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岭小学创办于1947年,原名可法小学,迄今已有60年历史。1982年,经江苏省教委批准,梅岭小学由江苏省重点小学更名为江苏省实验小学,1997年顺利通过省验收,再次被江苏省教委命名为江苏省实验小学,1999年,又被授予江苏省模范学校的称号。梅岭小学是一所底蕴丰厚、设施优良、环境优美、教育优质、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学校,史公绵绵不绝的遗爱滋养了梅岭精神。
多年来,梅岭人一直秉承“我为人民而从事教育工作”的信念,实践着“肢体的解放,思想的飞翔,人格的升华,心灵的徜徉”的教育理想,形成了对教育的独特理解。梅岭人以人为本、个性张扬、尊重事实、崇尚和谐、敢为人先、追求卓越。学校是师生深深依恋的精神家园。现任校长陈文艳,1967年出生,1985年毕业于江苏省泰州师范学校,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1985年8月,她来到梅岭这块热土,近28年的工作磨砺,使她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梅岭这样一所底蕴深厚的学校的校长。其间,虽经历了“普通语文教师——教导主任——校长助理——副校长——校长”的角色转变过程,但她始终恪守崇高的职业信仰:我是一名人民教师,我为人民从事教育工作。她坚持遵循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相结合的办学原则,认真履行校长职责,视开拓学校发展空间、丰富学校特色内涵、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为自己的首要任务,注重广泛收集信息,认真分析学校现状,悉心听取群众意见,关心师生教育生活的幸福,不断加强学习,制定学校发展方略,为梅岭这所名校的发展倾注了心血。
公元1947年,史可法的后裔、满怀报国热忱的史鉴先生在现扬州市史公祠内创办了“可法小学”。解放后,“可法小学”迁出史公祠,更名为“梅岭小学”,与史公祠隔街相望,1982年,作为江苏省重点小学的梅岭小学被授予江苏省实验小学称号。
其中硕士研究生5人,研究生班结业12人,本科生达92%;江苏省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1人,江苏省特级教师2人,扬州市首批特级教师1人,中学高级
教师43人,扬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扬州市首批名校长1人,扬州市学科带头人6人,扬州市中青年教学骨干教师6人,
扬州市教学能手6人;学校常年聘请外籍教师,近几年来,先后有20多名教师到国外学习、培训后回学校执教。
学校遵循“尊重人、发展人、完善人”的办学宗旨,以情感教育为核心,在教育上坚持“低起点、小坡度”的原则,致力于
培养学生在行为习惯上的“与众不同”,努力构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新模式。学校曾分别两
次承办全国德育工作现场会,介绍学校开展体验教育的成功经验,受到团中央领导和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2001年我校师生
80多人走进中央电视台制作长达40分钟的专题节目《生活碰碰车》,2006年7月,在教育部基教司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校园文化展播活动中,我校50多名师生应邀再次走进中央电视台,展示我校师生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成果。2010年1月,王力耕校长作为全国基础教育唯一代表,应邀进入中南海参加《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座谈会,向 温家宝总理汇报基础教育工作。
学校的教学工作秉承体现新课改精神的“四变三结合”的指导思想,致力于培养梅岭中学学生在学习习惯上的自主意识和终身教育所必须的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方法。多年来,梅岭中学的教育质量位居市直前列,
为四星级以上高中输送了大批优秀学生。仅2006年以来,梅岭中学就有352人次的学生在全国、省、市的数理化竞赛、作文竞赛、英语能力竞赛中获奖,近五年来梅中教师在全国、省、市各类教学竞赛中获奖达431人 次,其中国家一二三等奖共76人次,省级获奖人数为135人次。
名校成就名师,名师锻造名品,多年来由于全校师生的努力,梅岭中学在教育教学工作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教育质量位居市直前列,每年为四星级以上高中输送了大批优秀学生。先后荣获多项荣誉称号:江苏省文明单位、 江苏省模范学校、江苏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少先队全国红旗大队、江苏省教学资源研发基 地、江苏省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实验基地、江苏省教学软件优秀研制单位……赢得了教育界同行的普遍认可和社会 各界的广泛赞誉。2008年、2009年学校连续两年被评为“江苏省最具影响力初中学校”(08年首批)。2009年被团中央命名为“少先队全国先进集体”。
办学60年来,一代代梅岭人以“精致每一个步骤,精细每一个环节,精湛每一项工作”的管理意识和服务意识,营造健康和谐的教育环境,努力塑造理想中的精致梅岭,不断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使梅岭小学成为师生眷恋的精神家园、百姓心中信赖的一流品牌。
扬州中考信息
扬州学校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