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赏析

《玉楼春题《柳洲待别图》送刘跃如》原文翻译及赏析(李日华)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轻暖轻寒无意绪,朝来几阵梨花雨。妆成独自倚阑干,暗数落红愁不语。
杜宇一声人欲去,残云片片依沙渚。横塘十里柳烟浓,维舟正在烟深处。


【作品鉴赏】
《玉楼春题《柳洲待别图》送刘跃如》巧妙地将诗人与友人的别情跟所题之画意交融起来,通过画中的男女伤别情绪的生动刻画

这是一首题画词,也是一首送别词。此词的高明之处在于巧妙地将诗人与友人的别情跟所题之画意交融起来,通过画中的男女伤别情绪的生动刻画,来表达自己与友人刘跃如的离别之情,颇具新意。词的上片,着重描写了画中女子的离愁别恨。“轻暖轻寒无意绪,朝来几阵梨花雨”,一开头即点染出了画面所呈现的季节:乍暖还寒,到处飘洒梨花雨的春季。春季本是繁花争艳、令人心旷神怡的时节,然而画中的这位少女却觉得“无意绪”,因为她的心上人将要离她远行。此情此景,那依依的春柳,似是无力举起的纤纤素手,那飘洒的梨花雨,恰如伤心难耐的离别泪水。紧接着的“妆成独自倚阑干,暗数落红愁不语”二句,是那位女子“无意绪”的具体表现,常人道“女为悦己者容”,而画中的女子妆成之后却无人欣赏,其内心失落不难想见。独自倚栏,暗数落花,这两个传神画面点出了她内心的孤寂与哀怨。而这片片飞逝的寂寞落红,不正是她自身遭遇的写照吗?至此,一个孤独无奈、黯然伤神的女子形象,已清晰地呈现了出来。

《玉楼春题《柳洲待别图》送刘跃如》女子之哀伤是因为伊人将乘舟远去,并将画中的男女伤别跟自己和友人刘跃如的别绪有机融合起来

下片顺承上片,进一步点明了女子之哀伤是因为伊人将乘舟远去,并将画中的男女伤别跟自己和友人刘跃如的别绪有机融合起来。“杜宇一声人欲去,残云片片依沙渚”二句,以有意味的景物描写揭示出了女主人公“愁不语”的原因,用笔高妙。在这里,词人不直接写画中人“执手相看泪眼”的场景,而是以杜鹃催归暗示了离别在即,离别无奈,并在此点明了离别的时节;词人不直接叙写双方离别时如何依依不舍,而是以残云对沙洲的无限依恋,象征着别离人那份难割难舍的恋情,以无生命的自然景物来透视有生命的人物的内心世界,不仅使无生命的景物具有了情感的意味,而且能把难以具体描摹的人的情感形象生动地外化,深得以景传情之妙。结句“横塘十里柳烟浓,维舟正在烟深处”继续描写景物:在长满柳树的十里横塘,一只船正泊在柳烟深处整装待发。这两句一方面点明了“柳洲待别”的词题,另一方面也暗示了离别的不可避免,不仅传达了画中人的别情,还道出了人间离别悲剧的普遍性,从而自然而然地由画中情转到了词人送别友人的当时情,起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从而使此词包含了两个层次的伤别情感内核,由此产生了与一般送别词不同的更丰富多彩的感人魅力。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掩饰﹏伤痛`”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作者介绍

李日华
李日华,明代戏曲、散曲作家。字实甫,江苏吴县人。生卒年及生平事迹无考。约生活于正德、嘉靖前后,以剧作《南西厢记》闻名。另外有同名明代明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的信息。有别于另一位明代文学家。李日华(公元1565~1635年),字君实,号竹...

轻暖轻寒无意绪,朝来几阵梨花雨。妆成独自倚阑干,暗数落红愁不语。
杜宇一声人欲去,残云片片依沙渚。横塘十里柳烟浓,维舟正在烟深处。
 

猜您喜欢的诗文:
李日华的名句:

历代古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更多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

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

十大诗词

十大咏“春”诗词 十大咏“夏”诗词 十大咏“秋”诗词 十大咏“冬”诗词 十大咏“山”诗词 十大咏“水”诗词 十大咏“日”诗词 十大咏“月”诗词 十大咏“风”诗词 十大咏“花”诗词 十大咏“雨”诗词 十大咏“雪”诗词 十大咏“江”诗词 更多

诗词分类

泰山 华山 黄山 庐山 天山 长江 黄河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清明 端午 七夕 中秋 重阳 春节 梅花 荷花 菊花 月亮 牡丹 竹子 桃花 母亲 北斗 腊月 更多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