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文字

  • 拼音:rǎn
  • 注音:ㄖㄢˇ
  • 声调:上声(三声)
  • 声调字母:a
  • 部首笔画:2
  • 简体部首:
  • 总笔划:5
  • 繁体字:
  • 汉字结构:单一结构
  • 造字法:象形
  • 笔划顺序:竖折竖横横
  • 【五笔86】MFD
  • 【五笔98】MFD
  • 【五行】
  • 【unicode】U+5189
  • 【四角号码】50447
  • 【仓颉】GB
  • 【GBK】C8BD
  • 【汉字编号】0258
  • 基本解释
  • 详细解释
  • 汉语字典
  • 康熙字典
  • 字源字形


rǎn ㄖㄢˇ
◎ 龟甲的边。
◎ 〔冉冉〕a.毛、枝条等柔软下垂;如“柳枝冉冉”;b.慢慢地,如“月亮冉冉升起”。
◎ 姓。

汉语字典

[①][rǎn]
[《廣韻》而琰切,上琰,日。]
[《廣韻》汝鹽切,平鹽,日。]
亦作“冄1”。
(1)逐渐,渐进。见“冉冉”。
(2)柔弱。
(3)龟甲的边。
(4)姓。
冉2[nán]
[《集韻》那含切,平覃,泥。]
亦作“冄1”。亦作“冄2”。亦作“1”。
(1)汉代西南少数民族名。亦指其国名。
(2)周时国名。

音韵参考

[广 韵]:汝鹽切,下平24鹽,rán,咸開三平鹽A日
[平水韵]:上声二十八琰
[唐 音]:*nji??m,nji??m
[国 语]:rǎn
[粤 语]:jim5
[闽南语]:jiam2

◎ 康熙字典解释
【子集下】【冂字部】 冉; 康熙笔画:5; 页码:页128第36
【唐韻】【集韻】【正韻】??而琰切,音染。【玉篇】毛冉冉也,行也,進也,侵也。亦作冄。

字源演变:

甲骨文金文小篆 楷体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宋体台湾细明体香港明体日本明朝体韩国明朝体旧字形

相关词语

【文字分类】
A
B
C
D
E
  • e
  • F
    G
    H
    J
    K
    L
    M
    N
    O
  • ou
  • o
  • P
    Q
    R
    S
    T
    W
    X
    Y
    Z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