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译文
枯干的荷叶,颜色苍苍,干巴的老茎在风里不住地摇荡。清香一点点减退了,颜色一点点枯黄,者是因为昨夜下了一场霜。秋天的江面上荷叶更加显得寂寞、凄凉。
枯干的荷叶,翠绿的颜色已经剩得不多了,它受不了寒风吹打严霜折磨。紧贴在秋天的水面上,枝茎已折断倒下,还听见那宫女还在齐声唱着采莲歌。可繁华盛景却象梦一样消逝了。
南高峰,北高峰,凄凉惨淡的烟霞洞。宋高宗到头来落得一场空,看如今吴山的酒旗依旧在飘动。可杭州已经做了吴越和南宋两朝的梦。
注释
苍苍:深青色。
老柄:干枯的叶柄。
剉:同“挫”,摧残,折磨。
宫娃:宫女,吴楚间称美女曰“娃”。
南高峰、北高峰:在杭州西湖边上,两峰遥遥相对,称“双峰插云”,为西湖十景之一。
烟霞洞:在南高峰下的烟霞岭上,为西湖最古的石洞,洞很深。
宋高宗:赵构。
吴山:在西湖东南面,俗称城隍山。
两度江南梦:指五代吴越和南宋王朝都建都杭州又都亡国。
【作品鉴赏】
《【南吕】干荷叶》是作者即物取喻之作,描写了对生命的短促、人事的无常、朝代兴亡之叹
这三支小令是作者因题起意、即物取喻之作。“干荷叶”又名“翠盘秋”,为刘秉忠自度曲。刘秉忠生于公元1216年(金宣宗贞祐四年)年,卒于公元1274年(元世祖至元十一年),曾隐居为僧,后留侍元世祖左右,为元朝的开国元勋,但始终过着斋居蔬食的生活。从这样的经历来看,他在这三首曲中所表露的并非一位金遗民或宋遗民悼伤亡国、眷念前朝之情,而是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对生命的短促、人事的无常、朝代的更迭所怀的梦幻泡影之感。
这是一位参与缔造王朝、饱历世事沧桑而又曾皈依空门、深受佛家洗礼者对自然界和人世间的观照和感慨。这里还有一点要提到的是:元军攻占杭州在1276年,而刘秉忠此时已亡故,未及见南宋亡后的杭州景物。所以此处所摘的第三首曲子乃是以一个胜券在握的征服者的宰辅对南宋的覆灭遥作凭吊而已。
《【南吕】干荷叶》写出作者老境逼人的凄楚、苍凉情怀和一颗不甘寂寞的心
首联是一幅深秋败荷图。通过写景,抒发了作者感叹世道的沧桑,老境的凄楚,让我感受到了诗人那老境逼人的苍凉情怀。但“都因昨夜一场霜”笔锋一转,写出了诗人的不甘寂寞的心。虽然时光邈远,人世飘零,但春天会来临的,谁也挡不住历史的发展,谁也阻挡不了大自然的自然发展规律,历史的车轮永远是滚滚向前的
此曲从杭州名胜景色引起联想,抚今追昔讽刺昏庸的统治者宋高宗赵构、吴越国王钱镠之流妄图于一隅苟延残喘,结果只是一场幻梦,抒发了作者对兴亡之叹。特别是“吴山依旧酒旗风”一句令人不由得想起“六朝旧事如流水”、“今人犁田古人墓”等感叹历史兴亡的诗词名句。这种人生如梦的虚无感也与他曾出家为僧的经历有关系,因此使人读来沉重、悲凉,发人深思。
干荷叶,色苍苍,老柄风摇荡。减了清香,越添黄。都因昨夜一场霜,寂寞在秋江上。干荷叶,映着枯蒲,折柄难擎露。藉丝无,倩风扶。待擎无力不乘珠,难宿滩头鹭。根摧折,柄欹斜,翠减清香谢。恁时节,万丝绝。红鸳白鹭不能遮,憔悴损干荷叶。干荷叶,色无多,不奈风霜锉。贴秋波,倒枝柯。宫娃齐唱《采莲歌》,梦里繁华过。南高峰,北高峰,惨淡烟霞洞。宋高宗,一场空。吴山依旧酒旗风,两度江南梦。夜来个,醉如酡,不记花前过。醒来呵,二更过。春衫惹定茨蘼科,绊倒花抓破。干荷叶,水上浮,渐渐浮将去。跟将你去,随将去。你问当家中有媳妇?问着不言语。脚儿尖,手儿纤,云髻梳儿露半边。脸儿甜,话儿粘。更宜烦恼更宜忺,直恁风流倩。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