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广西 >>南宁市 >>青秀区 >>南宁市共南小学
南宁市共南小学
电话 : 0771-2824210
地址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青秀区共和路122号
中考网 : 广西 | 南宁市 | 青秀区
高考网 : 广西 | 投票
学校简介 :

  共南小学地处南宁市繁华闹市区兴宁区共和路,校园恬静优美,绿树繁茂,是南宁市唯一一所拥有百年历史的小学。

  清光绪年间,戊戌政变后,清朝廷趋慕新学,标榜张之洞的“中学为本,新学为用”之说,下令全国书院及府学、县学,废科举而兴学堂。当时的广西左江道纪堪谨,受命兴办新学,遂将邕州城东城门侧旁的右营守备署和行宫庙(位于当年的下石牌坊街东侧古城墙脚下,即现在的共和路小学处)改建办学堂。因为光绪末年右营守备署已被裁撒,所以新学堂就选址于此。1908年,新学堂正式成立,命名为“南宁模范两等官小学堂”,首任校长为古济勋先生。“南宁模范两等官小学堂”的建立,标志着新学教育在南宁的兴起。

  其后随着历史的发展,时势变迁,该学校风风雨雨,几易其名,曾先后叫作“模范高级小学校”“邕宁县第五国民学校”“维新镇中心国民基础学校”“邕宁县模范镇中心国民学校”等,新中国成立后,学校改名为“南宁市模范一小”。1951年南宁市区小学按顺序排名,它又称为“南宁市第十二小学”。1955年又以路段定名为“南宁市共和路南段小学”(简称共南小学)而2012年又改名为“共和路小学”。

  然而,共和路小学的每一次易名背后都沉积着一段历史背景,反映出邕城当时的文化教育,如 最早的清光绪年间的“废科举、办学堂”颁行癸卯学制始,它称为“南宁模范两等官小学堂”;国民党当政期间,广西大力推行国民基础教育,基层政教合一,便于1935年将其更名为“维新镇中心国民基础学校”;1939年,南宁第一次沦陷光复后,城区由十镇并为七镇,明德、维新两镇合并为模范镇,故处于该镇上的“维新镇中心国民基础学校”又改名为“邕宁县模范镇中心国民学校”……可见,这所古老小学的百年历程和这座城市的历史是紧密联系的。


历史渊源
几易其名背后的城市风雨

清光绪年间,戊戌政变后,清朝廷趋慕新学,标榜张之洞的“中学为本,新学为用”之说,下令全国书

院及府学、县学,废科举而兴学堂。当时的广西左江道纪堪谨,受命兴办新学,遂将邕州城东城门侧旁的右营守备署和行宫庙(位于当年的下石牌坊街东侧古城墙脚下,即现在的共和路小学处)改建办学堂。因为光绪末年右营守备署已被裁撒,所以新学堂就选址于此。1908年,新学堂正式成立,命名为“南宁模范两等官小学堂”,首任校长为古济勋先生。“南宁模范两等官小学堂”的建立,标志着新学教育在南宁的兴起。

其后随着历史的发展,时势变迁,该学校风风雨雨,几易其名,曾先后叫作“模范高级小学校”“邕宁县第五国民学校”“维新镇中心国民基础学校”“邕宁县模范镇中心国民学校”等,新中国成立后,学校改名为“南宁市模范一小”。1951年南宁市区小学按顺序排名,它又称为“南宁市第十二小学”。1955年又以路段定名为“南宁市共和路南段小学”(简称共南小学)而2012年又改名为“共和路小学”。

然而,共和路小学的每一次易名背后都沉积着一段历史背景,反映出邕城当时的文化教育,如最早的清光绪年间的“废科举、办学堂”颁行癸卯学制始,它称为“南宁模范两等官小学堂”;国民党当政期间,广西大力推行国民基础教育,基层政教合一,便于1935年将其更名为“维新镇中心国民基础学校”;1939年,南宁第一次沦陷光复后,城区由十镇并为七镇,明德、维新两镇合并为模范镇,故处于该镇上的“维新镇中心国民基础学校”又改名为“邕宁县模范镇中心国民学校”……可见,这所古老小学的百年历程和这座城市的历史是紧密联系的。

发展前景
岁月匆匆,风雨兼程,走过百年的共和路小学如今已是桃李满天下,德泽惠八桂。新一代的共和人传承老校长的优良办学作风,用心血和汗水全心全意办学,将小学教育事业越做越好……

南宁中考信息

南宁学校大全

南宁市民主路小学

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

南宁市星湖路小学

南宁市凤翔小学

南宁市南湖小学

南宁市秀田小学

南宁市园湖路小学

南宁市滨湖路小学

南宁市逸夫小学

南宁市民乐路小学

南宁市东葛路小学

邕宁区那楼镇镇龙小学

新江镇那云小学

南宁市邕宁区百济乡八联小学

邕宁区那楼镇三江小学

语文360网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