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文字

  • 拼音:pa
  • 注音:ㄆㄚˋ
  • 声调:去声(四声)
  • 声调字母:a
  • 部首笔画:3
  • 简体部首:
  • 总笔划:8
  • 繁体字:
  • 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 造字法:形声
  • 笔划顺序:竖折竖撇竖折横横
  • 【五笔86】MHRG
  • 【五笔98】MHRG
  • 【五行】
  • 【unicode】U+5E15
  • 【四角号码】46202
  • 【仓颉】LBHA
  • 【GBK】C5C1
  • 【汉字编号】1110
  • 基本解释
  • 详细解释
  • 汉语字典
  • 康熙字典
  • 字源字形


pà ㄆㄚˋ
◎ 包头或擦手、脸用的布或绸,多为方形:首帕。手帕。

英文翻译


handkerchief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pà?
〈名〉
(1) 束额巾 [scarf;kerchief]。如:帕头(古代男子束发用的头巾);帕额(裹头巾);帕首(同“帕头”)
(2) 佩巾。通“帊” [handkerchief]。如:帕腹(兜肚)
(3) 帷帐 [curtain]
绿树垂垂护宝栏,床头翠帕幂双环。——陈旅《题春宫倦绣图诗》
(4) 俗称小方巾为帕 [towel;handkerchief]。如:手帕
(5) 压强单位。帕斯卡的简称 [Pascal],即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
词性变化
pà?
〈动〉
缠绕,包裹 [twine;wrap up; bind up]
以锦缠股,以红帕首。——韩愈《元和圣德诗》

[①][pà]
[《集韻》普駕切,去禡,滂。]
(1)巾,手帕。
(2)指帐子。
(3)方言。量词。
帕2[mò]
[《廣韻》莫鎋切,入鎋,明。]
(1)裹额之巾。又称抹额。
(2)裹扎。参见“帕2首”。

音韵参考

[广 韵]:莫鎋切,入15鎋,mà,山開二入刪明
[平水韵]:入声八黠
[国 语]:pà,mò
[粤 语]:paa3paak3
[闽南语]:phe3

◎ 康熙字典解释
【寅集中】【巾字部】 帕; 康熙笔画:8; 页码:页329第44
【廣韻】莫鎋切【正韻】莫轄切,??蠻去聲。【廣韻】額首飾。【正字通】紅綃抹額,軍容也。【韓愈·元和聖德詩】以錦纏股,以紅帕首。 又【集韻】普駕切,音怕。【釋名】帕腹,橫帕其腹也。 又【集韻】莫白切,音陌。義同。

字源演变:

小篆 楷体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宋体台湾细明体香港明体日本明朝体韩国明朝体旧字形

相关词语

【文字分类】
A
B
C
D
E
  • e
  • F
    G
    H
    J
    K
    L
    M
    N
    O
  • ou
  • o
  • P
    Q
    R
    S
    T
    W
    X
    Y
    Z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