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文字

  • 拼音:bi鄋
  • 注音:ㄅㄧㄢˋ
  • 声调:去声(四声)
  • 声调字母:a
  • 部首笔画:3
  • 简体部首:
  • 总笔划:5
  • 繁体字:
  • 汉字结构:上下结构
  • 造字法:会意
  • 笔划顺序:折捺横撇竖
  • 【五笔86】CAJ
  • 【五笔98】CAJ
  • 【五行】
  • 【unicode】U+5F01
  • 【四角号码】23440
  • 【仓颉】IT
  • 【GBK】
  • 【汉字编号】3561
  • 基本解释
  • 详细解释
  • 汉语字典
  • 康熙字典
  • 字源字形


biàn ㄅㄧㄢˋ
◎ 古代的一种帽子:弁髦(a.古代贵族子弟行加冠礼时用弁束住头发,礼成后把弁去掉不用,后喻没用的东西;b.喻轻视)。
◎ 〔弁言〕书籍或长篇文章的序文、引言。
◎ 旧时称低级武官:马弁。武弁。

汉语字典

[①][biàn]
[《廣韻》皮變切,去線,並。]
亦作“覍1”。
(1)古代贵族的一种帽子,通常穿礼服时用之(吉礼之服用冕)。赤黑色的布做的叫爵弁,是文冠;白鹿皮做的叫皮弁,是武冠。
(2)泛指帽子。
(3)加弁;加冠。
(4)放在前面。
(5)武官服皮弁,因称武官为弁。
(6)清代用以称基层武官。
(7)徒手搏斗。
(8)惊惧;战抖。
(9)快速,急促。
(10)姓。汉有弁严子。
[②][pán]
[《集韻》蒲官切,平桓,並。]
通“般1”。
快乐。

音韵参考

[上古音]:元部并母,bian
[广 韵]:皮變切,去33線,biàn,山開三去仙B並
[平水韵]:上平十四寒·去声十七霰
[国 语]:biàn,pán
[粤 语]:bin6pun4

◎ 康熙字典解释
【寅集下】【廾字部】 弁; 康熙笔画:5; 页码:页353第11
【唐韻】【集韻】【韻會】皮變切【正韻】毗面切,??音汴。【說文】本作?。冕也。象形。或作弁。【玉篇】?,弁也,攀也,所以攀持髮也。【儀禮·士冠禮】周弁,殷冔,夏收。【註】弁,名出於槃。槃,大也,言所以自光大也。【疏】弁是古冠之大號。【釋名】弁如兩手相合抃。時也以爵韋爲之,謂之爵弁。以鹿皮爲之,謂之皮弁。以??韋爲之也。【詩·衞風】會弁如星。 又急也。【禮·玉藻】弁行剡剡起屨。【疏】弁,急也。剡剡,身起貌。急行欲速,而身屨恆起也。 又戰懼狀。【前漢·嚴延年傳】吏皆股弁。【註】股戰若弁。弁謂撫手也。又【王莽傳】予甚弁焉。【註】弁,疾也。一曰撫手也,言驚懼也。 又手搏也。【前漢·甘延壽傳】試弁爲期門。【註】弁,手搏。 又星名。【星經】天弁九星,在建近河,爲市官之長。 又地名。【禮·檀弓】弁人有其母死,而孺子泣者。 又姓,與卞通。【前漢·東方朔傳】弁嚴子爲衞尉。 又山名。【廣輿記】卞山,一名弁山。山石瑩然如玉。在今湖州府城北。 又【集韻】薄官切,音盤。與般同。樂也。【詩·小雅】弁彼鸒斯。【傳】弁,樂也。

字源演变:

金文小篆 楷体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宋体台湾细明体香港明体日本明朝体韩国明朝体旧字形

相关词语

【文字分类】
A
B
C
D
E
  • e
  • F
    G
    H
    J
    K
    L
    M
    N
    O
  • ou
  • o
  • P
    Q
    R
    S
    T
    W
    X
    Y
    Z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