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济路小学管乐团,始建于1995年,现有A、B、C三个梯队,团员达128名。 乐团创建13年来取得了辉煌的成绩。2005年,管乐团作为内地三支代表队之一,赴香港参加“2005香港国际步操管乐节展示评比公开赛”,夺得金奖和全场唯一一个“最佳音乐演奏奖”,受到香港、日本和美国评委的高度赞扬。2006年6月,被团中央授予“中国少年先锋队鼓管乐团一级分团”殊荣,是湖北省唯一一支国家级学生乐团。2007年5月,管乐团又在武汉市少先队特色队伍大赛中,以最高分从二十一支参赛队中脱颖而出,再度夺魁。 惠济路小学管乐团在取得辉煌成绩的同时,积极参加区、市各级各类活动。区建党八十五周年表彰大会、三五爱心援助活动、区教师节表彰活动、区教育局党政工表彰大会上都能听到乐团的演奏。在武汉市第五次少代会上的演奏,受到了市委书记苗圩的高度赞扬。
教育方面从“不忘辛亥历史,弘扬首义精神”入手,深入挖掘以“敢为天下先”为主题的“黄兴”精神,即创新精神,建立以黄兴展室、黄兴路街头博物馆、武昌辛亥首义纪念馆为基地的校内外教育基地立体网络,开展创新素质实践行系列教育活动,逐步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初步形成“黄兴”特色的教育格局。
教学方面深入课程改革,帮助教师准确把握课改实质,将学习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结合起来,开展深抓教改促教研,构建以主体性教育为指导思想的的“4+1”回归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结构,启动名师工程,营造和谐氛围,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科普、体艺工作方面,抓好普及与提高,务实与创新,稳固教师和学生人才队伍,活动中不断推陈出新,形成科普创新促发展。
教育方面从“不忘辛亥历史,弘扬首义精神”入手,深入挖掘以“敢为天下先”为主题的“黄兴”精神,即创新精神,建立以黄兴展室、黄兴路街头博物馆、武昌辛亥首义纪念馆为基地的校内外教育基地立体网络,开展创新素质实践行系列教育活动,逐步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初步形成“黄兴”特色的教育格局。
教学方面深入课程改革,帮助教师准确把握课改实质,将学习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结合起来,开展深抓教改促教研,构建以主体性教育为指导思想的的“4+1”回归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结构,启动名师工程,营造和谐氛围,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科普、体艺工作方面,抓好普及与提高,务实与创新,稳固教师和学生人才队伍,活动中不断推陈出新,形成科普创新促发展。
该校1998年至2005年先后被多次评为:
1、全国科普教育示范学校
2、省财会工作规范化单位
3、体卫“两个条例”验收市级合格校
4、武汉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5、区委区政府授予文明单位
6、区艺术教育先进学校
7、区政府授予交通安全教育先进单位
8、区政府授予青少年教育先进单位
9、区综合办学水平先进学校
10、区政治思想工作创优单位
11、区校舍管理红旗单位
12、市校园环境建设先进单位
13、区先进基层党组织
14、2002年10月通过市级办学水平先进学校督导评估,2003年通过复评
15、市普通中小党综合办学水平先进学校
由于全体领导干部、师生工作实效高,受到上级部门的肯定,截至2005年4月,学校年年辍学率为0,学生犯罪率为0,学生合格率为100%。学校10余人分别获市区优秀共产党员、勤工俭学先进个人、精神文明先进个人、电化教育先进个人、艺术教育先进工作者、交通安全先进个人、计生工作先进个人、卫生工作先进个人。老师们勤学苦练、刻苦钻研,40多人次获得上级有关部门的奖励,吴剑红老师获九五器乐课题科研成果奖,吴庆伟获五项全能比赛三等奖。孙峰等20多名教师课堂教学、撰写论文获得市、区级奖励。李璐等11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获得市、区级奖励,李琼等9人教师由于辅导学生取得好成绩获园丁奖(或辅导奖)。
推行素质教育,使学生有了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截至2005年4月,该校先后有100多人次获得各级奖励,王寓千、唐慧敏、夏明3名同学在全国数学竞赛中分获二、三等奖,吕翔龙等3名同学在“楚才作文”竞赛中分获一、二等奖,高鉴同学获市“艺术小人才”称好,保送到市实验学校,许峙峰同学办的电子《科技报》送往北京科普工作会交流,朱明君等三名同学获区语基大赛三等奖,汪青等12名同学在中小学生纠正错别字大赛中获一、二、三等奖,陈帆等22名同学在全国、省、市、区级作文大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熊昌宇等40余名同学在各类美术竞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陈清等多名同学获区“艺术小人才”称号,袁毅奇等4名同学获劳动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叶帆影等10名同学在台湾知识拼图竞赛中获一、二、三等奖,乐欢等28名同学分别在田径运动会、篮球、排球获得名次[1] 。
武汉中考信息
武汉学校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