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
细草穿沙雪半销,吴宫烟冷水迢迢。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
二
美人台上昔欢娱,今日空台望五湖。残雪未融青草死,苦无麋鹿过姑苏。
三
黄帽传呼睡不成,投篙细细激流冰。分明旧泊江南岸,舟尾春风飐客灯。
四
千门列炬散林鸦,儿女相思未到家。应是不眠非守岁,小窗春色入灯花。
五
三生定是陆天随,只向吴松作客归。已拚新年舟上过,倩人和雪洗征衣。
六
沙尾风回一棹寒,椒花今日不登盘。百年草草都如此,自琢春词剪烛看。
七
笠泽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云衣。长桥寂寞春寒夜,只有诗人一舸归。
八
桑间簧火却宜蚕,风土相传我未谙。但得明年少行役,只裁白纻作春衫。
九
少小知名翰墨场,十年心事只凄凉。旧时曾作梅花赋,研墨于今亦自香。
十
环玦随波冷未销,古苔留雪卧墙腰。谁家玉笛吹春怨,看见鹅黄上柳条。
注释
(1)除夜:除夕。石湖:今江苏苏州西南。
(2)苕溪:浙江吴兴县的别称,因境内苕溪得名。吴兴即湖州(宋时湖州治所在吴兴),时姜夔安家于此。
(3)草:夏校本、陆本、许本并作“草”,吟稿本作“柳”。庾信《荡子赋》:“细草横 阶随意生。”
(4)吴宫:苏州有春秋时代吴国宫殿的遗址。迢迢:遥远的样子。杜牧《寄扬州韩判官》 诗:“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作品鉴赏】
《除放自石湖归苕溪》这首诗畅达悠扬,韵味华美,运用了极其逼真的手法。
该词极具萧散简远之神。细草、沙地、吴宫、烟水、梅花、竹丛、石桥,建构出一个幽冷、 萧索 、缥缈的世界,人的灵魂似乎随着迢迢的流水、飘浮的暗香徜徉。写梅花遗貌得神,画图难足。清刘熙载《艺概》云:“姜白石词幽韵冷香,令人挹之无尽,拟诸形容,在乐则琴, 在花则梅也。”此诗写梅亦如是。结句畅达悠扬。清幽冷寂的氛围中,愈能体味姜夔何以“ 体貌清莹,望之若神仙中人”(张羽《白石道人传》)。
这首诗平易浅显,韵味华美。作者用极其自然逼真的手法,写了他由石湖返回苕溪时,沿途所见的幽雅景致。当时,作者在除夕的晚上,与好友分手,兴高采烈地乘船归回居地,心情是比较欢快的。因此,所作也比较轻松活泼。首句“细草穿沙雪半消”,点明时在除夕,是冬去春来,雪半消、草发芽的季节。这写是途中所见的近景。二句“吴宫烟冷水迢迢”是写远景。小舟疾驶,那高大华丽的吴宫,被茫茫雾气笼罩,渐渐隐没在远处。三句转写眼前,“梅花竹里无人见”。轻疾的小舟,路过高洁、清雅、傲气的梅花和竹林,自有一种乐趣。四句以“一夜吹香过石桥”作结,“一夜香”既与上句“梅花”衔接,又启句中“过石桥”。至此,把诗人的得意之情,巧妙地暗喻出来。
《除放自石湖归苕溪》这首诗构思精心细密,表达了诗人心中深深的落寞和孤寂。
名家点评
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云:“石湖范致能尤爱其诗,杨诚斋亦爱赏之,赏其《岁除舟行十绝 》 ,以为有裁云缝雾之妙思,敲金戛玉之奇声。”即谓这十首诗构思精心细密,格调谐婉高秀。“
创作背景
绍熙二年(1191)冬,姜夔告别石湖别墅,除夕之夜乘舟归苕溪。落拓游子漂无定所,寄人篱下的生活使姜夔心中始终怀着深深的落寞和孤寂,表面的热闹消隐后这种心境更无处遁形。 归途中,夜色苍茫,四野幽?,寒气袭人,诗人不禁心绪如潮,写下了这十首七绝。
一
细草穿沙雪半销,吴宫烟冷水迢迢。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
二
美人台上昔欢娱,今日空台望五湖。残雪未融青草死,苦无麋鹿过姑苏。
三
黄帽传呼睡不成,投篙细细激流冰。分明旧泊江南岸,舟尾春风飐客灯。
四
千门列炬散林鸦,儿女相思未到家。应是不眠非守岁,小窗春色入灯花。
五
三生定是陆天随,只向吴松作客归。已拚新年舟上过,倩人和雪洗征衣。
六
沙尾风回一棹寒,椒花今日不登盘。百年草草都如此,自琢春词剪烛看。
七
笠泽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云衣。长桥寂寞春寒夜,只有诗人一舸归。
八
桑间簧火却宜蚕,风土相传我未谙。但得明年少行役,只裁白纻作春衫。
九
少小知名翰墨场,十年心事只凄凉。旧时曾作梅花赋,研墨于今亦自香。
十
环玦随波冷未销,古苔留雪卧墙腰。谁家玉笛吹春怨,看见鹅黄上柳条。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