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文字

  • 拼音:z鄋g
  • 注音:ㄗㄤˋ
  • 声调:去声(四声)
  • 声调字母:a
  • 部首笔画:3
  • 简体部首:
  • 总笔划:12
  • 繁体字:
  • 汉字结构:上中下结构
  • 造字法:会意
  • 笔划顺序:横竖竖横撇折捺撇折横撇竖
  • 【五笔86】AGQA
  • 【五笔98】AGQA
  • 【五行】
  • 【unicode】U+846C
  • 【四角号码】44441
  • 【仓颉】TMPT
  • 【GBK】D4E1
  • 【汉字编号】2548
  • 基本解释
  • 详细解释
  • 汉语字典
  • 康熙字典
  • 字源字形


zàng ㄗㄤˋ
◎ 掩埋死人,泛指处理死者遗体:安葬。埋葬。土葬。火葬。海葬。葬送。葬礼。葬仪。

英文翻译


bury   inter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奘 zàng?
〈动〉
(1) (会意。小篆字形。从“死”,在“茻”( mǎng)中,“一”其中,所以荐之。指人死后盖上草席埋藏在丛草中。荐,草席覆盖。本义:人死用草覆盖埋葬,后用棺木埋入土中)
(2) 同本义 [bury]
葬,臧也。——《说文》
葬也者,藏也。——《礼记·檀弓》
故葬埋敬藏其形也。——《荀子·礼论》
赐钱二百万以葬。——《汉书·李广苏建传》
分其汤肉葬之。——晋· 干宝《搜神记》
而卒葬之。——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以衣冠葬之。——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3) 又如:葬堂(为古代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处置死者遗骨的一种方式);葬式(葬礼);葬虞(葬礼和虞祭。虞祭行于葬日,故用“葬虞”借指下葬的日期)
(4) 泛指处理尸体的方式 [form of inhumation]。如:火葬;海葬

[①][zàng]
[《廣韻》則浪切,去宕,精。]
亦作“塟1”。
(1)掩埋尸体。
(2)泛指依照风俗习惯用其他方法处理尸体。

音韵参考

[广 韵]:則浪切,去42宕,zàng,宕開一去唐精
[平水韵]:去声二十三漾
[粤 语]:zong3
[闽南语]:chong3

◎ 康熙字典解释
【申集上】【艸字部】 葬; 康熙笔画:15; 页码:页1046第05
〔古文〕????????【唐韻】【集韻】【正韻】??則浪切,音髒。【說文】从死在茻中,一其中,所以薦之。【禮·檀弓】國子高曰:葬者,藏也。 又【集韻】才浪切,音臓。義與藏同。 又【正韻】兹郞切,音臧。【周禮·地官】族師,以相葬埋。劉昌宗引《漢書·尹賞傳》枯骨後何葬,協乎聲讀。 【韻學集成】或作塟,見《三輔黃圖》。

字源演变:

甲骨文小篆 楷体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宋体台湾细明体香港明体日本明朝体韩国明朝体旧字形

相关词语

【文字分类】
A
B
C
D
E
  • e
  • F
    G
    H
    J
    K
    L
    M
    N
    O
  • ou
  • o
  • P
    Q
    R
    S
    T
    W
    X
    Y
    Z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