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文字

  • 拼音:miǎn
  • 注音:ㄇㄧㄢˇ
  • 声调:上声(三声)
  • 声调字母:a
  • 部首笔画:3
  • 简体部首:
  • 总笔划:7
  • 繁体字:
  • 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 造字法:形声
  • 笔划顺序:捺捺横横竖折折
  • 【五笔86】IGHN
  • 【五笔98】IGHN
  • 【五行】
  • 【unicode】U+6C94
  • 【四角号码】31127
  • 【仓颉】EMLS
  • 【GBK】E3E6
  • 【汉字编号】3768
  • 基本解释
  • 详细解释
  • 汉语字典
  • 康熙字典
  • 字源字形


miǎn ㄇㄧㄢˇ
◎ 水流充满河道。
◎ 〔沔水〕水名,在中国陕西省,是汉水的上流。
◎ 古同“湎”,沉迷。

汉语字典

[①][miǎn]
[《廣韻》彌兗切,上獮,明。]
亦作“汅1”。
(1)水流满貌。
(2)通“湎”。沉迷。
(3)水名。北源出自今陕西省留坝县西,一名沮水;西源出自今宁强县北。二源合流后通称汉水,故古代也作汉水的别称。又沔水入江以后,今湖北省武汉市以下的长江古代亦通称沔水。故《水经》叙沔水下游一直到入海为止。

音韵参考

[广 韵]:彌兖切,上28獮,miǎn,山開三上仙A明
[平水韵]:上声十六铣
[国 语]:miǎn
[粤 语]:min5

◎ 康熙字典解释
【巳集上】【水字部】 沔; 康熙笔画:8; 页码:页611第16
【廣韻】【集韻】【韻會】彌兗切【正韻】美辨切,??音緬。水名。【說文】沔水出武都沮縣東狼谷。【書·禹貢】浮于潛,逾于沔。【傳】漢上曰沔。 又【廣輿記】沔口,在漢陽府城西南。【地理通釋】漢入江處謂之沔口。【漢陽圖經】漢沔本一水也。 又州名。【廣韻】春秋鄖國之地,戰國時屬楚,秦屬南郡,武德初置沔州。【廣輿記】今爲漢陽府。 又沔陽州,屬安陸府,漢竟陵地,梁沔陽。又沔縣,屬漢中府,本漢沔陽縣。又沔池縣,屬河南府。??見【廣輿記】。 又水流滿也。【詩·小雅】沔彼流水,朝宗于海。 又與湎通。【史記·樂書】流沔沈佚。 又【集韻】美隕切,音閔。水名。【書·禹貢註】沔池。一音亡忍切。 又母婢切,音弭。與濔同。水盛貌。詳濔字註。

字源演变:

小篆 楷体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宋体台湾细明体香港明体日本明朝体韩国明朝体旧字形

相关词语

【文字分类】
A
B
C
D
E
  • e
  • F
    G
    H
    J
    K
    L
    M
    N
    O
  • ou
  • o
  • P
    Q
    R
    S
    T
    W
    X
    Y
    Z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