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文字

  • 拼音:
  • 注音:ㄘˇ
  • 声调:上声(三声)
  • 声调字母:i
  • 部首笔画:3
  • 简体部首:
  • 总笔划:9
  • 繁体字:
  • 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 造字法:形声
  • 笔划顺序:捺捺横竖横竖横撇折
  • 【五笔86】IHXN
  • 【五笔98】IHXN
  • 【五行】
  • 【unicode】U+6CDA
  • 【四角号码】32110
  • 【仓颉】EYMP
  • 【GBK】9B81
  • 【汉字编号】6943
  • 基本解释
  • 详细解释
  • 汉语字典
  • 康熙字典
  • 字源字形


cǐ ㄘˇ
◎ 清,鲜明。
◎ 出汗。
◎ 用笔蘸墨:泚笔作书。

汉语字典

[①][cǐ]
[《廣韻》雌氏切,上紙,清。]
[《廣韻》千禮切,上薺,清。]
(1)鲜明貌。
(2)冒汗;汗出貌。
(3)清澈。
(4)指清水。
(5)渍,蘸。
(6)指涂抹。
(7)方言。指因风的作用而水分蒸发。
[②][zǐ]
[《集韻》蔣氏切,上紙,精。]
古水名。

音韵参考

[上古音]:支部清母,tsie
[广 韵]:雌氏切,上4紙,cǐ,止開三上支A清
[平水韵]:上声四纸·上声八荠
[国 语]:cǐ
[粤 语]:ci2

◎ 康熙字典解释
【巳集上】【水字部】 泚; 康熙笔画:9; 页码:页616第20
【唐韻】千禮切【集韻】【韻會】【正韻】此禮切,??音玼。水淸也。 又鮮明貌。【詩·邶風】新臺有泚。 又汗出貌。【孟子】其顙有泚。 又【廣韻】【正韻】雌氏切【集韻】【韻會】淺氏切,??音此。義同。 又【集韻】蔣氏切,音紫。水名。【山海經】長沙之山,泚水出焉。【水經】泚水,出泚陽東北大胡山。 又【山海經】石者之山,泚水出焉,西流注于河。東始之山,泚水出焉,東北注于海。○按水出泚陽大胡山者,《後漢書·光武紀》作沘水,沘陽。而水經作泚水,泚陽。互見四畫沘字註。 考證:〔【說文】長沙之山,泚水出焉。〕 謹按此二句出山海經不出說文。謹據改山海經。

字源演变:

楷体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宋体台湾细明体香港明体日本明朝体韩国明朝体旧字形

相关词语

【文字分类】
A
B
C
D
E
  • e
  • F
    G
    H
    J
    K
    L
    M
    N
    O
  • ou
  • o
  • P
    Q
    R
    S
    T
    W
    X
    Y
    Z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