有的气息与永难回复的风韵,并从磨损变黄的纸页中生动地散发出来。也许这书没有多少耐读的内涵,也没有多少经久不衰的思想价值,它在手中更像一件古旧器物。它的文化价值反成为第一位的了。这文化的意味无法读出来,只要看看、摸摸,就能感受到。
莫拉说,她过世的丈夫是个书虫子。她藏书及其嗜好,一半来自她的丈夫。她丈夫终日在书房里,读书之外,便是把那些书搬来搬去,翻一翻、看一看、摸一摸。“他像醉汉泡在酒缸里,这才叫真醉了呢!”她说这话的神气像似沉浸在一幅迷人的画里。
我忽然想到一句话:“人与书的最佳境界是超越读。”但我没说,因为她早已懂得了。
( 1 )给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并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嗜________书如命:________。
经久不衰________:________。
( 2 )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 3 )为什么说“世界上没有的一切也在书里;把宇宙放在书里还有富余。”( 4 )文中多次提到“翻翻、看看、摸摸”就能感受到书的韵味。这三个词语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考点:
记叙文 报纸的故事
答案:
( 1 )【第1空】shì
【第2空】把读书看作是和自己生命一样重要的事。就是酷爱读书的意思
【第3空】shuāi
【第4空】精神饱满的状态,身体健壮的外表
( 2 )
摸书
因为书的内容丰富,范围广泛,无所不包。
不能。因为只有把书翻找出来才能看到书,看到了自己想要的书才会去摸书。这三个词语是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
1、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做一只美丽的蝴蝶
①有一个小男孩,相貌丑陋,说话口吃,而且因为疾病导致左脸偏瘫,嘴角畸形,左耳失聪,讲话和微笑时嘴角歪向一边。
②为了矫正口吃,这个孩子模仿古代一位有名的演说家,嘴里含着小石子讲话。看着嘴巴和舌头被石子磨烂的儿子,母亲心疼地抱着他流着眼泪说:“不要练了妈妈一辈子陪着你”懂事的他替妈妈擦着眼泪说:“妈妈,每一只蝴蝶都是冲破束缚它的茧。才变成的。我要做一只美丽的蝴蝶。”最终,他以坚强的毅力战胜了口吃,能流利地讲话了。
③在努力矫正口吃的同时,他还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为了获取知识,他默默地承受着别人嘲笑的话语和讥讽的目光,全身心地沉浸在书本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①如饥似渴地学习知识,源源不断地汲取力量。在学习上困难时,他从不退缩,总是对自己说“我要做一只美丽的谢牌”通过发奋学习,他顺利中学的学业,不仅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还赢得了人们的②敬重。
④1993年10月参加全国总理大选时,他的成长经历打动了无数选民,他的竞选口号“我要带领国家和人民成为一只美和的地,一经提出,就深入人心,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人们纷纷把选票投给了他,使他以高票当选为总理。
⑤他就是加拿大第一位连任两届的总理让·克雷蒂安,人们亲切地称他为“蝴蝶总理”。
( 1 )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①如饥似渴:________ ②敬重:________
( 2 )第③自然段中“在努力矫正口吃的同时,他还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在文中的作用是( )。①点明中心 ②总领全文 ③承上启下 ④首尾呼应
( 3 )请你根据文意写出“每一只蝴蝶都是冲破束缚它的茧.才变成的”这一句中“茧.”指的是:________
( 4 )从哪里看出让·克雷蒂安真做了一只美丽的蝴蝶?2、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不必说夏时的古老传说,不必说商代的甲骨铭文,光是那历史长河中的文学著作就已使我们骄傲良多。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惟有诗歌是最亮的一颗星,是我心中那份执著的渴望,是我永远的追求。
我渴望诗中的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在__________的笔下幻化成千光万彩,这是春的灵感,春的恋歌,诗中的情,诗中的景,诗一样的春色。
我渴望诗中的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在__________的笔下婀娜多姿,这是夏的生命,夏的灵魂,诗中的花红,诗中的绿叶,诗一样的夏日。
我渴望诗中的秋:“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在__________的笔下深邃悠远,这是秋的写照,秋的眷恋,诗中的枫林,诗中的落叶,诗一样的秋色。
我渴望诗中的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__________的笔下漫天飞舞,这是冬的精灵,冬的舞者,诗中的寒风,诗中的雪花,诗一样的塞外雪天。
诗是这历史尘埃中绽放的绝世之花,诗是华夏千年的不老传说,我渴望与诗为友,相依相伴,举杯共赏,一起吟咏四季之情,历史之故。
( 1 )给划线的词语注音。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婀娜 | 深邃 | 塞外 | 尘埃 |
①骄傲良多:________
②漫天飞舞:________
( 3 )在文中的空线处填写诗人的名字。①在________的笔下幻化成千光万彩,这是春的灵感,春的恋歌,诗中的情,诗中的景,诗一样的春色。
②在________的笔下婀娜多姿,这是夏的生命,夏的灵魂,诗中的花红,诗中的绿叶,诗一样的夏日。
③在________的笔下深邃悠远,这是秋的写照,秋的眷恋,诗中的枫林,诗中的落叶,诗一样的秋色。
④在________的笔下漫天飞舞,这是冬的精灵,冬的舞者,诗中的寒风,诗中的雪花,诗一样的塞外雪天。
( 4 )仿照画线句子造句。春:________
夏:________
秋:________
冬:________
( 6 )找出文中点明中心的句子。3、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风 筝
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
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然而最喜欢风筝。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发见了他。他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的堕下去了。
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们嚷着,跑着,笑着。——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有删减)
资料 此又写于1925年1月24日。1925年,中国北方各省正处于帝国主义及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之下,在意识形态上极力强化封建教育。1925年11月,段祺瑞政府的教育部通过了学校“读经”的决议,规定自初小四年级起必须读经。一些封建文人和知识分子紧相配合,高唱“尊孔读经”,竭力推行奴化教育。鲁迅的这篇又章,正是对这种不合理状况的揭露和批判。
( 1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是对“我”________的描写,通过这些描写可以看出“我”对待兄弟________。结合资料可以了解到,作者借写“年少时抹杀小兄弟的爱好”来批判________教育对儿童身心的摧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