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狄
dí ㄉㄧˊ
◎ 中国古族名。春秋前,长期活动于齐、鲁、晋、卫、宋、郑等国之间,与诸国有频繁的接触。因为他们主要居住于北方,故又通称“北狄”(亦作“翟”)。
◎ 秦汉以后,中国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
◎ 古代最下级的官吏。
◎ 有力的麋鹿。
◎ 古同“翟”,乐舞所用的雉羽。
◎ 姓。
[①][dí]
[《廣韻》徒歷切,入錫,定。]
(1)我国古代民族名。春秋前,长期活动于齐、鲁、晋、卫、宋、邢等国之间,与诸国有频繁的接触。公元前七世纪时,分为赤狄、白狄、长狄三部,各有支系。因为他们主要居住在北方,故又称北狄。
(2)秦汉以后,对北方各少数民族的泛称。
(3)古代最低级的官吏。
(4)通“翟”。雉名。
(5)指雉类的长尾羽。
(6)姓。汉有狄山。见《汉书·张汤传》。
[②][tì]
[《集韻》他歷切,入錫,透。]
(1)谓往来疾速。参见“狄2成”。
(2)邪辟;邪恶。
(3)通“剔”。剪除。
(4)通“逖”。远;疏远。
(5)通“趯”。跳跃。参见“狄2狄”。
[上古音]:锡部定母,dyek
[广 韵]:徒歷切,入23錫,dí,梗開四入青定
[平水韵]:入声十二锡
[粤 语]:dik6
[闽南语]:tek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