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试题:四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海的女儿(缩写节选)
终于,她也满十五岁了。当她把头探出水面时,她首先看到了太阳落山时人们的悠闲。接着,黑夜悄然来临,一位年轻英俊的王子闯入了她的视野。就在她对王子深情迷恋的时候,海上风暴使船上的人们惊慌失措——桅杆断了,船开始倾斜,人们急切地寻找着自己的生路。当王子即将沉入海底时,小人鱼及时将他救起,然后送上海滩,远远地看着人们将他救走。
为了能够与王子生活在一起,小人鱼用自己美丽动人的声音从巫婆那里换取了一罐能使她的鱼尾变成双腿的烈药。她把药喝了,马上感到如同利刃要劈开她身体般的剧痛,小人鱼昏死过去了。
当她醒来的时候,王子就站在她的面前。她挽着王子的手臂,走路尽管还要忍受无尽的痛苦,但她心甘情愿。
在王子的宫殿里,小人鱼用美丽的眼睛与优美的舞姿向王子倾诉心底的秘密,但王子无法理解和知晓她的一片苦心。
( 1 )“终于,她也满十五岁了”一句中的“终于”表现了________。考点:
记叙文
答案:
( 1 )【第1空】小人鱼的渴望、等待时间之久和心情之迫切
( 2 )正确
( 3 )B
( 4 )她是一个为了自己的追求不怕牺牲的人。
1、四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母亲用另一只手拉着我,平静地对护士说:“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听了母亲的话,我的心里充满了温暖与幸福。
( 1 )文中的“她”指的是________。2、四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炊烟
①在我看来,走进乡村最触动人心的莫过于那随处可见的炊烟。我钟爱炊烟,一如我钟爱这朴实的乡村生活。
②我是一个习惯于早起的人,可是乡村的炊烟比我更早醒来,温柔地升起在这宁静而祥和的村庄上。
③乡村的生活是极有规律的,就如这炊烟,一天便能三次见它升起。
④早晨,天色往往最清淡,这时的炊烟在我看来是最彻底的。在清淡的天空下,伴着清凉的晨风,你会看见炊烟婀娜的身姿,看见它缓缓地升起,然后渐渐地淡去。我想,这样的炊烟是最惬意的。
⑤一到中午,阳光逐渐变得霸道。这个时候你若想看见炊烟,非得仔细才行。乡村里的炊烟不比城里的那么张扬,它总是丝丝缕缕,却让人打心眼儿里喜欢。这时的炊烟应该是最随意的。
⑥而到了黄昏,炊烟的升起总会让人有很多的感慨。如果你出门在外,或是外出劳作了一整天,看见乡间四起的炊烟,心中涌起的应该是一种温暖的感觉,抑或是一种归心似箭的急切。傍晚的炊烟,总是被人们赋予了很多很多。暮色四起的时候,乡间昏黄的灯光从不同的窗户里透出,伴着徐徐升起的炊烟,的确是有一种独特的韵味。我想,这时的炊烟才是最纯粹的吧。
( 1 )本文是按照________顺序来描写炊烟的。清晨的炊烟是________的,中午的炊烟是________的,黄昏的炊烟是________的。3、四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课外阅读。
一个发生在一位游子与母亲之间。游子探亲期满离开故乡,母亲送他去车站。在车站,儿子旅行包的拎带突然被挤断。眼看就要到发车时间,母亲急忙从身上解下裤腰带,把儿子的旅行包扎好。解裤腰带时,由于心急又用力,她把脸都涨红了。儿子问母亲怎么回家呢?母亲说,不要紧,慢慢走。
多少年来,儿子一直把母亲这根裤腰带珍藏在身边。多少年来,儿子一直在想,他母亲没有裤腰带是怎样走回几里地外的家的。
另一个故事则发生在一个犯人同母亲之间。探监的日子,一位来自贫困山区的老母亲,经过乘坐驴车、汽车和火车的辗转,探望服刑的儿子。在探监人带来的五光十色的物品中,老母亲给儿子掏出用白布包着的葵花子。葵花子已经炒熟,老母亲全嗑好了。没有皮,白花花的像密密麻麻的雀舌头。
服刑的儿子接过这堆葵花子肉,手开始抖。母亲亦无言语,撩起衣襟拭眼。她千里迢迢探望儿子,卖掉了鸡蛋和小猪崽,还要节省许多开支才凑足路费。来前,在白天的劳碌后,晚上在煤油灯下嗑瓜子。嗑好的瓜子肉放在一起,看它们像小山一点点增多,没有一粒舍得自己吃。十多斤瓜子嗑亮了许多夜晚。
服刑的儿子垂着头。作为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正是奉养母亲的时候,他却不能。在所有探监人当中,他母亲衣着是最褴褛的。母亲一口一口嗑的瓜子,包含千言万语。儿子"扑通"给母亲跪下,他忏悔了。
一次,一结婚不久的同龄朋友对我抱怨起母亲,说她没文化思想不开通,说她什么也干不了还爱唠叨。于是,我就把这两个故事讲给他听。听毕,他泪眼朦胧,半晌无语。
________
( 2 ) 儿子珍藏腰带实际上珍藏的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