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试题:五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那是我第一次到母亲为我们挣(zhēng zhèng)钱的那个地方。
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我呆呆地将那些女人扫视一遍,却发现不了我的母亲。
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振 震)耳欲聋。
“你找谁?”一个老头对我大声嚷。
“找我妈!”
“你妈是谁?”
我大声说出了母亲的名字。
“那儿!”
一个老头儿朝最里边的角落一指。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 1 )划去括号内错误的音或字。考点:
语段阅读
答案:
( 1 )zhēng;振
( 2 )A
( 3 )“我”为了要钱去工厂里找母亲。
1、五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课文片段,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752年7月的一天,天空乌云密布,雷电交加。富兰克林在儿子的帮助下,把一只风筝(zhēn zhēng)放在高高的天空。风筝上拴(shuān shān)了一根细铁丝,用来吸收云中的“天电”。放风筝的线是用麻绳做的,绳子下端结上一段丝带,在麻绳和丝带的接头处,系(jì xì)着一把铜钥匙,富兰克林站在房子里攥(cuàn zuàn)住丝带。风筝越飞越高,远远望去,犹如云海里的一叶小舟,颠簸着,摇晃着。一片乌云掠过风筝上方,富兰克林发现麻绳上的纤(xiān qiān)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接着一个炸雷,大雨倾盆而下。麻绳淋湿后 就成了能使电流通过导体。这时,富兰克林用手指靠近铜钥匙(shi shí)“啪”的一声,聚然闪现一道蓝色的火花,他的手臂一阵发麻。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抓住‘天电’了!”
( 1 )填空。富兰克林用来做实验的工具是一只拴了________的风筝,线是用________做的,下端结上了一段________,在它们的接头处还有一把________。
( 2 )请用自己的话来概括这一段的大意:________。( 3 )读完本段内容,你最大的感受是:________。( 4 )选择合适的读音。风筝(zhēn zhēng)________ 栓(shuān shān)________ 系(jì xì)________ 攥(cuàn zuàn)________纤(xiān qiān)维________ 钥匙(shi shí)________
2、五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余地的。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大鲈鱼有力地摆动着身子,一转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
( 1 )“我”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 2 )父亲要“我”把鲈鱼放回湖里的说话态度如何? ( 3 )在无人知道的情况下,父亲为什么要“我”把钓到的鱼放回湖里?这说明了什么?3、五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蜜蜂与排雷
有些动物天赋的生理机制和特殊本领,可利用来造福人类。
科学家发现,经过特殊训练的蜜蜂可以在污染控制和环境监测上大显身手。美国蒙大拿大学研究人员还发现,蜜蜂在寻找地雷以及其他爆炸物方面同样具有非凡的能力。与警犬相比,蜜蜂除了容易训练且工作起来更吃苦耐劳外,在寻找“猎物”(各类爆炸物品)的准确性方面也显得高出一筹。
目前世界各地约有1.1亿颗地雷等待排除,每年约有2.6万人因触雷而死或致残。小小蜜蜂可以为搜寻这些重大隐患开辟新路并做出贡献。
为什么蜜蜂能有这种本领?因为蜜蜂在长期生存竞争中形成的嗅觉十分敏锐,可以识别出狗无法分辨的许多种细微气体。加之这种昆虫经常是群体出动,因此在搜索同样面积的情况下,它们的工作远远比狗更有效。科学研究表明,这些“探雷蜜蜂”只需要接受短短几天训练,就可以适应搜索地雷的要求。
( 1 )本文第2段告诉我们,蜜蜂探雷比警犬探雷“高出一筹”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