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试题:六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小小足球队
我的窗外是一条很小的巷子,在双休日,那里几乎整天传来兴奋的喊叫声和砰砰的踢球声。喊叫声自然是孩子们的。
那天,我走过巷口,突然一个孩子向我脚下扑来,我吓了一跳,定睛一看,扑的是足球。正是夏天,他穿着短衣短裤。地是水泥的,梆梆硬。
小家伙猛扑在地,胳膊居然没有擦破一点皮。
这是城市的一道风景线。
我在少年时代热爱的是乒乓球。路口放的是门板搭的简易的乒乓台,连网子也没有,两块砖头上搁一根竹竿,也打得兴致勃勃,也打得喊声四起,也打得不知道吃晚饭。那时候我的乒乓知识不少,懂得谁是一号种子、二号种子,甚至自己也想当“种子”。
我渐渐长大了。乒乓球种子没有当成,却成了一个足球迷。每逢电视转播球赛是一定要看的。我最喜欢看的是有中国队参加的比赛,一心盼着中国足球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有时候,我就想,中国足球的希望恐怕要寄托在青少年的身上了。有个成语叫愚公移山,鼓励我们不断努力。所以,看着巷子里的小小足球队,就有了盼头。
( 1 )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词语。①形容兴头儿很高的样子。________
②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________
( 2 )找出文中的排比句。( 3 )“乒乓球种子没有当成”的意思是:________。( 4 )理解文中最后一句话的意思。考点:
语段阅读 夜晚的实验
答案:
( 1 )【第1空】兴致勃勃
【第2空】愚公移山
( 2 )
路口放的是门板搭的简易的乒乓台,连网子也没有,两块砖头上搁一根竹竿,也打得兴致勃勃,也打得喊声四起,也打得不知道吃晚饭。
作者看到巷子里的少年踢足球,就看到了中国足球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希望。
1、六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母爱
江南雨
故事发生在西部的青海省,一个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这里,每人每天的用水量严格地限定为三斤,这还得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日常的饮用、洗漱、洗菜、洗衣,包括喂牲口,全都依赖这三斤珍贵的水。
人缺水不行,牲畜也一样,渴啊!一天,一头一直被人们认为憨厚、忠实的老牛渴极了,挣脱了缰绳,强行闯入沙漠里唯一的也是运水车必经的公路。终于,运水的军车来了,老牛以不可思议的识别力,迅速地冲上公路,军车一个急刹车戛然而止。老牛沉默地立在车前,任凭驾驶员呵斥驱赶,不肯挪动半步。五分钟过去了,双方依然僵持着。运水的战士以前也碰到过牲口拦路索水的情形,但它们都不像这头牛这样倔强。人和牛就这样耗着,最后造成了堵车,后面的司机开始骂骂咧咧,性急的甚至试图点火驱赶,可老牛不为所动。
后来,牛的主人寻来了,恼羞成怒的主人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鲜血沁了出来,染红了鞭子,老牛的凄厉哞叫,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风,显得分外悲壮。一旁的运水战士哭了,骂骂咧咧的司机也哭了。最后,运水的战士说:“就让我违反一次规定吧,我愿意接受一次处分。”他从水车上取出半盆水——正好三斤,放在牛面前。
出人意料的是,老牛没有喝以死抗争得来的水,而是对着夕阳,仰天长哞,似乎在呼唤什么。不远的沙堆背后跑来一头小牛,受伤的老牛慈爱地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小牛的眼睛,小牛也舔舔老牛的眼睛。静默中,人们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泪水。没等主人吆喝,在一片寂静无语中,它们掉转头,慢慢往回走。
憨厚________ 缰绳________ 倔强________ 哞叫________ 吆喝________ 戛然而止________ 瘦骨嶙峋________
( 2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不为所动:________
恼羞成怒:________
凄厉:________
僵持:________
( 3 )画出描写老牛的词句,认真读一读,把你的感受写下来。2、六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读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片段,回答问题。
居里夫人的美名从她发现镭那一刻起就流传于世,迄今已经百年。这是她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的荣誉。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两次诺贝尔奖。她本来可以躺在任何一项大奖或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地享受。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去当玩具。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了她心爱的实验室。
3、六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二泉映月
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
有一年中秋之夜,小阿炳跟着师父来到泉边赏月。水面月光如银,师父静静地倾听着泉声。突然,他问小阿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小阿炳摇了摇头,因为除了淙淙的流水声,他什么声音也没有听见。师父说:“你年纪还小,等你长大了,就会从二泉的流水声中听到许多奇妙的声音。”小阿炳望着师父饱经风霜的脸,懂事地点了点头。
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啊!
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池畔。月光似水,静影沉壁,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和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昴,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当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诞生了——这就是经后人整理并定名为《二泉映月》的二胡曲。几十年来,这首曲子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
( 1 )“二泉映月”是无锡惠山的一个景点,摘录课文中描写“二泉映月”景色的词语。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2 )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完成练习。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阿炳为什么会听到“叹息”和“哭泣”?阿炳听到的“倾诉”和“呐喊”可能是什么?)
( 3 )《二泉映月》是一首著名的乐曲,它的旋律是怎样的?①用文中的语句来描述:________
②这首曲子要表达的感情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