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文字

  • 拼音:l鄌
  • 注音:ㄌㄠˋ
  • 声调:去声(四声)
  • 声调字母:a
  • 部首笔画:4
  • 简体部首:
  • 总笔划:10
  • 繁体字:
  • 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 造字法:形声
  • 笔划顺序:捺撇撇捺撇折捺竖折横
  • 【五笔86】OTKG
  • 【五笔98】OTKG
  • 【五行】
  • 【unicode】U+70D9
  • 【四角号码】97864
  • 【仓颉】FHER
  • 【GBK】C0D3
  • 【汉字编号】2063
  • 基本解释
  • 详细解释
  • 汉语字典
  • 康熙字典
  • 字源字形


lào ㄌㄠˋ
◎ 用器物烫熨:烙衣服。烙印。烙花(亦称“烫花”)。
◎ 把面食放在烧热的铛或锅上加热使熟:烙饼。烙锅贴。

英文翻译


bake in a pan   cauterize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lào?
〈动〉
(1) (形声。从火,各声。本义:把食物放在烧热的器物上焙熟)
(2) 用高温的金属烧灼。引申为打上或留下标志 [brand]
烧之剔之,刻之烙之。——《庄子·马蹄》
(3) 又如:烙花
(4) 在烧热的锅内焙烤[面食] [bake in a pan]。如:烙两张饼
(5) 用烙器(烧灼器)或烧灼剂烫 [cauterize]
沙僧只叫:“脚底烙得慌!”——《西游记》
(6) 又如:烙铁
(7) 另见 luò?
基本词义
luò?
〈动〉
(1) 灼;烧烤 [burn]
鞭、烙之数,風烙三十者鞭三百,烙五十者鞭五百。——《遼史》
(2) 又如:炮烙(古酷刑)
(3) 另见 lào?

[①][lào]
[《廣韻》盧各切,入鐸,來。]
(1)用高温的金属烧灼。
(2)引申为打上或留下标志。
(3)灼痛。
(4)用锅铛之属烤面食。
[②][luò]
[《廣韻》盧各切,入鐸,來。]
灼,烧。古酷刑之一种。

音韵参考

[广 韵]:盧各切,入19鐸,luò,宕開一入唐來
[平水韵]:入声十药
[粤 语]:lok3
[闽南语]:lo1,loD1

◎ 康熙字典解释
【巳集中】【火字部】 烙; 康熙笔画:10; 页码:页670第18
【唐韻】盧各切【集韻】【韻會】【正韻】歷各切,??音洛。【說文】灼也。【廣韻】燒也。【史記·殷本紀】有炮烙之法。【莊子·馬蹄篇】燒之烙之。 又【增韻】火鍼曰烙。 又音閣。【史記·殷本紀註】索隱曰:烙,一音閣。◎按字彙正字通俱云:又音格。當因閣有格音而誤也。

字源演变:

小篆 楷体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宋体台湾细明体香港明体日本明朝体韩国明朝体旧字形

相关词语

【文字分类】
A
B
C
D
E
  • e
  • F
    G
    H
    J
    K
    L
    M
    N
    O
  • ou
  • o
  • P
    Q
    R
    S
    T
    W
    X
    Y
    Z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