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小学语文试题:六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______,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查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自受过____的治疗和亲眼看过____ 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_________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 1 )本段的论点是什么?

( 2 )给文中加横线字注音。 轻怕重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3 )文中画横线的空白处应依次填入。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________ ,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查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自受过________ 的治疗和亲眼看过________ 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________ 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A.白求恩 B.白求恩医生 C.白求恩同志

考点:

课文内容理解 鲁滨孙漂流记

答案:

( 1 )

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 2 )【第1空】niān
【第2空】jìn
【第3空】jì
( 3 )【第1空】A
【第2空】B
【第3空】B
【第4空】C

扩展学习

1、六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课外阅读。


碗 碗 花

小时候,离我家不远,有一块荒芜的土地。荒地上的野花总是一茬接一茬,终年不断——除非雪花盖满了大地。

有一次,我跟着外婆从那儿经过,远远地就望见荒地上的野花开得一片粉红。走到近处,我才看清那野花生得十分异样。粉中透红的花瓣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浅浅的小碗,“碗”底还滚动着露珠呢。多么新奇,多么有趣的花呀!我挣脱外婆的手,蹦跳着去摘那花儿。

谁知,外婆一把拉住我,连声说:“不能摘,不能摘,那是打碗碗花。谁摘它,它就叫谁打破饭碗。”

我被吓住了,将信将疑地看着外婆。外婆的神色是严肃的,郑重其事的。

过了一些时候,外婆的警告逐渐地淡薄起来,而好奇心却强烈地鼓动着我,想要看看打碗碗花究竟是怎么使人打碎碗的。

吃饭的时候,我把一束打碗碗花藏在衣袋里,端起碗,一声不吭地吃着饭。我的心忐忑不安,真担心手里的碗像变戏法那样,突然间就碎了。但一顿饭吃完,那碗却安然无恙,丝毫也没有要破的样子。啊,打碗碗花——不打碗!

但我始终不明白,人们为什么要把这样一个怪名字加给它呢?那原是一种美丽、可爱的花呀!

( 1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①安然无恙:________

②将信将疑:________

( 2 )打碗碗花是什么样子的?在文中找出来。
( 3 )短文第6自然段表现了“我”从( )到( )的心理历程。
A: 惊慌
B: 担心
C: 难过
D: 放心
( 4 )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句子内容是否正确。

①打碗碗花会使人打碎碗。

②“荒”字一共有9笔,第6笔是竖折。

③打碗碗花有毒,外婆为了不让“我”去摘花,才这么吓唬“我”。

④在生活中有了疑问,要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甚至是亲自动手去做做。

2、六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快乐阅读。

特殊的点名

李诗令

①下课的铃声骤然响起,马教授心头一震,随即用发颤的声音说道:“同学们,下课了!”

②然而,同学们瞪着大大的眼睛,谁也没有动。四年前,他们怀着无限的憧憬踏进校园,转眼就毕业了。明天,他们将奔向各自的岗位,面对讲台上这严父慈母般的老人,这才华横溢、著作等身而又平易近人的老专家,这位把毕生精力都献给教育事业的老教授,他们是多么想将时光留住片刻,和老教授多待一刻啊!帐然之中,他们每个人还意识到,只要这个班集体一解散,就意味着他们这一生再也难以相聚了。

③马教授望着自己的学生们,喉结动了动,他很想再次宣布“同学们,下课了”,但嘴巴张了张,竟未能说出。窗外,艳阳高照,杨柳依依,蝉声长鸣,而整个教室里一片安静。

④班长站了起来,红着眼圈说:“老师,你给我们点个名吧!”沉默打破了,同学们终于找到了一个释放点,渴盼地望着老师,说:“对!老师,您就给我们再点个名吧!”

⑤马教授愣证了半响,面带微笑地扫视了一遍同学们,然后慢慢地捧起了花名册。同学们立即调整坐姿,端端正正坐好,凝神望着老师。“现在开始点名!”马教授清了清嗓子,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⑥"肖石、张天利、温颖……”他大声点着名,四十五位同学相继站起又端正坐下。

⑦“马国政!”

⑧“?”同学们蒙了。

⑨“到!”未等同学们反应过来,马教授已响亮地回答了自己的点名。

⑩掌声立即响起,同学们眼里啥满了激动和幸福的泪水。

( 1 )“憧憬”的意思是________,在文中是指________。
( 2 )第③段中的“?”的含义是( )
A: 同学们想要下课了。
B: 同学们问马教授问题。
C: 同学们感到很突然,心中疑惑不解。
D: 同学们质问马教授。
( 3 )在读完这篇文章后,有两个同学对文章进行了内容概括。

同学A:文章讲了在马教授上的最后一堂课结束时,学生们请他给全班最后一次点名,马教授在点了全班同学的名字后还点了自己的名字并响亮地回答,同学们深受感动。

同学B:文章讲了在马教授上的最后一堂课结束时,学生们请他给全班最后一次点名,马教授点了全班同学的名字,同学们深受感动。

①你认为同学________的内容概括更准确。

②你认为上面不够准确的内容概括,原因在于( )

A.内容概括太吵峻。 B.内容概括不完整。

( 4 )文中“马教授愣证了半响,面带微笑地扫视了一遍同学们,然后慢慢地捧起了花名册”,这是一处对人物________和________的描写。展开想象,此时的马教授会想些什么? 请写一写。
( 5 )文章的题目是“特殊的点名”,谈谈这次点名特殊在哪里。

3、六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下段文字,回答问题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 1 )为什么说“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 2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