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试题: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赢家
①细雨如丝。河边,五颜六色的伞犹如大朵大朵的牡丹花。钓鱼的人们悠然自得,一个老者和一个年轻人却在暗中较劲儿。
②老者七十来岁,人称“鱼王”。休闲服,太阳帽,“金池塘”竿儿,“达摩”漂儿。年轻人三十露头,绰号“鱼鹰子”。运动装,板寸头,竿儿“世纪风”,漂儿“名冠”。鱼王听说鱼鹰子了不得,想见识见识;鱼鹰子久闻鱼王大名,早想一比高低。
③鱼王果然名不虚传,频频得手,鱼儿装了半篓;鱼鹰子也当之无愧,信于拈咅,鱼篓眼看过半。大鱼上钩儿。鱼王屏气凝神,双手擎竿儿,鱼动人动竿儿不动。变魔术似的大鱼就入了篓,足足有十几斤重。
④鱼王钓到大鱼.鱼鹰子不动声色,却暗中佩服。
⑤细雨中,细碎的水珠儿在水面上跳动,又一圈圈儿浅浅地漾开,鱼漂儿便悠悠地晃动。
⑥忽然,鱼竿儿被重重地拖了一下。鱼鹰子喜出望外,竿儿借鱼势,又“顺”又“遛"。鱼鹰子几欲得手,鱼儿几欲脱钩。鱼嘴儿露出水皮,鱼鹰子猛一挑竿儿,结果鱼一个打挺儿,弦断鱼逃。鱼鹰子一脸窘相。
⑦鱼王一看鱼鹰子木过如此,笑道:“年轻人,性子太急了。赛场如战场,高手相遇,凭的是内功。”
⑧“赛场一战场一内功”,鱼鹰子眉头一皱,跟着眼前一亮:赛场--战场--商场--加盟店--钓鱼人……有了,鱼鹰子两眼泛出光亮。
⑨鱼王瞥见鱼鹰子干坐着,暗笑,继续钓鱼。鱼鹰子离开座位,看别人钓鱼。人们知道鱼鹰子,纷纷向他求教。鱼鹰子也不客气,帮这个打打卧儿调调鱼食,替那个整整鱼竿儿弄弄鱼漂儿,俨然一个教练。
⑩反正别人钓的鱼不可能算你的。鱼王瞟一眼鱼鹰子,笑他自不量力好为人师。
⑪鱼鹰子站到鱼王身边,鱼王笑问:“年轻人,还比吗?"
⑫“我正在和您比着呐。”
⑬“比?看你篓里的鱼!回去换竿儿。”
⑭“还用竿儿?赛场如战场,高手相遇,凭的是内功。”
⑮鱼鹰子笑,成竹在胸。原来,鱼鹰子和这些人商定:他教,这些人每钓十条有他一条。
⑯鱼王笑了,向鱼鹰子翘起大拇哥;鱼鹰子也笑了,笑自己成了赢家。人们都笑,笑声牵出西天的彩霞铺红整个河面。
( 1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①信手拈来:________
②窘相:________
( 2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主要内容。考点:
记叙文
答案:
( 1 )【第1空】随手拿来。本文形容“鱼鹰子”钓鱼技术高超。
【第2空】受窘时的样子。本文形容“鱼鹰子”钓到一条大鱼却弦断鱼逃时的尴尬神情。
( 2 )文中叙述了一个沉稳而孤傲的老者和一个机智的年轻人钓鱼比赛的故事,经过斗智斗勇,年轻人战胜了老者,成了真正的赢家。
( 3 )【第1空】想到对策
【第2空】胜券在握
【第3空】思考对策的过程
( 4 )C
( 5 )喜欢。一是结尾的笑含义深刻。三类人的笑表达不同的含义:鱼王的笑包含了对鱼鹰子的佩服,鱼鹰子的笑是对自己的机智的笑,其他人的笑则包含了学会钓鱼技术的开心。二是总结全文,告诉我们做事要有策略。
1、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致爱丽丝
一个寒冷的圣诞夜,贝多芬徘徊在维也纳的街心,贫困孤独的他在寒风中高昂着头颅,火焰般的鬈发飘在风中。
突然,贝多芬发现了一位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女孩。女孩叫爱丽丝,她的一位邻居雷德尔老爹正病得厉害。双目失明的老人有一个愿望,他说,在这个愿望没有实现之前,他是不能死去的,否则他的灵魂就不能升入天堂。爱丽丝跑到斯蒂芬大教堂求助神父,但被拒之门外。
“什么愿望?”贝多芬问。
“他想再看一眼森林和大海,再看一眼塔希提岛和阿尔卑斯山。”爱丽丝含着泪水说,“多好的老人呀,可惜没有人愿意帮助他实现这个愿望。”
贝多芬拉起爱丽丝的手,来到了雷德尔的身边。他轻轻地打开了昏暗的房间角落里那架尘封已久的旧钢琴。触琴的一刹那,他仿佛被一种无法言说的神秘招引,心底的激情顿时化作了美妙的声音,他弹奏着,那么自如,那么专注……
“啊,看到了!我看到了阿尔卑斯山的雪峰,塔希提岛四周的海水,还有海鸟、森林、耀眼的阳光……尊敬的先生,感谢你在这圣诞之夜,使我看到了我想看到的一切——我终生热爱的大自然。”
“不,要感谢天使一般的爱丽丝把我引到了这架钢琴前……请允许我把这首曲子献给她吧——可爱的小爱丽丝。我会把它的乐谱记录下来,带着它,走遍全世界……”说完,贝多芬低下身来,吻别了爱丽丝,旋即走到了圣诞节冷寂的星空下。
一支名为《致爱丽丝》的钢琴曲,从此成为经典.为世人喜爱。
(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致爱丽丝》钢琴曲创作的过程。2、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毛委员送银圆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东固革命根据地是赣西南革命的中心。1929年2月17日,红四军从井冈山浩浩荡荡地挺进到东固山。“毛委员来了!毛委员来了!”欢声雷动。东固山的群众敲锣打鼓,喜气洋洋;村村寨寨杀猪宰牛,盛情犒劳红军战士。
第二天中午,阳光灿烂。毛泽东在警卫员的陪同下走进一家屋内。这农舍十分简陋,与其说是住房,不如说是一间四面通风的柴棚。这里住着一位年纪约二十七八岁的妇女,身边带着两个不满十岁的小男孩。
毛泽东走进农舍,环视了一下,关切地问:“你是东固革命军第七纵队党代表和参谋长赖经邦烈士的妻子吧?”妇女望着眼前陌生的客人,点了点头,用手理了理额前凌乱的头发,平静地说:“是呀,我叫傅伏娇,你们是……”警卫员连忙笑着说:“大嫂,我们是昨天从井冈山来的,今天,毛委员特意来看你。”妇女身边的两个小男孩听说是毛委员,喜出望外。毛泽东轻轻地抚摸着孩子的头,亲切地问道:“告诉毛伯伯,叫什么名字呀?”两个孩子抢着回答:“我叫赖厚升。”“我叫赖鹏。”毛泽东会心地笑了笑说:“你们的爸爸是党的好同志哟!”傅伏娇连忙端了一条长条旧木凳请毛泽东坐,她要向毛泽东诉说积压在心头的悲愤。她用有点沙哑而又有些颤抖的声音激愤地说:“敌人杀了我的丈夫,还把我的房子也烧光了。多亏组织上照顾,我如今虽然拖着两个孩子,生活上的困难,总算还能克服。”毛泽东听了烈士妻子的诉说,沉默了片刻后,吩咐警卫员拿来了30块银圆,亲手交给傅伏娇,并再三嘱咐:“以后生活上有什么困难,要及时向组织上反映,不要苦了你和孩子哟!要好好把这两个孩子带大,这是烈士的希望哟!”
毛泽东离开了农舍,傅伏娇和孩子久久地站在家门口,望着毛泽东渐渐远去的背影。
( 1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浩浩荡荡:________ 再三嘱咐:________
( 2 )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慰问——________ 愤怒——________ 反馈——________杂乱——________
( 3 )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群众对毛委员及战士们的热烈欢迎和深厚情谊?3、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母爱的力量
那年,小妹因为受伤住进了医院,我去陪护。
同病房有一个女孩,她是因为车祸住进来的。自住进来的那天起,她就一直昏迷不醒。女孩在昏迷中不时地喊着:“妈妈,妈妈!”
女孩的爸爸手足无措地坐在病床前,神色凄楚地看着女儿痛苦地挣扎,不知该如何帮助女儿,只是不停地(①)医生:“救救我女儿,救救我女儿!”
他不知道,医生该用的药都已用了,而病人,有时候也是要自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