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庄小学创建于1997年3月,现有13个教学班,学生近500人。学校现有科学、语音、计算机、音乐专业教室4个,有多功能大厅一个。
几年来,学校本着“师生学校共发展,整体优化创特色”的办学思想,以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优化课程、激活课堂、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把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可持续发展人才放在第一位,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永恒的主题,把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学校把全部精力倾注到为了学生发展的素质教育探索实践中,孜孜不倦地探索如何以科技教育为发展特色,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以科技教育为主导,发展学校科技特色,弘扬民族精神,以学生为中心,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充分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促进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实现“做中学”与常规教育的融合与渗透。为进一步提高我校科技教育的水平,我们强化培养科技辅导员队伍,着力加强学校的科技特色的建设,为了全面落实学校的“规划”,我们以自身的优势和特色为基础,以发展少年电子技师特色为主,同时做好多项基础科技活动,充分发挥科技辅导员的带头作用,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利用学校的内外资源,开拓创新,努力工作,为实现学校科技工作的大发展而献绵薄之力。
杨庄小学是一所全日制公办小学。多年来,学校坚持“德才兼备、身心健康、学有特长”的育人目标。作为北京市学校规范化建设样本校,学校进一步加强规范化建设。以创建书香校园为引领,提出“让书香溢满校园 用书香润泽生命”的办学理念,倡导师生与知识为友,使读书成为习惯。促进内涵发展,全面提升学校品位。近年来,学校依托北师大“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课题,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带领全体教职工团结进取、奋力开拓,力争早日把学校建成区域优质学校。
几年来,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荣获北京市文明单位、北京市健康促进校、北京市“实施发展性评价、促进中小学质量提高”先进项目校、北京市中小学电子化学籍管理推广工作先进单位、北京市小黄帽路队制活动先进学校。
二、注重制度建设,使德育工作规范发展
三、抓好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奠定学校德育工作的稳固基础。
1.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尤其是班主任队伍建设。
2.强化表彰奖励机制。
四、落实养成教育,夯实德育基础
1、养成教育是小学德育工作的基础工程,我校始终把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文明习惯的培养,作为基础工作来抓,通过对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训练活动,努力使学生举止文明,行为规范。
2、从书中学做人,从阅读抓养成。我校自2008年启动“让书香溢满校园,让读书润泽生命”特色工程以来,我校将养成教育与诵读经典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相结合,让学生从书中去学习做人的道理,行为的规范和礼仪,为形成良好的校风奠定基础。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素养。学做一个“彬彬有礼”“知礼明理”之人。
五、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活动。
1.坚持每周一次“国旗下的讲话” 活动,规范升旗仪式,落实国旗下讲话制度,做到有计划、有主讲、有内容、有记录。坚持国旗下宣誓,针对性强,让学生在国旗下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2.充分利用“五一”、 “六一”、“十一”等重要节庆纪念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精神;利用“学习雷锋活动”、伟人的诞辰纪念日,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民族风情和传统美德;利用“七七事变”、“九一八事变”等纪念日,对学生进行勿忘国耻、居安思危教育,引导学生树热爱、热爱社会主义之“魂”,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之“根”。
六、做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工作。
1.学校充分发挥德育工作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作用,抓好了学科德育教育,组织所有学科老师学习《北京市小学学科德育指导纲要汇编》,老师是否认真领会,课堂中是否抓准德育教育点作为学校每学期常规听课评价要素之一。
2.挖掘教材内涵,充分发挥各科教学的教育性。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生命教育纳入教育的全过程,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从而不断增强道德素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学校教学工作:
1.加强学校的课程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程设置领导小组。在几年的摸索探讨之下,学校逐渐开发了13门校本课程,有体育类的《武术》、《踢毽儿》、《跆拳道》、《跳绳》,艺术类的:《剪纸》《儿童画创作》、《少儿舞蹈》,科技类的:《科技教育》《机器人》、《节能减排》,文化课拓展类的:《英语故事》《古诗诵读》、《思维训练》。
2.在创建学校特色中,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加强校本教研工作,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学校现有科任、体育、语文、数学四个教研组,每个教研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每学期制定好教研组工作计划,按照计划和实际情况进行活动。通过集体研究、导师带教活动,以及骨干教师示范课和青教师汇报课等,使教师形成研究、促进的合力,从而提高教学能力。
4.加强教学基本环节的管理,在过程中实施监控,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倡导教师“向常规工作过程中要质量”、“细节决定成败”。为此,学校根据学校“短小精悍”的特点,注重学校常规管理工作。
5.规范管理,抓住重点课题,加强教师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
(1)理顺工作思路,规范管理。制定了《杨庄小学科研工作管理条例》、《杨庄小学课题管理办法》。在每学期初制定好工作计划,使每位课题负责人明确自己的职责,有序进行研究,并及时进行改进和反思。
(2)抓住教师的实际工作问题和重点课题进行研究。
(3)在常规课题的研究中抓住学校的三个重点课题进行研究。
“发展性评价”课题:学校按照课题组的要求有序地进行研究,在研究中学校和教师再一次次的问卷、反馈、反思中,找到了存在的问题,在反思中不断的改进。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课题:在“综合素质评价”课题研究中,课题负责人认真带领现四年级的班主任和相关老师,建立了学生成长记录袋,对证明学生平时成绩的材料,学校综合素质评价评价表,学生获奖证书和获奖复印件,师生寄语等材料进行收集,为以后的评价打下了基础。现在又按照区的要求继续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进行研究试验。
“跨越式发展”课题:通过三年多的研究,学校学生、老师逐渐成为了课题的受益者。老师们在区领导、课题组专家的指点下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能力。特别是语文组在课题理念的指导下提高了阅读教学的能力。学生加大了拓展阅读的量,提高了阅读的速度,学生写的能力要比原来没有实验的学生有明显的提高。在英语课上学生的听说能力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家长因为看到了研究的效果,更加支持此项课题研究工作。
6.让每一个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 坚持“健康第一,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认真落实《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标准》的实施与测试工作,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着力提升学校体育卫生教学质量。
学校制定了《体育锻炼一小时方案》,一二年每周安排4节体育课;三-六年级每周安排3节体育课。落实学生在校体育锻炼一小时工作,每天上午统一安排25分钟的课间操,认真组织学生做好广播操。安排每天早晨到校后以班为单位的自主锻炼20分钟时间。凡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下午管理班的时间由体育老师安排、指导,班主任组织的活动项目。每周四下午管理班的时间全校进行大课间活动。为了使学生对体育活动更感兴趣,学校利用周三管理班的时间在三、四、五年级开设跆拳道、踢键儿、武术、跳绳兴趣选修课。每天的课间操,为了保证质量,学校形成了行政领导、科任老师参加、班主任老师指导、每周进行评比制度。本年度体育组根据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安排体育大课间的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主要分为三个板块:①集体活动。主要内容是广播体操、大课间等。② 分组活动。以年级、班级、小组为活动单位,组织小型体育竞赛等活动。③自主活动。学生自主参与、自我选择。学校还根据学校情况,开展跳绳、广播操等比赛活动。
在教委的支持下,学校1-3年级开设了武术课。
学校特色活动:为了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学校将以构建书香校园为抓手,着力塑造学校形象,打造校园文化,营造书香校园。引领师生与知识为友,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溢满校园。
1.营造浓浓的读书氛围。立足课标和学生实际,向学生推荐好的书目,为书香校园建设带来源头活水。老师们根据课标要求,在校本课程教材中进行调整,阅读方法的教学和推荐书目有机结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现有图书资源及区推荐书目,进行筛选,对学生进行阅读方面的指导。
2.开展读书活动,让学生充满快乐
(1)设置阅读课,保证阅读时间。每周二下午课后管理班时间为全校阅读时间,主要是学方法、诵经典、品名著等等。老师们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和习惯出发,积极指导学生的阅读。
(2)提出阅读要求,保证阅读积累。教师把好的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阅读,使学生真正做到自主地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接受熏陶,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
(3)开展阅读活动,保证阅读质量。 倡导三个“共读”。
“同伴共读”让所有参与阅读的学生在读书中开阔视野,在读书中感悟人生,在读书中学会思考,在读书中快乐成长。
“师生共读”积极开展与学生“同读一本书”、“同背一首诗”活动。营造“师生同读”的书香氛围。 “亲子共读”。在家庭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和孩子共同阅读,共同提高。
(4)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竞赛活动
学校每天早晨利用十分钟开展全校集体诵读本学期诵读《弟子规》,学生非常认真,校园充满朗朗读书声。 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了古诗诵读活动,明天全校进行诵读比赛。
学校还开展了评选阅读之星活动。
这一系列读书竞赛活动开展,调动了学生的读书积极性,激励了学生读书之志,形成了热爱读书,奋发向上、团结友爱的校园氛围。
3.以身立教,率先垂范,共赏读书风景。学校精心挑选,让教师有书可读。活动“润物细无声”地成长着教师,影响着学生,为学校的读书活动注入了鲜活的生机。
北京中考信息
北京学校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