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文字

  • 拼音:d鑞g
  • 注音:ㄉㄥˋ
  • 声调:去声(四声)
  • 声调字母:e
  • 部首笔画:2
  • 简体部首:
  • 总笔划:14
  • 繁体字:
  • 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 造字法:
  • 笔划顺序:折捺撇撇捺横竖折横捺撇横折竖
  • 【五笔86】WGKB
  • 【五笔98】WGKB
  • 【五行】
  • 【unicode】U+9127
  • 【四角号码】17127
  • 【仓颉】NTNL
  • 【GBK】E087
  • 【汉字编号】
  • 基本解释
  • 详细解释
  • 汉语字典
  • 康熙字典
  • 字源字形


dèng ㄉㄥˋ
◎ 见“邓”。

音韵参考

[广 韵]:徒亘切,去48嶝,dèng,曾開一去登定
[平水韵]:去声二十五径
[粤 语]:dang6
[闽南语]:teng7

◎ 康熙字典解释
【酉集下】【邑字部】 鄧; 康熙笔画:19; 页码:页1277第13
【唐韻】徒亘切【集韻】【韻會】【正韻】唐亘切,??音蹬。【說文】曼姓之國。【春秋·桓七年】鄧侯吾離來朝。【疏】鄧,在南地,屬衡岳。 又魯地。【春秋·隱十年】春,齊侯、鄭伯盟于鄧。【註】鄧,魯地。 又蔡地。【春秋·桓二年】蔡侯、鄭伯會于鄧。【註】潁川召陵縣西南有鄧城。【疏】賈、服以鄧爲國,釋例以此爲蔡地,其鄧國則義陽鄧縣是也。以鄧是小國,去蔡遠,蔡、鄭懼楚而爲此會,不當反求近楚小國與之結援,故知非鄧國也。 又州名。本秦南陽郡,隋置南陽縣,攺鄧州。 又姓。【姓考】殷武丁封叔父于河北,爲鄧侯,後因氏。考證:〔【春秋·桓十年】鄧侯離吾來朝。〕 謹照原文十年改七年。離吾改吾離。

字源演变:

金文小篆 楷体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宋体台湾细明体香港明体日本明朝体韩国明朝体旧字形

相关词语

【文字分类】
A
B
C
D
E
  • e
  • F
    G
    H
    J
    K
    L
    M
    N
    O
  • ou
  • o
  • P
    Q
    R
    S
    T
    W
    X
    Y
    Z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