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译文
其一:
清切频吹越石笳,穷愁犹驾阮生车。
时当汉腊遗臣祭,义激韩仇旧相家。
陵阙生哀回夕照,河山垂泪发春花。
相将便是天涯侣,不用虚乘犯斗槎。
其二:
愁听关塞遍吹笳,不见中原有战车。
三户已亡熊绎国,一成犹启少康家。
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
待得汉庭明诏近,五湖同觅钓鱼槎。
注释
[1]此诗是顾炎武在康熙二年(1663年)游山西太原时酬答友人傅山所赠《晤言宁人先生还村途中叹息有诗》的和韵之作。傅诗如下:"河山文物卷胡笳,落落黄尘载五年。方外不娴新世界,眼中偏认旧年家。乍惊白羽丹阳策,徐颔雕胡玉树花。诗咏十朋江万里,阁吾伧笔似枯槎。"傅处士:傅山(1602-1683),字青主,初字青竹,号啬庐,别号公之它,山西阳曲人。为人讲义气、重节操,博通经史诸子、兼工诗文书画、金石篆刻。明亡,为道士装,穿朱衣,住土穴,隐居山中,以医为业。康熙中征举博学鸿词,不应,授中书舍人,不就,卒,以朱衣黄冠殓。有《霜红龛集》十二卷行世。次韵:依对方原诗的韵脚及其次序和作。
[2]清切:形容声音清越激切。越石笳:晋刘琨,字越石,魏昌(今山东无极县东)人,任并州刺史。晋室南渡,长期坚守并州,与石勒、刘曜对抗。《晋书·刘琨传》:"琨在晋阳(今太原),尝为胡骑所围数重,城中窘迫无计。琨乃乘月,登楼清啸,贼闻之,皆凄然长叹。中夜奏胡笳,贼又流涕歔欷,有怀土之切。向晓复吹之,贼并弃围而去。"笳:古管乐器名,汉时流行于西域一带少数民族间,故称胡笳。这里越石笳比喻坚持不渝的斗争精神。这句意思是说傅山在危难的环境中而仍保持昂扬的民族气节。
[3]穷愁:比喻环境窘迫险恶。阮生:指晋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为竹林七贤之一。《魏氏春秋》:"阮籍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去。"这里喻傅山我行我素、坚持气节、隐居清啸、课子力学的生活。
[4]汉腊:《后汉书·陈宠传》:"宠曾祖父咸,成、哀间,以律令为尚书。……及莽篡位,召咸以为掌寇大夫。谢病不肯应。时三子参、丰、钦皆在位,乃悉令解官,父子相与归乡里,闭门不出入,犹用汉家祖腊。人问其故,咸曰:'我先人岂知王氏腊乎!'"腊:岁终祭神的节令。汉朝腊祭行于农历十二月。此处借以指明朝的正朔、汉民族的节令。遗臣:前朝之臣,改朝换代后不仕新朝的人。
[5]韩仇:指张良为韩国复仇一事。《史记·留侯世家》:"秦灭韩。良年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以上两句是以陈咸的不忘汉腊和张良义报韩仇,比喻傅山不忘明室、志在恢复。
[6]陵阙句:用李白《忆秦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词意。
[7]河山句:用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意。
[8]相将:相随,共同。天涯侣:指可以同生死,共患难,天涯海角均可相随的朋友。
[9]犯斗槎:宋之问《鲁忠王挽词》:"气有冲天剑,星无犯斗槎。"《博物志》:"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槎上,多赍粮,乘槎而去。十余日,犹观星辰,自后芒芒忽忽,亦不觉昼夜。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廓状,屋舍甚严。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牵牛人乃惊问:'何由至此?'此人见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郡,访严君平则知之。'竟不上岸,因还如期。后至蜀,问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斗,星斗。槎:用竹木作的筏子。以上两句是说彼此即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不必再乘槎浮海远求。
[10]愁听二句: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只听见边关要塞处处都响彻着清军的胡笳声,却不见中原地区有抵御的军队。
[11]三户:语出《史记·项羽本纪》:"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三户有两种解释:一说为三户人家。一说指楚国屈、景、昭三大贵族而言。顾炎武似乎在后一种意义上使用三户。熊绎国:指楚国。熊绎为周代楚国的始祖,芈姓,受周康王的分封,居于荆州(湖北省西部一带)。
[12]一成:古代计算土地面积的单位。方十厘。启:开拓,创建。少康:姓姒,夏朝君王相的儿子,为夏代中兴之主。相传寒促之子浇灭相,相妃缗逃归有仍,生少康。少康奔虞氏,为庖正,占有土地一成,拥有武装一旅(五百人),依靠同姓部落的帮助,消灭了寒促,恢复了夏朝的统治。以上两句运用历史典故,暗指当时明代诸王室虽然相继败亡,但遗民坚持抗清,不忘旧朝,仍然充满光复的希望。
[13]苍龙二句:这两句以苍龙、老树作比喻,表示虽然已近年暮年,但壮心未已,复明的斗争勇气依然存在。
[14]汉庭:这里以汉朝指代推翻清王朝后建立的汉民族政权。明诏:英明的诏令。
[15]五湖:指太湖及其附近相通的四湖。这里暗用范蠡复兴越国后功成身退、泛舟五湖的典故。以上两句是说,等到恢复明朝江山的大业一旦成功,我们一起到太湖乘风着木筏钓鱼去。
【作品鉴赏】
《又酬傅处士次韵》描述作者拒绝入仕,遍游华北,考察边塞山川形势,表现了自己反清复明的决心和斗志,表明功成身退的心迹
顾炎武是明末著名的抗清义士。抗清失败后,他拒绝入仕,遍游华北各省,考察边塞山川形势,访求各地风土民情。这首诗作于1663年(康熙二年),作者51岁,当时在太原认识了著名文人傅山,二人志同道合,相见恨晚,皆有志于为反清复明作斗争。此篇即是与傅山相互唱和之作。当时清兵已控制大部分国土,而内地却没有足够的武装反抗力量,诗人为此而愁苦,但他坚信残存的抗清力量,仍期待为民族复兴做出贡献。全诗运用反衬手法,首联以“愁听”和“不见”,写出当时令人忧虑的形势:清朝已统一了中国,抗清的斗争在清军镇压下逐渐沉寂。接下三联,先写清朝必灭,明朝必复的坚定信念;次写自己虽老而斗志弥坚;后写反清复明斗争必胜和自己功成身退的心迹。这三联的抒写与首联形成了强烈的反衬,说明斗争的形势虽然可忧,但有信心将斗争进行到底。前后反衬,更表现了作者爱国精神的可贵和民族气节的坚定不移。诗中多处运用典故和比喻。用“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和少康复国的典故,表示反清复明的决心和斗志,用范蠡归隐五湖的典故,表明功成身退的心迹,都很恰切,颇能表现其坚强不屈、光明磊落的气节。“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用苍龙日暮行雨,老树春深著花,比喻自己“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壮志豪情,不仅对偶工整,而且比喻生动新颖,含意遥深,风格高古,气概豪迈,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愁听关塞遍吹茄,不见中原有战车。
三户已亡熊绎国,一成犹启少康家。
苍龙日墓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
待得汉廷明诏近,五湖同觅钓鱼槎 。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