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译文
碧水青山曲径遐,薜萝门巷足烟霞。
寻诗人去留僧舍,卖画钱来付酒家。
燕市狂歌悲遇合,秦淮残梦忆繁华。
新愁旧恨知多少,一醉酕醄白眼斜。
注释
⑴白眼:《晋书阮籍传》载,“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
【作品鉴赏】
《赠曹雪芹》通过“赠”字自然而然表现了作者对曹雪芹的赞许之情
题目用的是“赠”字,可知诗人与曹雪芹是同时期人,且关系不错。既然如此,诗中自然要有对曹雪芹的赞许,对曹雪芹情况的介绍与评论。
首句写景,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这一样幅图画:青山挺秀,绿水环绕,小径曲曲弯弯,于间或隐或现。这为下面所写“门巷”提供了一个阔大而美丽的背景。薜萝,薜荔和女萝。两者皆野生植物,常攀缘于山野林木或屋壁之上。薜萝门巷,是说曹雪芹的住所,门上墙上攀缘着绿色的薜萝。“足烟霞”是指这里常有烟霞雾霭,宛如神仙境界。这两句通过写景烘托曹雪芹住宅环境之幽雅,进而以环境之美烘托曹雪芹人格之美。越写环境美,越显得住宅好,越显得主人公人品好。或说者,正因为人品好,所以才显得住宅好,又显得环境美。两者是相得益彰的。
颔联写曹雪芹艰辛却充满诗意的生活。“寻诗”一语说明曹雪芹不是做别的去了,是寻诗去了。一个人,其生活内容是寻诗,则其精神生活质量之高,决非一般伧夫俗子所能了解。而能寻诗的人,必定有着充满感情的丰厚的心灵。“人去”是人离开。离开哪里?当然是离开家。这句诗是说,曹雪芹经常离家出游,或居于山间,或留于僧舍,感受诗意,赋诗填词。这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生活。后句写卖画喝酒,一方面说明曹雪芹家中贫寒,一方面说明曹雪芹嗜酒,常愿小酌以谴兴。这两句一写精神生活富足,一写物质生活艰难,对照中显出了曹雪芹精神境界之高。
《赠曹雪芹》描写曹雪芹居住的环境及心态,表达了作者对曹雪芹鄙视世俗的个性的赞同及感叹曹雪芹身世飘零,遭遇不幸的同情
颈联写曹雪芹的心态。燕市指北京,曹雪芹就住在北京。狂歌,指纵情歌咏。遇合,往往指臣子遇到了善用其才的君主,这里指与知交好友相知相近。全句的意思是,曹雪芹在燕市纵情歌咏,狂态十足,他是在为知音少而感到悲伤。这句话并不是在强调曹雪芹朋友少,而是在强调理解曹雪芹的人少。后句的“泰淮”指秦淮河,那里一向是繁华兴旺的所在。在这里它应是指曹雪芹从前的那种富足的生活。全句意思是,曹雪芹从前的那种锦衣玉食的富足生活一去不复返了,它们只停留在曹雪芹的残梦与记忆之中。这两句是在感叹曹雪芹身世飘零,遭遇不幸。
尾联的“新愁旧恨”,指曹雪芹心中种种不快。“知多少”虽然似乎是在发问,其实表达的是很多的意思。这句意思是,心中的愁恨多得不知道有多少。末句“酕醄máotáo”
是大醉的意思。“一醉酕醄”是说喝得酩酊大醉。“白眼斜”是用典。晋朝阮籍善于翻白眼,他遇到他喜欢的人,就用青眼,遇到讨厌的人,就翻白眼。这里写曹雪芹翻白眼,自然是说他虽然醉了,但心中却十分清醒,一见到世俗小人、庸碌之辈,就翻起白眼,傲然相对。这两句描写了曹雪芹鄙视世俗的个性。
碧水青山曲径遐,薜萝门巷足烟霞。
寻诗人去留僧舍,卖画钱来付酒家。
燕市狂歌悲遇合,秦淮残梦忆繁华。
新愁旧恨知多少,一醉酕醄白眼斜。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