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描写西的诗词
描写西的诗词

西(xī),汉语汉字,常作为方位词使用,意指西方,西面。有名词、动词、状词等词性。...

念奴娇(秋日牡丹)

念奴娇(秋日牡丹)

朝代:宋代

九华惊觉,又偷承雨露,羞匀春色。岸蓼汀苹成色界,未必天香人识。粉涴脂凝,霜销雾薄,娇颤浑无力。黄昏月掩,山城那更闻笛。应是未了尘缘,重来迟暮,草草西风客。莺燕无情庭院悄,愁满阑干苔 查看原文

夜夜曲

夜夜曲

朝代:唐代

北斗星移银汉低,班姬愁思凤城西。青槐陌上行人绝,明月楼前乌夜啼。 查看原文

哭李远

哭李远

朝代:唐代

昨日舟还浙水湄,今朝丹旐欲何为。才收北浦一竿钓,未了西斋半局棋。洛下已传平子赋,临川争写谢公诗。不堪旧里经行处,风木萧萧邻笛悲。 查看原文

观剑南献捷

观剑南献捷

朝代:唐代

遐圻新破虏,名将旧登坛。戎馘西南至,毡裘长幼观。边疆氛已息,矛戟血犹残。紫陌欢声动,丹墀喜气盘。唐虞方德易,卫霍比功难。共睹俘囚入,赓歌万国安。 查看原文

循吏曲上王使君

循吏曲上王使君

朝代:唐代

需宿需宿,炳烂光合。蒸蒸婺民,钟此多福。自东自西,自南自北。伊飞伊走,乳乳良牧。和气无形,春光自成。大信不信,贻厥无朕。需女需女,尔亦须语。使君为理,玄风震古。需女需女,尔亦须语。 查看原文

送郑准赴举

送郑准赴举

朝代:唐代

两河兵火后,西笑见吾曹。海静三山出,天空一鹗高。赁居槐拶屋,行卷雪埋袍。他日如相觅,栽桃近海涛。 查看原文

怀巴陵旧游

怀巴陵旧游

朝代:唐代

洞庭云梦秋,空碧共悠悠。孟子狂题后,何人更倚楼。日西来远棹,风外见平流。终欲重寻去,僧窗古岸头。 查看原文

少年游

少年游

朝代:宋代

西楼别后,风高露冷,无奈月分明。飞鸿影里,捣衣砧外,总是玉关情。王孙此际,山重水远,何处赋西征。金闺魂梦枉丁宁。寻尽短长亭。 查看原文

点绛唇(重九日寄怀嗣直弟,时再涪陵。用东坡余九日点绛唇旧韵)

点绛唇(重九日寄怀嗣直弟,时再涪陵。用东坡余九日点绛唇旧韵)

朝代:宋代

浊酒黄花,画檐十日无秋燕。梦中相见。起作南柯观。镜里朱颜,又减年时半。江山远。登高人健。应问西来雁。 查看原文

送福建李大夫

送福建李大夫

朝代:唐代

洛州良牧帅瓯闽,曾是西垣作谏臣。红旆已胜前尹正,尺书犹带旧丝纶。秋来海有幽都雁,船到城添外国人。行过小藩应大笑,只知夸近不知贫。 查看原文

广州陪凉公从叔越台宴集

广州陪凉公从叔越台宴集

朝代:唐代

一径松梢踏石梯,步穷身在白云西。日衔赤浪金车没,天拂沧波翠幕低。高鸟散飞惊大旆,长风万里卷秋鼙。玉钩挂海笙歌合,珠履三千半似泥。 查看原文

送觉兴上人归中条山兼谒河中李司空

送觉兴上人归中条山兼谒河中李司空

朝代:唐代

又忆西岩寺,秦原草白时。山寻樵径上,人到雪房迟。暮磬潭泉冻,荒林野烧移。闻师新译偈,说拟对旌麾。 查看原文

与伏牛长老偈二首

与伏牛长老偈二首

朝代:唐代

不算菩提与阐提,惟应执著便生迷。无端指个清凉地,冻杀胡僧雪岭西。长绳不见系空虚,半偈传心亦未疏。推倒我山无一事,莫将文字缚真如。 查看原文

浮汴东归

浮汴东归

朝代:唐代

日暖泗滨西,无穷岸草齐。薄烟衰草树,微月迥城鸡。水近沧浪急,山随绿野低。羞将旧名姓,还向旧游题。 查看原文

咏史诗。夷陵

咏史诗。夷陵

朝代:唐代

夷陵城阙倚朝云,战败秦师纵火焚。何事三千珠履客,不能西御武安君。 查看原文

客中感怀

客中感怀

朝代:唐代

客路三千里,西风两鬓尘。贪名笑吴起,说国叹苏秦。托兴非耽酒,思家岂为莼。可怜今夜月,独照异乡人。 查看原文

闺妇

闺妇

朝代:唐代

斜凭绣床愁不动,红绡带缓绿鬟低。辽阳春尽无消息,夜合花前日又西。 查看原文

咏欧阳行周事

咏欧阳行周事

朝代:唐代

有客西北逐,驱马次太原。太原有佳人,神艳照行云。座上转横波,流光注夫君。夫君意荡漾,即日相交欢。定情非一词,结念誓青山。生死不变易,中诚无间言。此为太学徒,彼属北府官。中夜欲相从, 查看原文

咏史二首

咏史二首

朝代:唐代

汉代非良计,西戎世世尘。无何求善马,不算苦生民。外国雠虚结,中华愤莫伸。却教为后耻,昭帝远和亲。留名鲁连去,于世绝遗音。尽爱聊城下,宁知沧海深。偶然飞一箭,无事在千金。回望凌烟阁, 查看原文

燕台四首。冬

燕台四首。冬

朝代:唐代

天东日出天西下,雌凤孤飞女龙寡。青溪白石不相望,堂中远甚苍梧野。冻壁霜华交隐起,芳根中断香心死。浪乘画舸忆蟾蜍,月娥未必婵娟子。楚管蛮弦愁一概,空城舞罢腰支在。当时欢向掌中销,桃叶 查看原文

【诗词】
【四季】
【山】
【水】
【衣服类】
【节气】
【地名】
【武器】
【动物】
【植物】
【身体】
【人物】
【天文】
【节日】
【宗教】
【景物】
【情感】
【天气】
【关系】
【方向】
【度量衡】
【朝代】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