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实验小学前身为1918年创办的四川大学附属小学,位于市中心明皇城后载门旧址,现后子门街。1935年,四川大学将其附属小学49亩校地及全部校舍、设备划拨给四川省教育厅,用以创办四川省立实验小学。1952年,学校更名为成都市实验小学。
“实验研究、辅导地方”——这是实验小学肩负的建校使命。抗战时期,学校注重培养儿童“自动、计划、研究、创造”的能力,陶冶儿童“互助合作、坚忍奋斗、爱国爱群”的精神并养成“整洁、纪律、简朴、劳动”的习惯。新中国成立以后,学校特别强调采用直观形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帮助儿童掌握知识规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学校以办成“校园美、校风好、教改活、教学实、质量高的全国一流学校”为目标,通过整体改革教育实验,力求把学生培养成思想活跃、个性活泼、手脑灵活、充满活力的新一代。这一实验成果荣获了中国教育学会和《教师报》联合评选的金钥匙奖、四川省教委颁发的教改实验成果一等奖、四川省政府评选的科研成果一等奖;《教改论稿》一书由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学校教育整体结构改革探索》一书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新教学大楼的落成,一流的师资和先进的硬件设施使实验小学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涵养儒雅教师,培养文雅学生,润养高雅学校”——这既是对学校文化传统的继承,更是向未来的文化展开了一个新的起点。
成都市实验小学校址位于成都市人民中路一段22号,学校占地面积12396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4000平方米。校园布局合理,校容整洁,环境优美,其雕塑“飞向未来”、“种子绽开新芽双手捧出未来”、“手执金钥匙的人”极富生命活力和教育意义;投入1300多万新落成的教学大楼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室、艺体室、劳技室、游泳池、风雨操场等配备完善,各种现代教育设施一应俱全;学校还投入400多万建成校园网络,所有教室、办公室均配有电脑,一所现代化的小学正逐渐形成。
进入一校门是绿色长廊,家长或学生可以在一旁的椅子上休息。二校门左侧是门卫室,右侧是宣传栏。再往前走,可以看到左侧的公告栏和右侧的一面镜子,这面大镜子修在于让学生每天照照镜子,整理衣服,做一个衣冠整洁的学生。
向左转:门卫室左侧是食堂。这里的厨师每天会做两菜一汤的佳肴,并且环境整洁。再往前走,可到意雅楼,一楼是远程录播教室,可以及时传送给四川许多所实验小学的分校、网点。二楼是少先队队室,现一般作为老师的开会地点。再往前,左侧是乒乓球台(8台)、垃圾房(每个班都会把垃圾倒在这里,校园只有这里有垃圾,其他地方干净、整洁)和自行车棚。乒乓球台右侧就是操场。
1、先进的办学理念——学校以“建设校园美、校风好、教学实、教改活、质量高的全国一流水平的现代化小学”为办学目标,以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结合为办学模式,以“堂堂正正做人,勤勤恳恳做事”为校训,以“活管理求教育高效益,活教学求教学高效果,活学习求成长高质量,培养学生思想活跃、个性活泼、手脑灵活、充满活力”为办学特色。
2、科学的管理体制——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建立四套班子,三个组织层次,七个育人工作子系统的组织机构。四套班子即政治思想工作班子、行政管理班子、教工大会民主管理班子和勤工俭学后勤班子;三个组织层次即校级一层、处室一层和教研组一层;七个育人工作子系统即德育系统、教学系统、启蒙教育系统、体卫系统、美育系统、劳动教育系统和现代教育技术系统。该管理机构职责分明,层层负责,分工协作。
3、一流的师资队伍——学校深知,要建立一流的现代化小学必须以一流的师资队伍做保证。成都实小通过对教师进行在职培训、进修培训、讲座研讨、教育科研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将教师培养成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一流专业化师资队伍。学校现有在职教师一百零六人,其中专科、本科及以上学历占学校教师总额的80%。近年来,学校已有7名在职特级教师、6名中学高级教师、51名小学高级教师,形成了以他们为骨干的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
4、一流的教学设施——学校教室班班配有“四机一幕”,已建成三个高档次的多媒体教室和一个课件制作室,学校已建成校园网并进行计算机联网管理,教学设施日益现代化。
5、雄厚的科研实力——学校一直非常重视教育教改,把教育科研作为兴校之本,以教育科研工作带动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发展。多年来学校承担了多项国家、省、市、区级课题研究并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得到省、市及全国各兄弟学校的普遍认同。目前我校已成为国家教育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中央教科所实验研究中心实验学校、中国教育学会德育研究会实验学校。
成都中考信息
成都学校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